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一线 | 农村文化建设缺失了什么?
朱彤

 

    近日文化部官方网站通报了两起在农村地区查办的“脱衣舞”案,既暴露出乡村文化监管的缺失,也冲击了传统乡村伦理秩序,对乡村文化建设构成严重挑战。

  低俗文艺在农村得以生根反映出在城乡二元制结构所带来的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物流产业链的对接,乡村经济的投资发展,都使农村经济得以提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渐缩小。乡村群众在满足温饱需求后,必然会要求取得文化方面的滋养,于是休闲生活方式必然要与城镇接轨。在新四化的推进下,现代产业形态的变化颠覆了以往农村劳动人民的行业分工、工作形式。特别是网络平台的建设,使农村在信息共享、文化交流等方面基本与城市对接,而由于农村文化设施投入较少,且文化产业发展落后,往往会使低端的文艺产品率先流入农村,由此也就造成了庸俗泛化的文艺创作、演出在农村出现。多年来的城乡二元制结构使得城市文化快速发展,取得了引领地位,农民也对城市文化抱以开放态度。但农民信息接触量有限,对文艺鉴赏能力相对较差,且当接触到感官刺激或是敏感开放的文化展示时,往往就认定其为先进文化,是社会新潮,再加上农村监管空白区域较大,因此使低俗文化在农村得到一定的生存空间。

  促进农村文艺的优胜劣汰,首先要加强正面价值取向的引导,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及凝聚力。要畅通文化沟通渠道,推动主流艺术作品走入乡村,走进农家,也要注重挖掘乡村文化的特色优势,将乡村文化好的一面,最能体现农民现实生活及价值追求的文艺作品传播出去,扩大乡村文艺的影响力,提升农民的文化归属感,树立文化自信。要鼓励乡村文艺工作者、民间文化创作者多出精品,对引领社会风尚、反映社会进步的艺术作品要加以资金扶持,也要斩断低俗文化的利益链,通过文艺作品传播带动文化的进步,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形态。

  艺术来源于生活,也以艺术的手段反映现实生活,憧憬美好的生活。好的艺术作品,是文艺创作者与现实的心灵沟通,也是长期生活阅历、文化思想、乡俗好尚的感悟与积淀。乡村文艺要在创作中把村民淳朴、向善、崇高的一面体现出来,引发共鸣,启迪心智。挖掘乡村文艺之“美”重在风土人情的体现,通过文艺把农村本真、自然的一面通过视觉感悟,彰显艺术之美。此外,文艺创作具有刻画的本质,通过心境表达、宏观建构、技术修缮等刻画,让理想与现实相连接。在互联网业界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发展乡村文艺的方式记录农村生活,回味乡土气息,在文化发展的领域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因此,乡村文艺既能为城市了解乡村打开文化交流通道,也为城乡沟通打造文化契合点。乡村文艺创作只有服务农民,才能引发共鸣,才能获取社会认同。当今反映农村题材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非物质遗产都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利于乡村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对乡村文化发展的引领,城市文化多由技术带动,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在不同产业、不同区域发展起特有的城市文化。而我国乡村也同样面临的人员结构、产业布局、社会交往方式的变革,以文化的发展催生出新时期的乡村发展精神是乡村文化的时代主题,这样才能使农民的文化生活远离低俗,使类似于“脱衣舞”的违法演出失去市场。

分享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并不代表中国文明网立场。如有转载,请标明文章来源。
热度
更多>>
  1. 新加坡:罚出来的文明
  2. 全民开卷|读书三问:为何 何为 何不为
  3. 在平凡的世界里开创不平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