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话中秋】中秋怎么送祝福
发表时间:2016-09-08   来源:中国文明网
[video:株洲问候祝福(修改)]

  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中秋节以月之圆寓意人之团圆,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百姓也在这天祈盼丰收、幸福,中秋节成为中国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自古以来,人们每逢中秋佳节,总会向远方的亲人表达思念和祝福之情,但是人们交流情感,互送吉语是需要形式来体现的,古有“名帖”、“贺卡”、“书信”,今有电话、短信等,不一而足、形式多样。

  贺卡初期叫“名帖”,以介绍自己为主,西汉称之“谒”,今天贵宾相见还在说“拜谒”,东汉后叫“名刺”,名刺一词日本至今仍在使用,就是我们常用的名片。说来非常有意思,名帖贺卡一类原是本人亲自呈送,以示郑重。但到了宋朝,商业气息浓厚,人们也日渐繁忙,故不能亲送者,派仆人呈送,逐渐形成风俗。由于贺卡可以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往,而此种交往又往往以短句表达,久而久之,贺语就出现了程式化,言简意赅、讲究喜庆、传达人们对生活的期冀与憧憬。

 

 

名刺

  诗词也是古代名人雅士表达思念、祝福的常用载体。唐代以来,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据统计,在4万余首唐诗中,写到八月十五赏月的诗歌共有111首,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韩愈的《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刘禹锡的《八月十五日夜观月》等。

  古代诗词中关于中秋节的内容有很多,但最为广大世人所熟知的,是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词人在一个中秋节之夜,思念自己的弟弟“子由”而写的。那天他喝醉了,不能自已,感怀身世,狂放问天,想及亲友,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吟啸。这一声长啸,成为后世亲友之间忆念、共勉的永恒绝唱。

  历史的车轮走到今天,人们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的中秋问候呢?视频、电话、短信、微信等媒介可以拉近各在异乡的亲朋好友之间的距离。人们在祝福用语上也会用上一些成语、谚语和俗语。成语如“花好月圆、月白风清”。谚语如“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等等。”

   

点击#乡音话中秋#或扫描下方二维码送中秋祝福

  无论历史如何演变,这一轮明月寄托了太多人的思念和希望,这一声声祝福、这一声声想念,总在一瞬间触动心弦、蕴湿眼角。愿你我共明月、共团圆!中秋之夜,再多的祝福也不嫌满,用“乡音”送上一声祝福,也许更近、更暖。

  中秋来临,中国文明网联合全国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开展乡音话中秋活动,邀请大家说乡音,送祝福,分享中秋团聚喜悦的心情。参与方式:打开手机“扫一扫”,扫描二维码参加“乡音话中秋”活动,用乡音说出你的祝福,并分享到微博、朋友圈,有礼相送哦!(感谢鄂尔多斯、株洲、威海、嘉兴、十堰、芜湖、重庆忠县志愿者提供视频材料)

责任编辑:王 钰
分享到: 
更多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