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网友“晒”年味 欢天喜地庆新年
发表时间:2019-02-07来源:肇庆文明网

  春节至,年味浓!有人晒美食,有人晒礼物,有人晒宝宝……在春节到来之际,肇庆文明网开展“红火中国年,年味随手拍”征集活动,邀请市民网友晒出咱们的中国年!包裹蒸、炸油角、贴对联、压岁钱、迎财神……随手拍,记录身边的年味儿!晒出红火、晒出喜庆、晒出新年好运。

  家的味道 年之所向

  @网友“草鞋街里的小巷”:说起家乡过年必吃的美食,当然是裹蒸了,想念奶奶包的裹蒸,身在外地无比牵挂这家乡特有的味道。裹蒸内料以糯米、脱衣绿豆、猪肉为主,外用本地特有的柊叶、水草包裹,形状酷似埃及金字塔。热食清香四溢,入口松化爽滑,让人回味无穷,被誉为“舌尖上的珠江恩物”,寓意着丰衣足食和新年蒸蒸日上交好运。

  @网友“夏沐”:过年时,肇庆人都会“开油锅”取“起镬”意头,是为求来年的日子也像那只油镬似的油油润润、富富足足,寓意家里人丁兴旺、衣食无忧。正所谓“煎堆碌碌,金银满屋”,我妈妈已经炸好煎堆油角等过年啦!

  @网友“教育为本”:过年咯,辛苦的爸爸妈妈每年都准备必备年货给我们回去过年,客家人过年必备食品——蛋散,你吃过了没?

  热闹花市 浓浓年味

  @网友“小梁不是小凉”:逛花市偶遇一对可爱的爷爷奶奶,八十多岁,身体十分硬朗,奶奶买了一盘花,爷爷买一袋年货,十分健谈可爱,忍不住要拍下他们留念。愿多年以后我也能有老爷爷奶奶这般快乐,祝福他们健康长寿!

  @网友“selena”:逛花市,是独特新年记忆!对于我们80后,肇庆迎春花市最大的印象肯定是和家人一起逛花市,感受节日的气氛,盛开的鲜花摆满整个体育中心。逛完花市,整个春节都变得更加喜庆热闹、春意盎然。

  @网友“彭小姐”:记得当时我们还在上学,几个同学把生活费省下来凑齐了7000元启动资金,从投标拿档口到入货、销售全都是自己来做。初生牛犊不怕虎,在花市开放的一个礼拜里,我们几个高中生初次尝到了做小老板的滋味,每天在这个9平方米的小档口里面面对众多有趣的客人,珍贵的经历令我们成长了不少,也在体育中心留下了很难忘的回忆。

  春节习俗 还需传承

  @网友“小红帽”:在乡下过年特别有年味,家家户户都会包裹蒸、炸油角,特别是过年那段时间,祠堂都会想起敲锣打鼓的声音,各村的舞狮队就会走村拜年。小时候跟着舞狮队走村过巷,每天都吃得饱饱的才回家,想想过年就开心到不得了。

  @网友“爱笑的蓝先生”:爷爷是个书法爱好者,平时有空都会到牌坊那里装上一桶水,带上一支大毛笔,在那里气定神闲练书法。过年他更是闲不住,每年都会开摊写春联,他说有人欣赏我的字,我高兴,写的春联更加有年味,还能锻炼脑子。活到老,写到老!

  @网友“文艺是一种生活方式”:我记忆中的年,是跟着妈妈一起穿过拥挤的人潮,在形形色色的商店里挑选年货;是跟着爸爸贴挥春,大半夜看裹蒸火、烤番薯;是全家人聚在一起拍全家福;是说一句“新年好”就可以收的红包……

  暖流行动 温暖你我

  @网友“复荧清”:321、17年,3千万、为亲人、保平安……成为了“暖流行动”的真实写照。从2003年开始,肇庆一项民心工程叩响了所有摩托车返乡大军的心门——肇庆春运“暖流行动”志愿服务。为骑摩托车返乡回城的异地务工人员提供细致入微、人性化的服务,播散一路阳光一路文明,真情传递肇庆暖。每一年都在传递着独特的肇庆春节暖流,感动就在点滴间。

  @网友“行走中的大海”:又是一年“铁骑大将”返乡潮。春节越来越近了,广东肇庆暖流行动志愿服务点,每天都迎来数以万计的返乡摩托大军。路途再遥远,风再冷,每个中国人回家过年的心永远都不会变,什么也阻挡不住回家的脚步!希望摩托车大军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平平安安回家过年!

  @网友“肇庆供电”: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让你能感受到我们贴心的温暖,祝你们一路平安,在路上有南网的陪伴!一杯热茶、一碗热粥、一声叮嘱,祝你们平安回家,我们“肇”亮幸福回乡路!

  肇庆网友 齐贺新年 

 

  @网友“端州税务”:金猪迎新春,在新的一年里,端州税务祝大家和和睦睦,一年开开心心,年年财源滚滚,岁岁幸福快乐!

  @网友“端州消防”: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工作顺利,事事顺心,阖家平安,样样都棒!

  @网友“鼎湖区供电局”:人民电业为人民,我们代表肇庆鼎湖供电局祝福大家:新年快乐!“猪”事顺利!鼎鼎有力!万家灯火!南网情深!恭喜!恭喜!

  春节,不止是一个节日,而是我们心底对家最真挚的热爱。与家人包裹蒸、炸油角、贴春联、逛花市……共迎春节,守候一份家的原味。新年已至,祝大家:2019年‘猪’事顺利,身体健康,红红火火过个快乐新年!

责任编辑:梁建仪 王欣舒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