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活用互联网传播文明 一分爱心收获万分响应
发表时间:2017-12-26来源:四川日报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一座两千多年未更名的城市,传承积淀出“创新创造、时尚优雅、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 

  街头供行人救急的零钱箱里,硬币不减反增;冰饮店编织的善意谎言,只为给环卫工人一个“专属”的优惠;地铁“单手哥”一边打游戏,一边紧紧拉住残疾人晃动的轮椅;美女光脚清理下水道,被网友称赞为“比彩虹还耀眼”……成都,每天都在发生着文明暖心事,“友善公益”的精神经过媒体传播为全国人民津津乐道。这离不开日益茁壮的网络精神文明阵地建设——成都以“互联网+”思维整合各类新媒体平台,运用各种新技术手段,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性网络文明传播活动,努力推动文明正能量传递到社会各个角落。 

  幸福家庭“密码”藏在微信游戏里 

  “哇!我才耍了一次游戏就中了20元话费!”12月6日,成都奥克斯广场,王女士站在一个画满手绘的迷宫前面,惊喜的声音吸引了周围的市民。这是成都市文明办举行的“我爱我家·幸福密码”第一届成都市文明家庭事迹宣传暨家庭美德全民传播活动的现场。除了走迷宫游戏,写家风书签等线下活动外,网友扫描现场文明家庭手绘墙上的二维码还可以参与“线上挖宝”游戏:文明家庭的美德故事、市民的家风家训、家庭美德公益广告、1000元幸福基金、手机话费奖励都藏在微信游戏的“幸福密码箱”中。 

  “让市民在游戏过程中了解文明家庭的事迹并分享出去,达到主动传播的效果。”活动相关负责人道出了此次线上挖宝游戏设计的初衷,这也是近年来成都众多群众性网络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开展的要义:应用互联网技术,借助多元的载体,以趣味的形式将严肃的内容变得轻松、有趣,在市民中形成广泛的自发传播。 

  这只是成都市借助互联网开展文明传播的一个缩影。一年多来,成都市借助微博、微信、直播、APP、微视频、小游戏等新媒体形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传统节日、市民关注热点、民生问题等方面着手,开展“我读雷锋故事”“乡音话中秋”“谢谢你陌生人”“我与父亲走过的时光”等40多个网络精神文明传播活动,社会反响热烈。 

  媒体融合触发5000万人关注成都“单手哥” 

  今年6月26日晚,成都地铁四号线上,一名网友发现一位年轻人一手玩手机一手帮助残疾人。成都文明网获得线索后,第一时间联动本地门户网站成都全搜索新闻网发起宣传,并在新浪微博发布寻人话题,引发全城寻找暖心年轻人。次日上午,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光明网、中国新闻网、京华时报、共青团中央、南方都市报、澎湃新闻等各大平台的官方微博也纷纷转载……短短半天,各平台浏览量超过5000万人次,点赞数超百万。 

  为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和优势互补,成都市还重点依托成都文明网、“文明成都”两微一端平台与中央、省市新闻媒体结成网络文明传播联盟。与此同时,全新升级的“文明成都”APP引入了大数据分析、智能化推荐、个性化服务的理念和技术,在对网友浏览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推送他们喜欢的内容,进一步增加网友的个性需求与精神文明建设共性要求的黏性,吸引他们参与到网络文明建设的各项活动中来。 

  VR展馆让好人形象在网上熠熠生辉 

  今(25)日,成都市在全国率先推出的“成都好人馆网络虚拟展厅”上线。这是贯彻中央文明办“运用网络技术全面生动地展示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大力传播网上正能量”要求的一个创新举措。 

  据了解,“成都好人馆网络虚拟展厅”突破实体场馆建设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以好人仿真立体模型为依托,超越了常规图文、视频平面展示形式,让好人形象更加生动丰满;同时,虚拟展厅重点依托手机端开展便捷化传播,让广大网民足不出户就能立体生动地感受身边好人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质。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网络聚集起来的正能量,让一分爱心得到万分响应,使一个难题得到顺利解决,让一点温暖抚慰万人心灵,为成都这座“公益之城友善之都”添上了一抹独特、亮丽的底色,铸就起成都“友善公益”的特有时尚。

责任编辑:项 丽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