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茱萸
来源:光明网

  就像五月端午节被视为恶日一样,民间信仰也认为九月九日重阳节为逢凶之日,多灾多难。因此在重阳节会采取种种去灾求吉的巫术,插茱萸就是一种。所以重阳节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素有“吴仙丹”和“辟邪翁”之称。由于登高时有插茱萸、佩茱萸囊的风俗,因此登高会又叫“茱萸会”“茱萸节”。到了唐代,茱萸按照唐代民俗,既可将它作为重阳节的节日礼物送给亲友,如孟浩然的《九日得新序》一诗中,就有“茱萸可佩,折取寄情亲”的描述;同时,重阳插戴茱萸,还有驱邪避灾的美好寓意。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开始盛行。到了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戴的。唐代郭震《秋歌》卷二就说:“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将辟恶的茱萸香囊与延年益寿的菊花酒并称。

责任编辑:林凤清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