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寄哀思,山河无恙幸得有他们
来源:中国网

  梨花风起,清明节至。民政部日前对全国清明节祭扫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各地全面恢复常态化殡葬服务保障工作,严禁随意限制、暂停殡葬服务,扎实细致做好清明节群众祭扫服务保障工作。

  “清明”既是节气,又与春节、端午、中秋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手捧一束鲜花,追忆一个名字,铭记一段故事……每一座烈士墓碑都是一个信仰高地,每一位英烈面容都值得被历史铭记。

  岁月悠长,山河无恙;硝烟散尽,盛世如愿。清明,是缅怀英烈、追思故人的大日子。《论语》有言,“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祭祖扫墓、敬天法祖。历史上的清明,向来是肃穆而重要的节日。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记忆,清明是中国人的根与魂。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清明祭英烈”网络祭奠活动开启,低碳祭扫,生态清明。这些年,帮英烈回家、听英烈故事,由家及国、由人及天地,清明网络文明传播活动,唤醒的是对历史的敬畏、对英烈的缅怀、对传统的延续。

  清明是价值的传承。两千五百多年来,清明不仅传递哀伤与追思,还凝聚价值与共识。敬畏人与生命,传承爱与力量,这是现代清明文化的内核与根本。从“狼牙山五壮士”到“新兴里战斗模范连”,从把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的“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黄文秀,到为爱逆行、“疫”往无前的抗疫战士……我国自古就不缺“扶大厦之将倾、托民族于脊梁”的人。他们,是小家庭的一份子,更是大中国的一部分。

  清明祭英烈,祭的是“人”,敬的是“魂”。“81192收到,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2001年,王伟驾驶81192号战机拦截侵犯我南海领空的美军侦察机,再也没有返航。百余年来,回首望去,“觉醒年代”的陈延年、“海空卫士”王伟、“戍边英雄”陈祥榕……无数英烈,写就了可昭日月的光辉业绩。他们,用血肉与生命,奏响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每个清明,虔诚于心:山河无恙,幸得有您。

  家国是红色的,清明是绿色的。《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亦载道:“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古诗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清明,也是踏春和出游的好日子。《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踏青风俗至唐宋尤盛。风轻云柔、花繁雨疏的清明时节,亦是春耕备耕的大好时节。人勤春来早,万象始“耕”新。跑出春耕“加速度”,才能不负十里好春光。

  清明,连接着人世间互通的情感,传递着千百年不变的思念。生命至上、慎终追远,这就是赓续不绝、又温润绵远的“中国清明”。(邓海建)

责任编辑:王 爽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