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访谈[二]:学雷锋要常态化 走进城市常驻高校
发表时间:2012-03-06   来源:中国文明网综合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工作报告中也指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产业,鼓励广大政协委员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建设、道德建设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本网就此对话两会代表、委员,推出主题访谈专题,敬请关注。                             

 

 

   唐志国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辽阳市委书记

 

   城市不仅要有经济支柱,更要有精神之魂,文化之魂。

   把学雷锋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重要手段,使雷锋精神成为市民共同意志,成为辽阳的城市精神坐标和价值体现。

   辽阳不仅有雷锋纪念馆,更有四支雷锋队伍。以15位雷锋战友组成的雷锋事迹报告队伍;以雷锋工友为主体的全市学雷锋先进事迹宣讲队伍;以理论专家为骨干的学雷锋讲师队伍;以多种形式宣传雷锋事迹,创作歌曲、小说、诗歌、话剧和舞蹈。[详细]

 

   雷锋精神纳入城市精神,学雷锋在日积月累中成为习惯。

   “雷锋对辽阳有深厚的感情,他亲切地称辽阳是第二故乡。”唐志国告诉记者,把学雷锋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使雷锋精神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成为辽阳这座城市的精神坐标和价值体现。
  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东风,辽阳建成了全国第四个雷锋纪念馆。扩建后的纪念馆建筑面积4780平方米,比扩建前增加一倍多。馆藏文物1476件,比扩建前增加505件。唐志国介绍说,辽阳雷锋纪念馆有四个突出特点:一是突出展示了工人形象的雷锋。二是展示了雷锋在辽阳当工人期间的先进事迹和留下的20篇广为流传的日记。三是展示了辽阳是雷锋的入伍地,是雷锋的第二故乡。四是雷锋同当代雷锋郭明义曾是同一企业的职工,纪念馆把两代雷锋的事迹同馆展示。
  “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全市开展了不间断的学雷锋活动。”唐志国介绍,雷锋在辽阳的工友和战友还有39人,是传播雷锋精神的宝贵财富。为此,我们组织了四支队伍常年从事学雷锋活动。一是以15位雷锋战友组成的雷锋事迹报告队伍;二是以雷锋工友为主体的全市学雷锋先进事迹宣讲队伍;三是以理论专家为骨干的学雷锋讲师队伍;四是创作了一批歌曲、小说、诗歌、话剧和舞蹈,以多种形式宣传雷锋事迹。(记者 毕玉才)

 

 

   马德秀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推动学雷锋常态化,要让雷锋常驻和扎根高校校园。

   首先需要创造良好的土壤和生态环境,如果有浓厚的氛围,多元价值取向的社会中,雷锋精神就能脱颖而出,成为青年大学生的自觉追求和主流价值。其次创造富有生命力的载体。如雷锋车、网络微博招领平台等。再次,构建保障和激励体系。让学雷锋的每个人、每件事都得到肯定和认同,让每一项公益行为都有尊严、受尊重,学雷锋的群体就会越来越庞大,践行雷锋精神就会逐步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详细]

 

  高校学生是学雷锋的生力军,是雷锋精神世代传承的希望。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代表在接受采访时说,推动学雷锋常态化,让雷锋常驻和扎根高校校园,需要重点把握三个要素:
  其一,是创造良好的土壤和生态环境。很多青年大学生内心深处有朴素的帮助他人、助人为乐的动机和想法,但也需要周围人的理解和认同。如果有浓厚的氛围,在多元价值取向的社会中,雷锋精神就能脱颖而出,成为青年大学生的自觉追求和主流价值。
  其二,是创造富有生命力的载体。具有生命力的载体需要“自下而上”去挖掘,是否贴近需求、贴近实际是生命力的重要特征;在此前提下,再“自上而下”地去推动、去完善、去固化。通过前期在同学群体中的调研和建议征集,交大正推出两个载体:第一是“雷锋车”。目前不少高校建有新校区,校区之间、校园内便利的交通出行一直是学生的现实需求。第二个载体是“朝失夕拾”平台。校园内近五万名师生员工,总会有人遗失钱包、电脑和其他物品。学生志愿者准备通过微博建立网络平台,在校园内设立统一的失物招领点。
  其三,是构建保障和激励体系。我们相信每位青年大学生都有学雷锋、做雷锋的意愿和行为,但不能奢求人人都是“活雷锋”。构建必要的保障和激励体系,让学雷锋的每个人、每件事都得到肯定和认同,让每一项公益行为都有尊严、受尊重,学雷锋的群体就会越来越庞大,践行雷锋精神就会逐步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去年年底,我们推出了帮困育人的动态捐赠平台“绿色爱心屋”,每一位捐助钱物的老师、同学都能在网络平台上实时查询自己的捐赠记录,并看到受捐者的感谢和心声,让每一次捐赠行为都能得到感动,感到温暖。(记者 曹继军)

 

 2012两会主题访谈第一期:城市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南京市政协主席缪合林: 

   要实现城市的发展,首先要促进城市文化的发展。

   促进城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是要在复制传承的基础上,寻求对文化基因的再造;突破文化体制机制,让有形和无形的文化资源配置走市场化之路,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之路。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鼓励文化原创,营造创新文化,引领城市向创新发展转型;二是保护城市遗产,营造城市发展特色,引领城市向个性发展转型;三是振兴文化产业,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引领城市向多元发展转型。

                                  ——《文化引领城市发展》

 

 

 

 

 

责任编辑:张智萍
更多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