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逐梦]道德 开启中国梦的钥匙
发表时间:2013-03-28   来源:中国文明网理论频道

 

 

    编者的话:

    中国梦的核心就是让中国人幸福地活着。怎样的国家才能让人民活得幸福?不仅仅是物质的充盈,更重要的是道德的高尚,社会的文明。

    只有在道德高尚、社会文明的国家里,人民才能感受人性的温暖,感受到尊严的力量,感受到奋斗的希望,这些是人民幸福的起码要求,也是激发人民投入民族复兴伟大实践的力量源泉。  

 

社会公共焦虑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问题

 

    社会焦虑在中国已然普遍泛滥成为社会的通病。社会焦虑造成一部分人心情抑郁,也造成一部分人的暴力倾向。更麻烦的是:这种社会情绪会互相传染。如果不及时诊治,有可能积重难返,对社会危莫大矣!

    <一问>“为什么国家经济腾飞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心情却更焦虑了?”

    <一答>全国政协委员吴江:这些年发展快了,多元文化撞击出现价值观迷惘,如同打开了欲望的“潘多拉盒子”,找不到精神家园。忽视了主流价值观的建设,导致价值观混乱、缺少社会良知。缺少社会良知后,就会出现‘心霾’。腐败问题、奶粉问题、假药问题、社会道德问题层出不穷,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我们的价值观问题没有解决好。>>>点击详细

    <一行>刘奇葆同志在中央文明委召开的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结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点击详细


    <一思>在核心价值观问题上达到基本的统一,才能形成理性、向上的心态,从而形成民族的凝聚力、爆发力。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这就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为培育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点击详细

 

 

    

    <一问>这个时代道德滑坡,毒奶粉、地沟油、假药充斥市场,有人摔倒不敢扶,有人捡钱不愿还,生存都成了奢望,何谈梦想?

    为什么官员腐败问题易发多发?        •为什么商业诚信缺失问题易发多发?         •为什么公德失范问题易发多发?

 

    <一答>我们充分肯定中国当前道德状况的主流积极、进步、向善,决不意味着任由各种严重存在的败德现象泛滥成灾,而是要树立必胜的信心去治理和根除这些败德现象。 >>>点击详细

 

    <一行>找问题: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服务、公共秩序三个重点,与民生息息相关,也是现阶段道德问题最突出的三个方面

    中宣部部长刘奇葆近日强调,要紧紧抓住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服务、公共秩序这三个重点,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着力解决诚信缺失、公德失范问题,在全社会形成良好道德风尚。>>>点击详细

 

    抓核心:诚信建设是解决当前道德问题的关键

    中宣部部长刘奇葆:“要大力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点击详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这启示我们,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构建诚信体系这道“防护网”和“安全盾”,才能着力解决诚信缺失、公德失范问题,让群众衣食无忧,企业生产无障碍,社会更加和谐,政治更加清明。>>>点击详细

 

    ►有保障:道德治理既要"叩问良心"又要"依法处罚" 

    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只有加大执法力度,增加违法成本,让造假售假者付出代价、受到惩罚,才能使他们悔悟、使其他人不敢以身相犯。要加大力度,深化措施,推动教育和治理由试点向全国范围推开,让群众看到明显成效。” >>>点击详细

    “强化对失信者的制约,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药品的不法行为,形成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惩戒防范机制。”>>>点击详细

    道德的后盾在法律,道德的底线在法律。使法治和德治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是加强道德建设、有效治理道德问题的根本途径。

    法律本身也具有思想教育的力量,可以促使人们将道德行为由他律转为自律,并通过正确行为的反复强化、对不良行为习惯的反复矫正,逐渐使遵守道德规范成为一种不再需要外部监督和意志努力的自觉行为。治乱当用重典,治理当前的道德突出问题,必须更加重视发挥法治的作用。

 

   <一思>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是把加强道德教育和依法解决问题、健全制度保障结合起来,强化道德修养,强化职业操守,力争使社会道德状况明显好转,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丰富的社会资本。

 

 

 

 

 

    <一问>为什么如今人们在道德领域总是习惯“双标准”,一面抱怨“人心不古”、“人情冷漠”,一面又提醒家人“出门少管闲事”、“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一面抱怨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一面又对廉价仿冒名牌趋之若鹜;一面抱怨公共秩序混乱,一面又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逆行闯红灯?>>>点击详细

 

    <一答>旁观者的心态让我们忘记了自己也是生活在这个社会的公民,我们所站立的地方就是我们的中国,我们是什么样的,中国就是什么样的。   

    加强道德建设,治理道德问题,是一项全民共建共享的民心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担当。每一位公民都应该成为道德建设的参与者,而不能只当旁观者;都应该成为良善道德环境的维护者,而不能只当享受者;都应该成为躬身行德的实践者,而不能只当评头论足的“批评家”。>>>点击详细

 

    <一行>党的十八报告: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点击详细

    中宣部部长刘奇葆:要深化道德教育,强化集中治理,健全长效机制,把工作从全国文明城市向面上推开,从重点行业向各行各业拓展,使社会道德状况有一个明显好转。>>>点击详细

    群众性的文创活动以及志愿服务、学道德模范活动都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有益实践,有利于形成了弘扬善举、助人为乐的大氛围,保证了道德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点击详细

 

    <一思>没事做做志愿服务,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垃圾分类、过马路走斑马线、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在滚动电梯上靠右站、遵守银行和邮局的一米线规则......

    这些事情就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公民应该有的素质,它们不是大事,却反映了强大的内心。

 

 

责任编辑:张智萍
更多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