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制改革十年巡礼——发展文化产业
发表时间:2012-11-09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要文化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主要包括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文化艺术、文化信息传输、文化创意和设计、文化休闲娱乐以及工艺美术品、文化产品辅助生产、文化用品、文化专用设备等十大门类。作为典型的低碳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文化产业具有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的独特优势和突出特点。既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又能拉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既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又在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贡献越来越大。

 [跨越 文化改革发展十年巡礼] 第三集 创新体制机制

    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受传统体制影响 ,习惯于用计划经济手段配置文化资源,把经营性文化产业和公益性文化事业混为一体。应该走向市场的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游离于市场之外。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政府或单位是投资主体,领导和专家是基本受众,评奖和展示是主要目的,仓库和资料是最终归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明确提出,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把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作为文化体制改革中心环节,科学界定文化单位的性质和功能,着力重塑文化市场主体,确定出版发行单位、影视制作发行放映单位、一般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社、重点新闻网站等,逐步转制为企业。

<<<详细

[跨越 文化改革发展十年巡礼] 第二集 创新公共服务

  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要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大意义。>>>详细

 

[跨越 文化改革发展十年巡礼]第一集 文化体制改革

 2011年10月18日,中国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闭幕,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在中央全会上专题研究文化改革发展,《决定》鲜明地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文化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详细

 

责任编辑:王 钰
更多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