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去的父母松松绑
佟向风

    话说东汉明帝皇后马后,从不干涉朝政,以贤德闻名后宫。明帝驾崩后,其子章帝即位,章帝要为舅父们封爵,马后不许,并有话说:“我今后只是含饴弄孙,不管政事。”但如今的老年人,有多少能有这个条件不负责孙子的吃喝拉撒、上学放学加上各种培训班的接送往返、甚至一大家的家务包揽一身,只要嘴里含着糖逗小孙子玩呢?

  中国的父母特别具有牺牲精神,年轻时为了自己的孩子,年老时为了孩子的孩子。年轻时可以收起自己曾经梦想飞翔的翅膀,撇下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陪伴孩子成全孩子,憧憬着孩子长大了自己退休了,一定要去把那理查德克来德曼的钢琴曲学完;一定要把收在书房的画具找出来描描画画;一定要去周游全球游览世界,一定要……结果是自己的孩子长大了,孩子的孩子又来了,看着子女整天为稻梁谋早出晚归,亦或者缺乏独立性生活没条理,或者出自真心地喜欢一把屎一把尿地,看着一个小婴儿从懵懂无知咿呀学语长成伶俐少年,总之,不管为了什么,绝大多数父母都会陷入一种“轮回”,以至于失去了自我。

  我认识的一对老年夫妻有一女儿在外地工作,有一儿子在本地,为了帮忙照顾小外孙女和孙子,老两口干脆长年各分两地各尽其责,千里之遥只有在春节时一家人才可团圆。人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老年人之间的相互陪伴不仅可慰藉孤独的心灵,更可防患很多疾病,但像这对老年夫妻的晚年生活模式并不少见,老人漂洋过海去国外帮子女照顾孩子的也不在少数。像我的邻居这样的一年还可团聚一次,隔国越洲的就没那么容易了。  

  据2000年11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查,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2%,按联合国标准衡量,均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生活得怎么样? 当然,排除自愿因素乐在其中的老年人不谈,更多的老人是出于无奈。在养老体系尚有待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尚有待于进一步健全的前提下,“养儿防老”不仅是一种思想传统,更是一种现实的选择。有很多老年人就觉得,如果不帮子女做家务带孩子,等自己老了病了需要子女照顾了,说起来话来就不硬气,自己有经济基础的还好,没有经济能力的这方面的忧虑就更重了。

  大多数老年人为工作生活为子女奔波了大半生,你让他忽然停下来,他会有一种茫然失措的感觉。因为在他的思维框架中,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各种各样的劳动中,年轻时出于经济能力、时间分配、自我意识等各方面的原因压抑或者没有培养发展出自己内在在审美情趣方面的需求,等到有闲有钱了,有的除了工作不知做什么,有的人除了做家务带孩子不知做什么,总之就是除了继续劳动就不知如何度日,从生命自我实现的角度来看,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呢?所以,我从来没觉得跳广场舞的大妈们有什么不好有什么不对,抛开其他不说,就发展自己的兴趣、锻炼身体、社群生活这一块来讲,跳跳广场舞应该是大妈们劳动之余唯一一个花在自己身上的时间啦。

  要想活出自己的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别说儿女那一关,就是自己这一关就很难通过。杨澜曾经访谈过一对老年夫妻,这对老年夫妻在帮女儿把孩子带到上幼儿园后,经过反复挣扎权衡,决定完成他们年轻时的梦想,在争取到女儿的理解后,双双出境游历了一年。访谈中,他们除了说些旅行趣事外,更多的是表达他们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抉择的顾虑、内疚和自责。令人兴奋的是他们最终为自己而活。这样的老年生活之所以能被约上杨澜的访谈节目,可见其之鲜少。

  随着80后、90后这些思想更新人逐渐步入老年,放弃自我完全为儿女牺牲的老年生活会越来越少,那也真是社会的进步。现在正在享受父母放弃自我提供无偿劳动的人们,该好好想想怎样给父母提供一个宽松快乐达成其愿的晚年环境,而不止是在“母亲节”或“父亲节”这一天送一束花、吃一席宴、买身衣服或塞点钱,让父母的整个晚年生活都是一个长长的快乐的节。等我老了,我就要做一个“自私”的人“狠心”的人,让自己的老年生活不再纠缠于拖把和尿布,不再费神于什么菜式和风雨无阻的接接送送,我要好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分享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并不代表中国文明网立场。如有转载,请标明文章来源。
热度
更多>>
  1. 新加坡:罚出来的文明
  2. 全民开卷|读书三问:为何 何为 何不为
  3. 在平凡的世界里开创不平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