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文化
发表时间:2016-10-04来源:学习时报

  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创新是一种文化,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家国计,人人都应崇尚创新,人人都应参与创新。

  优化思维品质

  人们仅有创新愿望和创新热情是不够的,创新者必须培育自己良好的思维品质。

  敏感和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思维主体应当不只具有广泛的兴趣,而且,能从众多事物中选择一定事物作为心理活动的对象,使自身的注意朝着对象集中,并保持兴奋点稳定持久,对该事物作细致观察。一般来说,思维主体所注意的事物,就是其大脑所敏感的事物。任何创新都是以对于对象的深入感知为前提的,没有深入感知就不可能把握规律。创新是对事物规律掌握和运用的产物。要获得准确的感知并把握规律,就必须具有良好的注意。集中注意力观察事物和认知事物是思维主体宝贵的心理品质。正是思维主体的这种敏感和专注,才使其感知一般人难以感知的信息,发现一般人难以发现的规律,创造一般人难以创造的成果。

  怀疑与批判。许多创新都是从对事物的怀疑和不满开始的。有怀疑才会提出问题,有不满才会产生新的企望。创新者必须具有挑战传统、平视权威、痛恨保守、怀疑定论的心理品质。他们不把既有结论当作教条,他们的思想不为成见所局限。在发挥创造才能时,通常是先有否定,再有创新。他们反叛“教条”,崇尚“求真”,尊重现实,相信自己的观察、感觉和判断。通常凭自己的直觉判断来创造新概念。“爱因斯坦的传记作家克拉克说,爱因斯坦总是对权威有一种本能的反感。”“毕加索也是反对所有类型的权威。马蒂斯曾说过,毕加索想挑战这个世界、震撼这个世界、毁灭和重建这个世界”。人类创新实践表明:不敢怀疑成见和定论,就不可能有突破,没有批判就没有创新。

  想象与求证。在怀疑定论,试图突破时,心中自然要追问正确结论是什么?这就必须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广袤无垠的思维空间展开搜索,以求得到新的正确结论。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克拉克也说“他的天才很大成份上在于他的想象力,想象力给予他敢向定论挑战的勇气”。真理是客观存在,尽管想象是宝贵的,但想象还不是真理本身。找到真理要依靠运用正确方法进行试错和验证。真理的空间是立体的,搜索需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凡是有伟大成就的科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均具有富于想象、善于搜索的思维品质。想象和搜索的成果是否正确,需要进行求证。包括学理上的论证、实验结果的验证和客观事例的实证。只有求证成立的结论,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创新成果。

  自信和坚韧。创新者必须具有必胜的信念。他们懂得事物的结构规律:大由小构成,难由易构成,复杂由简单组成。遇事当有分解意识,大者分解就变小,难者分解就变易,复杂事物一分解就变得简单。只要肯坚持,什么大事、难事、复杂事都一定能做好。现代计算机多么复杂?但其理论基础就是依托电路的通和断,运用“二进位制”计算原理。创新者均是高度自信的人,没有这必要的自信,就是已经闪现的智慧灵光也会自行放弃而泯灭。许多创新者在信心上都是敢于以自己的一生命运作赌注的。爱因斯坦“自信到这个程度,他能蔑视牛顿力学以及当时的所有科学学说”“把精力投放到一个认定的目标去实现梦想,排除万难就是成功的秘诀”。创新者不仅要凭借意志力去克服探索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而且,要顶住世俗的偏见与压力,有时甚至要有冒险精神,才能在探求真理的崎岖小道上攀登高峰。思想创新者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有屡败屡试的勇气。这种意志、毅力和勇气又来源于高度自信。意志和自信互为因果,互为动力,共同推进创新的曲折历程。

  扫除心理障碍

  人脑在创新方面具有巨大潜能,但是,在心理、传统、习俗和制度等方面存在许多障碍,必须扫除障碍以利创新。

  熟知不疑障碍。面对熟知的事物,往往不怀疑、不深思,于是,放弃一切研究和探索,这就不可能再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正如黑格尔所言:“一般说来,熟知的东西所以不是真正知道的东西,正因为它是熟知的。有一种最习以为常的自欺欺人的事情,就是在认识的时候先假定某种东西是已经熟知了的,因而就这样地不去管它了。”必须革除这种习惯性心理障碍。

  成见束缚障碍。黄钟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容易为轻信和成见俘虏而不自知”,这话很有道理。因为,当人接受这成见的时候就虔诚地相信成见就是定论,就是真理。一种先入为主的心理,容易把一切有别于现成见解的想法视为异端邪说而加以拒斥。人们常常将成见作为真理,满怀真诚地投入捍卫和战斗,殊不知自己所捍卫的成见很可能是谬误。从而,阻碍了探索深入和真理发现。

  思维定势障碍。由于受到某些先入成见的影响,人的思维会形成一种惯性,也叫思维定势,使思维空间变得狭小。因此,只有打破思维定势,大胆设想,认真求证,才能在别人认为不可能的领域内实现创新。

  历史局限障碍。伟大的思想家,即使是圣贤,因其生存时间、生活空间、交往范围都是当时的,所获信息是有限的,这就无法突破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也就决定其对真理认识的有限。不可否认,培根的确是16、17世纪顶尖的思想家,尽管他热爱科学,但也“曾嘲笑那些否认太阳和星辰绕地球运行的自明性真理的人,因为地球显然是静止的。”他当时未能接受“日心说”的科学道理。

  权威迷信障碍。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权威者,影响大,他们的一些论断往往禁锢人们的思想。权威人士的一些受历史局限的观点和结论,往往成为教条,妨碍人们思维展开。所以,思想创造者,一定要破除迷信,发扬独立精神。

  习俗障碍。一些陈旧过时的思想和观念,常常以传统和习俗的形式遗留下来。不可否认这些思想曾经有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有的已不合时宜了。然而,这些陈规陋习常常约束着人们,思维的翅膀难以展开。当创新者敢标新立异,背叛传统时就会受到一些恋旧的人们以习俗为武器进行指责和攻讦,使创新者承受沉重的社会压力而不敢想不敢说,从而阻碍思想创新。因此,解放思想、放弃教条、打开思路、总结实践就成为创新的必然选择。 (俞鼎起:浙江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张 智萍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