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中小学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新模式-中国文明网

海南省中小学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新模式

发表时间:2024-05-22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微风轻拂,拂过海南省儋州市白马井镇藤根小学,校园里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翻土、播种、浇水……近期,学生们纷纷化身为“菜农”,三五成群地围拢在学校菜园劳作。知农事、体农情、会农活,这样的劳动实践场景在海南多地校园已成常态。

  爱劳动、勤劳动

  那些年,我们上过的劳动课

  近年来,海南省中小学校在“双减”“五育并举”的大背景下,不断探索创新劳动教育新模式。

  昔日田地“摇身一变”为绿茵场,眼前的景象令“50后”海南中学校友高荣华感到陌生。他还记得上世纪60年代上学时与同学们在校园里劳作的场景。“海南中学初中部校园那时还是一片农田,每天下午都能看到很多学生在劳动。”高荣华回忆道。在他看来,那便是早期劳动教育的雏形。

  2020年,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切实解决有劳动无教育的问题。2021年,海南省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全面落实劳动教育的重点任务,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随着劳动教育不断与时俱进,劳动育人功能不断增强,“爱劳动”“勤劳动”“善劳动”的教育实践,逐渐在海南省各地各校全面铺开。

海口市灵山镇中心学校学生在学校“QQ农场”里种菜。 海南日报 封烁 摄

  粘泥土、带露珠

  “七彩田园”里的学科融合

  在儋州市白马井镇藤根小学教学楼后,一处“世外桃源”令人眼前一亮——蔬菜、果树、水稻等数十种农作物和中草药向阳而生,鸟语花香缭绕。学生们轮番整地做畦、松土播种、施肥浇水等,忙得不亦乐乎……

  从2017年起,藤根小学充分利用乡村学校丰富的田园资源,在占地近10亩的校园里开辟了菜香园、稻香园、果香园、无土栽培园、中草药园等“七彩田园”基地。这方田地,不仅仅是万物生长的乐园,更是学生们探索知识奥秘的天地。

  儋州市白马井镇藤根小学学生观察自己种植的蔬菜。

  “我们把‘七彩田园’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多学科教学中,让田园变成多彩课堂。”藤根小学负责人说。

  大树下、菜园旁,学生们架起画板描绘身边美景,拿起笔练习写作,拿着卷尺测量被设计成圆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菜园,学习各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藤根小学打造多学科相互融合的田园课程体系,教学质量逐年攀升,回流学生也越来越多。开展田园课程并非简单开辟一个学农基地,也不是为了种菜而种菜,而是运用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教育教学服务。

  近年来,海南省利用乡村学校小班化优势和海南地域特色,大力推广田园课程,引领乡村学校立足在地资源探索独特的实践模式,让劳动教育在田园落地生根。

  除了藤根小学外,火热的劳动实践也在海南多地多校展开——海口市秀英区永兴中心小学开设“蔬菜课程”“花卉课程”“荔乡课程”等不同主题的种植型劳动课程;三亚市吉阳区海罗小学在操场一隅开垦土地,种上瓜果蔬菜,果实成熟时便组织学生在放学后开展售卖实践活动;在文昌市联东中学,每逢周五的劳动实践课,学生们挽起袖子、拿起工具,走出教室、走到田间,学习各种作物知识,种植蔬菜……

  巧做加法

  劳动教育“+”出广阔空间

  脚踩田地,细嗅芬芳,带着泥土芳香的劳动课,能让学生们更深刻地体会劳动乐趣,感悟劳动真谛。然而,不同于乡村的广阔天地,面积普遍较小的城区学校应该如何开辟劳动实践场地,开展劳动教育?

  近年来,海南省许多城区学校巧做加法,通过“校园+边角”“学校+家庭”“区域+基地”等方式,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为劳动教育“+”出广阔空间。

  位于海口市区的海口市龙华小学(龙华校区),是一所名副其实的“麻雀学校”。为了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师生们决定向围墙、屋顶等校园边角要空间。该校校园围墙被划分成一块块包干区,由各班管理。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将木条、竹竿制成垂直花架挂在围墙上,学生们把绿萝、兰花、多肉等盆栽放在花架上,定期给植物浇水、施肥,观察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此外,还把教学楼四楼的一块露天空地清理出来,打造成学校蔬果基地。

  “学校+家庭”,共绘劳动教育“同心圆”。海口市秀英区长滨小负责人介绍,每逢寒暑假,学校都会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家庭劳动,例如整理床铺和房间、清洗衣物、制作美食等。“以前放长假时,孩子经常沉迷于电子产品中。学校开展的家庭劳动教育,让孩子掌握了许多家务劳动技巧,平时还会主动帮父母分担家务。”谈起劳动教育,家长们感到十分欣慰。

  “区域+基地”,打造不一样的学校劳动教育。依托临高县东英镇黎安村得天独厚的原生态风貌,临高“耕读山房”自然劳动教育营地深度挖掘耕地稻田文化,把劳动教育课堂搬进大自然,打造集“农旅、劳动、教学”于一体的农耕体验。在150多亩的农耕研学基地里,孩子们可以体验割稻谷、制陶器、砍甘蔗、抓泥鳅、摘野果等多个劳动项目,在劳动中体验快乐,在合作中收获成长,在享受劳动果实的同时,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

  此外,海南省还积极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组织劳模工匠等先进人物走进学校,带领学生走进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推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劳动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供稿:海南省委文明办 海南日报)

【责任编辑:荣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