嵩门待月明 诗会传古风
来源:人民日报

  千百年来的中秋之夜,一轮明月都会从两山耸峙形成的“嵩门”之间盈盈升起,不偏不倚,此景被称为“嵩门待月”。千百年来,人们相约守候,吟诗作赋,成为每年中秋的一大盛事。近几年来,嵩山远近以中秋诗会、待月诵诗的形式将“嵩门待月”的千年传承继续发扬,参与人群遍及全国,影响远播海外。

  9月25日晚,在嵩岳庙峻极殿前,夜色、月光与深沉的殿宇构成一座宏大的舞台,来自海内外的诗友会聚一堂,在诗意的香薰中静待月出嵩门。此处背倚黄盖峰,面对玉案山,西邻望朝岭,东有牧子岗,群山环抱之中,在灯光下金碧辉煌。嵩山一线,“天地之中”建筑群为世界文化遗产,这里又是其中布局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处。

  背靠的中岳嵩山,被古人视为“天地之中”,既是历史文化名山,也是诗词之山。《将进酒》就是李白与元丹丘、岑勋等好友畅游嵩山时一挥而就的,成为千古名篇。此时的现场,又是诗意盎然。一位在座老诗友感慨:“今宵夜色还如水,嵩门待月不忍归。静夜空山,皓月冉冉,此情此景,只有诗情相配。”

  诗会所吟诵篇目,除了历史名篇,还有今年向全国征集的佳作。一位台湾作者林明理写来的诗里说,高高地,在如此多的山之间迷路,像歌雀奔向丛林,七彩的光耀满山头。听见了海峡的呼吸,感到了月亮的孤独。

  诗会开场,古乐袅袅,以余光中的《乡愁》开篇,情感如月光下的河流,越拉越长,在孩子们《二十四节气歌》的回声中,第一章《仲秋》,朗诵者带来了《春江花月夜》的海上气象。

  待月嵩山中秋诗会已连续举办四届,597个作者写下1200余篇诗歌。用登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马素华的话说,中岳嵩山是文化之山,中秋佳节是文化根脉,用诗歌传承千年盛事,让“我们的节日”复兴在我们的血脉之中。(王汉超)

责任编辑:张智萍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