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安徽黄山耿城镇乡村“复兴少年宫”:添彩课余生活 助力茁壮成长
发表时间:2022-08-08来源:精神文明报

  6月16日上午8点30分,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耿城镇人民政府集合点,随着校车的抵达,早已在此等候的王希如满脸笑意,迅速上车后很有礼貌地向车上的老师和同学们打了声招呼。

  王希如是耿城镇中心学校六年级学生,今年12岁。当天,她要去耿城镇乡村“复兴少年宫”,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一天。

孩子们参加手拉手 共建绿色耿城”环保活动。图片来源:黄山文明网

  2021年11月以来,黄山市黄山区文明办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整合耿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耿城镇中心学校少年宫、沟村村史馆、芙蓉谷景区、蒋家山遗址公园等,共同打造了耿城镇乡村“复兴少年宫”,并围绕道德培育、文体娱乐和劳动实践等内容,采取耿城镇中心学校少年宫课后开设舞蹈、美术、体育等兴趣课程,不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活动等的方式,为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添彩,助力他们茁壮成长。

  厚植爱国爱家情怀

  “大家现在参观的就是沟村村史馆的第一个展厅:望仙沟村。沟村原名舟村,因整个村子形如船,加上高过三丈的文昌阁耸立村头,远望如船篙,故取‘舟’名。又一说法是沟村三面临水,有水中之舟意……”上午9点,在耿城镇乡村“复兴少年宫”教育实践点沟村村史馆,王希如和伙伴们迎来了当天的第一堂课:以“做家乡行走的代言人”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在耿城镇乡村“复兴少年宫”志愿者朱婷的带领下,王希如和同学们仔细聆听朱婷的介绍,参观村史馆的老物件、旧照片,遇到感兴趣的内容,王希如还会记录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

孩子们参加“做家乡行走的代言人”绘画活动。图片来源:黄山文明网

  耿城镇历来注重历史资源挖掘,推进本土历史文化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展示了沟村700多年历史的沟村村史馆作为耿城镇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便成为了耿城镇乡村“复兴少年宫”的教育实践点之一,常态化开展“童言党史”“画中沟村美丽家园”等主题实践活动,组织举办歌唱祖国、优秀童谣传唱等活动。其中,“做家乡行走的代言人”主题实践活动是耿城镇乡村“复兴少年宫”在沟村村史馆举办的其中一项重要活动,通过让孩子们参观村史馆,用画笔画家乡,了解家乡,感受家乡的变化和社会的变迁,激发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情怀,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半个小时的参观结束后,在“做家乡行走的代言人”主题实践活动的第二个环节“用画笔画家乡”中,孩子们轮番上台讲解要绘制的家乡美景,然后再用画笔将美景绘制在白帆布包上。王希如是第一个上台的,她面露微笑,挺直腰板,声音洪亮地讲述着自己要绘制的内容:“大家好,今天参观了沟村村史馆,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百岁坊’。老师说沟村曾经有一位长寿老人,善良、孝顺,为了表扬他,沟村为他建立了‘百岁坊’,这也告诉我们要敬老爱老……所以今天我想把‘百岁坊’画下来。”随后,王希如走下讲台,先是将“百岁坊”画在了笔记本上,然后一边盯着笔记本,一边用彩色画笔将“百岁坊”画到白色帆布包上。

  除了沟村村史馆,耿城镇乡村“复兴少年宫”还整合黄山市黄山区芙蓉谷景区、蒋家山遗址公园等资源,开展文旅研学、科普研学活动等,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充实学生们的课余生活。

  种下文化传承的种子

  上午11点,王希如和伙伴们回到校车上,齐声唱起《春天在哪里》《让我们荡起双桨》。伴随着悠扬动听的歌声,五分钟后,她们来到了耿城镇中心学校的舞蹈教室。在这里,他们要上一堂“跳竹马”非遗课程。

  “‘跳竹马’是由徽剧演变而来的,是流传在古徽州和新安江一带的古老民俗,距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上午11点20分,“跳竹马”非遗课程开课了。在课堂上,“跳竹马”省级非遗传承人周金贵耐心地给孩子们讲述“跳竹马”的相关知识,他告诉孩子们“跳竹马”是过去农村农闲和过春节时的主要娱乐项目。

孩子们体验“跳竹马”非遗课程。图片来源:黄山文明网

  周金贵讲得细致易懂,王希如和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随着对“跳竹马”相关知识的深入了解,王希如和伙伴们更是跃跃欲试,纷纷举起手表示要体验“跳竹马”。

  “要压低肩膀,低着头,快步往前走,还要稳……”穿好服装,拿起马鞭,在周金贵的指导下,王希如和伙伴们欢快地学起了“跳竹马”的动作。踮步、抬手、甩鞭,尽管动作略显青涩,却尽显少年们的精气神。

  “老师,马鞭总是甩不好。”“走快就走不稳了怎么办?”……在课堂上,王希如和伙伴们一边学着做动作,一边向老师提问。这时,周金贵就会走到孩子们身边,手把手地帮他们纠正动作,解决问题。

  为传承好、发扬好非遗文化,丰富乡村“复兴少年宫”课程内容,耿城镇乡村“复兴少年宫”在运营过程中,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耿城镇“跳竹马”纳入课程中,不仅让孩子们学习“跳竹马”知识,还亲身体验“跳竹马”。在黄山市,徽州剪纸、竹雕等非遗课程也正走进各个乡村“复兴少年宫”,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多彩活动伴成长

  下午2点30分,短暂的休息后,王希如和伙伴们在耿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文化活动室里迎来了当天的最后一节课——环保手工制作课。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课堂上,耿城镇乡村“复兴少年宫”的志愿者唐艳给孩子们生动形象地介绍了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分为哪几类,以及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孩子们在志愿者的讲解下学习环保知识。图片来源:黄山文明网

  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废物利用和环保的重要性,唐艳和其他志愿者将准备好的旧纸盒、旧报纸、旧桌布、旧布料等发给孩子们,手把手教他们利用废旧物品设计制作新颖、漂亮的衣服、生活用品等。王希如选择利用旧编织袋等材料做起了漂亮的裙子。在志愿者的指导下,王希如先把编织袋修剪出衣服的形状,然后画上漂亮的图案,一件衣服就完成了。

  除了“跳竹马”非遗课程、“做家乡行走的代言人”实践活动、环保手工制作课等,耿城镇乡村“复兴少年宫”还依托科普活动室和科普仪器开设科普课,志愿者每次围绕一件科普仪器讲解,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衍生到科学原理,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组织学生在重阳节去敬老院开展打扫卫生活动,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培养学生们爱护环境、孝顺长辈的优秀品质;在“雷锋月”组织学生观看与雷锋有关的影片、视频等,重温雷锋故事、学习雷锋精神……

  “我特别喜欢乡村‘复兴少年宫’举办的各种活动,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也收获了快乐。”一天的活动结束后,王希如收获满满,她开心地告诉记者,“这是完美的一天!回家后,我要把今天的美好时光都记录下来。”(记者 李林晅)

责任编辑:黄 舒雅
【纠错】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