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生芳:我能奉献给你们的 只有热血和汗水
发表时间:2014-08-31   来源:光明日报

——从30本工作日记感受柴生芳的为民情怀

柴生芳工作日记里的手绘“村组地图”。方莉 摄

柴生芳的工作日记。方莉 摄

  30本工作日记,170多万字。

  8年来,不管多忙,无论多晚,柴生芳每天都会花上一段时间来写工作日记。

  没有空洞的话语,没有华丽的辞藻,工作日记记录的,是他踏遍全县323个行政村的泥泞脚印,是他深入群众嘘寒问暖的殷殷关切,更是他满怀理想投身事业的火热情怀。

  “老百姓为什么不富”——跑遍全县的村组地图

  光明村、合好村、康家沟、苟家滩、打石坪……柴生芳手绘出一幅清晰的“村组地图”,临洮县南屏镇22个零散的村子,被用黑色签字笔勾画、串联起来。

  在柴生芳第28本工作日记的最后几页,有8张这样的乡镇村组地图,全是柴生芳走过的地方。

  “出门招商、回家下乡”是柴生芳始终坚持的原则。稍有空闲,他就直奔乡镇村社、田间地头,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在临洮3年多,柴县长跑遍了全县323个村子,行车总里程足有4万多公里。”临洮县政府办公室主任龙小林做了统计。

  谈起南屏镇“村组地图”背后的故事,龙小林记忆犹新。在2013年“7·22”岷县漳县地震中,南屏镇受灾最为严重。震后,柴生芳跑遍了南屏镇的每一个村庄,实地督导每一个重建项目。有个村子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仅有12户人家,是南屏镇最偏远、最贫困、最落后的角落,也是灾后重建难度最大的地方。柴生芳翻山越岭,徒步近4个小时来到这个群众口中的“划不着山庄”,入户走访了8户群众。村民说:“县长都到我们庄子上来了,我们再不能叫‘划不着’了,应该改名为‘划得来山庄’。”

  走村入户,柴生芳听着群众的一声声期盼、一句句诉求,在工作日记里记下:“麻天雄,种植7亩药材,养了三只羊,下了6只羊羔都死亡。低保三类。想养羊,养羊技术有待提高,把路往好里修。”“苟胜利,养了4只母羊,种了8亩洋芋8亩药材。贷款两万。希望药材卖个好价钱,找销路,将合作社的作用发挥好。”

  临洮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如何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柴生芳一直思考的问题。“老百姓为什么不富,主要是产业问题没有解决。”“农村面临的现实问题:劳动力极度匮乏;土地流转的条件较差;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从事农业的劳动力难以为继;农村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不具备。”这样的思考,在柴生芳的工作日记里随处可见。

  日记本记录的是线路和诉求,装进大脑的是民情和思路。在临洮县政府小会议室的墙上,挂着两幅全县地图。地图上,临洮县每个乡村的地理位置处画着各式图形符号,有牛、羊、猪、鸡,有马铃薯、中药材、瓜果。为什么画这些图形符号?临洮县扶贫办主任常贵勤解释:针对扶贫开发中的问题,柴生芳提出了“强村抓提升、弱村抓培育”的产业培育思路,给全县323个行政村全部确定了主导优势产业,这些符号是各乡村产业发展的着力点。

  两幅地图,成为临洮县扶贫攻坚的“作战图”。

  “我是农民的儿子”——挂在嘴边的肺腑之言

  “升官发财,请走他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第22册工作日记的封皮页上,柴生芳这样写道。

  “我能奉献给你们的,只有热血和汗水。”第24册的最后一页,他深情地写下这句话。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第30册里,6月16日这天,他记下这副对联。

  在柴生芳的工作日记里,这样的话比比皆是。他是这样写的,更是这样做的。

  当县长的第一天,柴生芳就立下规矩:开门办公,马上就办。只要在单位工作,他的门就敞开着。群众出出进进、来了又走,送礼攀关系的人望而却步。有时来人想要关上房门,就被柴生芳拦住“有啥说啥,没有秘密”。

  “我是农民的儿子”——身边人总能听到柴生芳挂在嘴边的这句话。“他真心实意地与农民交朋友、为群众办实事。”说起柴生芳,临洮县发改局副局长吴立耀总能记起3年前他在县政府办工作时的情景:群众直接寄给柴生芳的信件特别多,柴生芳每一封都会亲自处理,他还要求工作人员做一个表,将那些信件尤其是信访件里涉及的信访人、主要问题、批示、呈办部门、办理时间都做了记录,要求工作人员电话催办并及时汇报办理结果,他还会自己督办。“只要把群众的事情当一回事,大家都有责任心,上访事件就会少得多。”吴立耀说,这就是柴胜芳的处事信条。

