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话中秋】中秋团圆话月饼
发表时间:2016-09-08   来源:中国文明网
[video:月饼盘点视频]

中国文明网、常州文明网联合摄制。点击#乡音话中秋#参与活动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大学士丙辰中秋面朝青天的柔吟轻叩,千百年来牵动过多少客乡游子山野居士的情思遐想。“何事长向别时圆?”疑似躬问,疑似抱憾,几分幽怨,几分无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合家团圆,鸳鸯重聚,人事皎洁,亲情绵延;美好愿景,无限缅怀,精神寄托,实物承载。古今中外,人情相通。

  美食家东坡先生欢饮达旦至大醉,可曾有月饼伴酒?

  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先祖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饼”二字写来简单,但全国各地读起来却各不相同,常州读yuo bin,福州读wo biang,琼海方言则读yiě biǎ……尽管读音千奇百怪,但小小的月饼寄托的都是一份全家团圆的浓浓亲情。

  月饼是久负盛名的中国传统小吃之一,其中广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等月饼被中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爱。月饼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在中秋节这一天是必食之品。远古时八月有主题庆典,酬农神、祭地母和祛灾驱疫。沿传下来,形成中秋吃月饼的传统习俗。史料记载,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太师饼”,此即月饼“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增添了辅料,于是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在河南安阳,过去家家都要蒸月饼,白面里面放糖,蒸成圆饼状,再用木梳按上几个图案。图自内黄县城关镇财税所官微

  人们常常喜欢把典型事件的缘起,赋予典型的人物,月饼名称的来由也是这样的。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来。唐代民间已有饼师,京城长安有糕饼铺。当然,这则逸闻没说“胡饼”从此正式改称为“月饼”。

  其实,北宋之时,皇家宫庭内流行中秋节吃的饼,还是叫“宫饼”。传到民间,俗称“小饼”和“月团”。苏东坡有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此处的“小饼”,或仍是月饼之前身。名实之间,名为实用。宫饼、小饼或月团,都是以圆形寓意团圆美好,表达人们对亲朋好友的深深思念和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宋代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正式提“月饼”之名称。

  明代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百姓青睐的中秋佳节必备食品。中秋赏月品尝月饼,与嫦娥奔月的故事联系起来,兴味盎然,奇趣横生。事实上,月饼与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朱元璋起义也有相关的民间传说。到清代,有关月饼的记载越来越多,制作越来越精细。时至今日,品种更是千变万化,风味因地各异,尤其京式、苏式、广式、潮式月饼广受青睐。

三星堆博物馆推出的“青铜面具月饼”。图自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官方微博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同一屋檐下的家人,天各一方的亲人,都在同一轮明月下,借明月享受天伦之乐膝下之欢,或遥寄缕缕相思。选己所爱,择己所好,品尝各色月饼。除了京、苏、广、潮式,还有滇式、徽式、衢式、秦式、晋式、台式、港式月饼,更有甜味、咸味、咸甜味、麻辣味;馅心有桂花、梅干、五仁、豆沙、玫瑰、莲蓉、冰糖、白果、肉松、黑芝麻、火腿月饼、蛋黄;饼皮有浆皮、混糖皮、酥皮、奶油皮;造型有光面与花边。这么多的种类,你钟意哪一款?

  然,情不可久浓,糖不宜多食。月饼,对于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朋友,以及十二指肠炎或胃炎、胆囊炎、胆石症患者,患有龋齿、肥胖者和婴幼儿、老年人等,要适可而止。不过别急,低糖月饼、无糖月饼,可以让您过瘾抒臆,酣畅感怀。

  你们家乡的月饼是啥口味,又是怎么发音的呢?中秋来临,中国文明网联合全国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开展乡音话中秋活动,邀请大家说乡音,送祝福,分享中秋团聚喜悦的心情。参与方式:打开手机“扫一扫”,扫描二维码参加“乡音话中秋”活动,用乡音介绍家乡的月饼,并分享到微博、朋友圈,有礼相赠哦!(感谢常州、庆阳、怀柔、安徽、上海、湘潭、苏州的志愿者提供视频素材)

责任编辑:王 钰
分享到: 
更多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