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中秋敬月烙糖饼
来源:人民日报

高林荣为社区居民现场制作糖饼。温沁摄

  表皮金黄酥脆,内里裹着白糖黑芝麻,一口咬下去,香甜的口感裹挟着儿时中秋的记忆悄然而至。近日,在合肥市包河区滨湖世纪社区融荫社居委组织的中秋联欢活动现场,辖区居民“面食达人”高林荣手工制作的中秋美食“糖饼”吸引了不少居民的目光,唤醒了一代代居民记忆中的中秋佳节。

  “小时候过中秋,吃不上月饼,就等着母亲来烙糖饼,吃起来特别香甜。”今年61岁的高林荣老家在安徽蚌埠,在当地,中秋烙糖饼是一项重要的民俗。“糖饼又叫‘团圆馍’,寓意团团圆圆,我们老家有20多口人,除了除夕夜,聚得最整齐的时候便是中秋节,在外打工生活的兄弟姐妹们都会回到老家,吃一块母亲做的糖饼。”高林荣回忆,“直到现在,每年中秋我都会给孩子们烙上几块,一来老家的中秋习俗不能变,二来也希望母亲的手艺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说起糖饼的制作工艺,高林荣也是从母亲那里学来的。“北方人爱吃面食,母亲一辈子热爱用面食搞创作,我们姐妹们自小便喜欢看她拾掇那些面团。”高林荣说。中秋节这天,村子里早早便会飘出芝麻的香味,每家每户都会用铁锅预先将储存的芝麻翻炒好,碾碎后混上红糖或者白糖,当做糖饼的馅儿包在和好的面里,用力拍扁后,用擀面杖将面团擀成满月的形状,直接放进锅里烙至两面金黄蓬松,即可出炉。“心灵手巧的母亲还会用面粉捏出双龙、牡丹等造型的馍,蒸好后送给亲朋好友,求个好兆头。”高林荣介绍。

  社居委联欢会上,居民汤丽领着刚放学的儿子围在高林荣的面桌前观摩糖饼的制作工序,“好像看到了小时候你姥姥做‘糖咕噜饼’的样子。”汤丽对儿子说道。在汤丽的安徽淮南老家,糖饼被称为“糖咕噜饼”,也是中秋必吃的一道点心。“我们小时候市场上已经有卖月饼的,但是大多里面放了冰糖青丝等食材,吃起来口感特别硬,远不如自己家手工制作的糖饼酥软。”汤丽回忆。

  “如何吃糖饼?其实大有讲究。”汤丽说,糖饼要趁热吃,但是不能直接掰开,防止“跑糖”弄上一身,而是要小口沿着糖饼咬上一圈,然后揭开上下两层分别食用。在汤丽的记忆中,中秋节当天,糖饼做好了还不能立刻上手,要等父亲“敬月”之后方可开动。在中秋晚饭前,父亲会在院子里摆上一张桌子,将烙好的糖饼和水果端上来,朝着圆月点燃一根香,等香燃完后,孩子们便会一哄而上,抢来糖饼塞进嘴巴里。

  “到我儿子这一代时,父母的年纪大了,市场上的月饼种类也越来越多,我们在家里做糖饼的次数越来越少。今天跟高林荣阿姨学了做糖饼,过两天我就把母亲接到合肥来过节,亲手做个糖饼给她尝尝。”汤丽笑着说。(叶琦 杜静)

责任编辑:张智萍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