  “大主街道应该用机器扫,环卫工人捡绿化带中的垃圾。”在第24册工作日记里,2013年5月25日这天,柴生芳简单记下了自己对环卫工人劳动的思考。这,改变了临洮县环卫工人李小英的境遇。

  2013年下半年,因为柴生芳的建议,临洮县环卫所增添了一批新的道路清扫车,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因此减少了很多。更让李小英感动的是,这位素未谋面的县长给每名环卫工人涨了100元工资。大年三十一大早,李小英居然在环卫所里见到了柴生芳。“柴县长跟我们每个人一一握手,还亲切地问我们‘工作强度大不大’‘工资补贴发了吗’,一点领导架子都没有。”回忆起这一幕,李小英抑制不住兴奋和激动。

  想到柴生芳的英年早逝,李小英禁不住哽咽。而这一面之交的深情厚谊,早已深深地刻在环卫工人的心里。

  “以天下为己任”——种在心里的理想种子

  翻看柴生芳的工作日记,几乎每一本的扉页都写着“此木生芳流千古”。工作日记不仅是柴生芳贴近群众的“民意书”“作战图”,更是他一遍遍书写的内心独白。

  “一个人掌握的知识每年不能保持7%的更新,就难以担当重任。学习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2012年9月2日,柴生芳这样记录自己的党校学习心得。在他看来,为了实现担当,必须不断学习。密密麻麻的工作日程中,穿插的是柴生芳的心得感悟:学习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提高政治素养,学习现代前沿学科以拓宽视野,摘录下名言警句以明志。

  “柴县长是有信仰、有追求的人。那时候因为家里穷,他在日本留学时洗过碗、搬过家,当过家教、图书管理员,可是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他总有要干一番事业的冲劲。”吴立耀告诉我们,2000年柴生芳成为神户地区中国留学生会会长、全日本中国留学生学友会理事,同时当选为神户地区华侨总会理事,他还组织了“向甘肃献一棵树”活动。

  读书时代,“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种子就已种在柴生芳心里。8年前,他回到了这片黄土地,正是为了施展远大抱负。

  可是,自古忠孝难两全。我们看到,柴生芳好几本工作日记的扉页上都写有“父爱如山”,四个字格外粗、格外黑,看得出来,是柴生芳一遍又一遍描画的结果。四个字的背后,藏着柴生芳多少对年过八旬的老父不能尽孝的煎熬?含着多少对身为人父却远离幼女的歉意?

  斯人已逝,这些宏图大志,这些脉脉温情,伴随着他对事业的忠诚热爱、对群众的真情厚谊,被后人缅怀,永世流芳。(方莉 王斯敏 宋喜群)

 

  党员干部“修齐治平”的楷模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这句《易经》中的话的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不仅要自强不息,发奋有为,还要每时每刻心存警惕,就像随时有危险发生一样,才能免灾去祸,化险为夷。

  从省委办公厅到基层当县长之后,“夕惕若厉”的,不只是为官在任的柴生芳本人,还有柴生芳的众位兄长以及老父亲。柴生芳去世之后,大哥柴生龙在悲痛之余,也表达了另一种心情:“那一刻,我担了几十年的心终于放下了。他这八年,走得正!”当许多家庭都在为家族中出了一名领导干部而暗自得意之时,柴生芳的亲属却时时警惕,刻刻担心。

  有这样的家教家风,柴生芳清廉自律、谦逊勤奋的为政作风也就其来有自。更难能可贵的是,甫下基层就身居正县级岗位的柴生芳,并未被权力的味道冲昏头脑,更没有忘记老实本分的家教家风和自己立身做人的根本。他依旧保持着谦逊恭谨的好习惯,带领着整个家族向着好学、清廉、正气的方向继续前行。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身修养的不断完善和家庭风气的和谐清正,是做好事业的源头活水。有些领导干部,工作能力的确突出,在短时期内也能做到德才兼备,但或者放松了自我修养,或者未能成功治理家庭,反而为家庭所累,甚至全家一起损公肥私,最终走上违纪违法的不归路。而柴生芳从修身、齐家做起,进而从政为民、清廉自律,赢得百姓爱戴,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共产党员应该具有人类最伟大、最高尚的一切美德。”柴生芳的事例生动地告诉我们,“修身”“齐家”的美德,理应成为广大党员干部自我修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了这样过硬的素质,我们的领导干部才能在更加艰巨复杂的从政为民中站稳立场,才能在更加急难险重的改革事业中找准方向,才能在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立下不朽功业。

责任编辑:章 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