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认同 思想认同 情感认同
发表时间:2018-08-21    来源:新华日报

  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当前,学习贯彻新思想,必须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研读原文原著,在增强对新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上下功夫。

  对新思想的政治认同,就是从党和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的高度,对新思想的政治地位、政治立场、政治价值发自内心地认同。政治认同最基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思想的核心要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志,必须而且应该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新时代,党的理论和实践主题依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既是历史的结论,也是未来的昭示,必须一以贯之。政治认同最核心的就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同。新思想中具有全局性地位的思想是突出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的定位和设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反映出我们党对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的深刻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深入总结,在新思想中具有重大理论创新价值。政治认同最根本就是对新思想人民立场的认同。新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新思想的精髓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作贡献。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对新思想的思想认同,就是从思想认识上,对新思想的科学性、体系性、有效性发自内心地认同。增强思想认同,最基本的在于认同新思想解决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问题。任何一个理论要被人所信服,首先要能够回答这个时代人们关心的问题,指导推动实践。新思想贯穿了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在国内,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国际上,面对新一轮大变革和大调整而出现的“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人类社会向何处去?亚洲前途在哪里?”等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科学思想体系。增强思想认同,最突出的在于认同新思想解决了国家的长治久安问题。人们对新思想的内心认同,突出地在于人们普遍感受到,新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事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程的路径问题——通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来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的实现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目标,关键是如何实现。新思想不仅明确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关键所在,而且整体设计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来落实它。

  对新思想的情感认同,就是从感情上客观、积极地体悟新思想的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等,自觉衷心拥戴新思想的创立者——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的地位,坚定“四个意识”,自觉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情感认同,首先建立在对十八大以来五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认识的基础上。正如十九大报告所强调:五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推进历史性重大变革、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最根本的就在于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我们党的核心、人民的领袖、军队的统帅。情感认同,深刻建立在对习近平总书记是新思想创立者认同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领导全党全国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情感认同,还建立在对习近平总书记人格魅力、为民情怀、敢于担当精神认同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魅力和情怀,来自他的革命家庭熏陶、知青岁月磨砺、从村级到中央领导人的历练,“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工作信条,不忘初心,不懈奋斗。

  自觉增强对新思想的理性认同,需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读原文原著与辅助读物相结合。原汁原味读讲话,才能体味每篇讲话内容及其背后的个性与情怀,看辅导读物,就能更好把握新思想的脉络、源流与走向。二是把学习新思想与各项具体工作结合起来,对比成效检验理论,对照问题寻找差距,创造性落实新思想。三是把历史、现实、未来结合起来感悟、体用新思想。尽管新思想提出的时间不长,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但“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看到新思想既是历史的必然,也必将发挥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强大指导力量。(作者:陈 蔚 单位:江苏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王小伟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