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思想史家张岂之:“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
发表时间:2016-09-23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张岂之简介 

  张岂之,1927年生,江苏南通人,著名思想史家。现任西北大学名誉校长、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主编的著作有《中国思想史》、《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思想学说史》等,自著有《中华人文精神》等。 

  采访札记 

  乐此春草不知疲 

  从青春到白头,他把最好的时光都献给了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与探索;从书桌到讲台,他将最多的心力都用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他是张岂之,中国思想史研究专家,著名教育家。 

  见到张岂之先生,是在他西北大学的住所。客厅中,一面墙是书柜,堆满了各类书籍。另一面墙上挂着一幅字,上面是“道法自然”的篆书,笔法遒劲古朴。他对着这几个大字颇有感触,笑问我们何谓“道法自然”,由此打开了话闸。老先生与我们谈中国古代的思想,谈中国的人文精神,谈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谈传统文化在当下的传承和价值。 

  人文,是他矢志不渝追寻的道路。教育,是他孜孜不倦书写的舞台。 

  1952年底,他来到古城西安。在此以前,他从未想到自己会与中国思想史研究结下如此深厚的情缘,乃至于尽自己毕生的努力,来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的研究和普及工作。 

  1985年,主编《中国思想史》,结合中国历史演进的线索,介绍中国思想史从古至今的基本内容。1993年,主编《中国传统文化》,力求简要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组成部分。1997年,撰写《中华人文精神》,以可靠的资料为读者提供有关中华人文精神的知识。1999年,主编6卷9册《中国思想学说史》,探索将思想史与学术史结合,涵盖了对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各个重要时期的重大思想及各家学说的阐述和研究。 

  …… 

  每一部张岂之先生主编或撰写的著作,都基于一个目的:将学术研究与文化普及相结合,为读者们学习阅读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思想提供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读本。 

  沧桑易使乾坤老,风月难消今古愁。唯有多情是春草,年年新绿满芳洲。  

  这是他喜欢的一首清代诗人写的诗。他自称“人文学人”,既出于对人文学科的浓厚兴趣,也基于内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将人文学术研究称之为“绿色的春草”,虽非参天大树,但人间却不可缺少这充满生机的春草。他期望人文春草满芳洲,也乐在播种这多情春草。 

  谈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将其概括出12个核心理念:天人之学,道法自然,居安思危,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厚德载物,以民为本,仁者爱人,尊师重道,和而不同,日新月异,天下大同。每一个理念,都浓缩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智慧源流。 

  谈起中华人文精神,他将其归纳为6个精髓:文明之初的创造精神、穷本探原的辩证精神、天人关系的艰苦探索精神、人格养成的道德人文精神、博采众家之长的文化会通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精神。每一个精髓,都充斥着从古至今不曾磨灭的光辉。 

  谈起传承与发展,他说,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应该认认真真读几本中华文化的经典,让这些经典在我们内心生根发芽,从而产生正气。 

  中国的文化复兴与民族凝聚力的加强,不能离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宏大而深厚的基础。他提倡:通过历史看文明的价值;通过文明看历史的演进。一部中国历史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文明史,是一部中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制度文明的演进历史。他坚信历史上流传至今的优秀思想文化都具有现代价值,而继承以往的文化遗产,目的正是为了今天和未来的发展。 

  “我从事史学研究,就像石匠和拓荒人的乐此不疲。”这是张岂之先生引用侯外庐先生的话,他总是借此表达自己学术生涯的感受。古今多少事,卷易在床头。几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一直传承并发展中国古代学术史研究的优良传统,一直坚守自己的学术理念,谦和、守正、日新。 

  窗外又是一年春草过,而人文的春草,在一代一代的播种推广之下,也会年年新绿满芳洲吧。(施希茜)

责任编辑:张 智萍
更多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