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联系群众的重要形式
发表时间:2013-09-18   来源:河南日报

  领导干部开实名制微博,也是联系群众的重要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也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面临着比较大的“维稳”压力。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之道就在于把这个“高压锅”变成“炒菜锅”,至少多一些“安全阀”,让社会内部的能量能够释放出来。目前了解舆情最快捷的工具就是微博,因而领导干部掌握和运用微博,成了一门刻不容缓的功课。

  微博可以成为社会情绪的减压阀、官民关系的润滑剂。这方面,微博的好处可归纳为几大项:一是让官员可以更直接地走进草根阶层,了解民生民意、民诉民求;二是可以加强政府与民众的互信;三是以低成本模式化解矛盾。人民网评选的十大官员微博中的榜眼,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深有体会,他说微博之力是不可估量的。浙江每年大约有100万件各类矛盾,其中相当一部分如果通过微博处理,能节省大量的精力和财力。

  官员开实名制微博可以让群众了解、理解自己的工作,提升政府工作透明度,增强政府公信力。这方面成功例子不少。比如在温州“7·23”动车事故中,“浙江军团”领导干部实名微博集体发力,以及时、坦诚、公开的发声,在网上弥漫的一片质疑与不满的情绪中,赢得了难能可贵的理解与好评。这就是官博当遇到突发事件后,应做到快、稳、准,主动抢占信息发布权,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的问题,尽最大努力解决民众的合理诉求,避免谣言扩散,掌握舆论主动权,最大限度地化解或减少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微博有助于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在我国一些老百姓心目中,一些官员或高高在上或前呼后拥,平常想接近很难,不过从微博中可以看到,很多官员除了颇有“一身正气”外,也表露了工作之外的形象,他们还会提到自己和家人在工作之外的温馨互动,让不少博友大呼有“人情味”。

  官员们放下身段,与他们直接、平等对话。大部分网民都穿着“马甲”,什么都敢和官员说,假如官员和网民聊工作、聊家常,更愿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意见或者建议给官员,如果官员转发了网民的微博或者解决了微博中提到的实际困难,他们就会给自己的粉丝团转发,就会起到蝴蝶效应,使官员的正面形象得到很大提升。

  官员往往是关注度比较高的人群,民众与官员利用微博互动也可以使普通人感到自己也重要起来,网民微博所看重的点击量就是要满足自己的“自重感”。人作为主体,有一个从他人和社会取得某种需要和满足并进一步印证自身价值的问题。由于微博的公开性和监督功能,使网民能及时地、尖锐地对政府工作品头论足。

  领导干部实名制的微博有助于官员官德的内化。微博可以促进领导干部对职业道德的体认及信奉。体认意味着道德主体对进入道德内化视野中的道德认识的进一步认同。信奉,就是官员将官德融合于自我的内在道德意识,并在实践中凝化为稳定的价值观。要使官员体认以至于信奉官德,就需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领导干部的内心信念。其中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是领导干部职业道德行为的外部条件。许多对社会影响很大的事件都显示出微博是得力的社会舆论工具,腐败官员最怕的是自己的腐败信息公众化,曝光必落马。比如“表叔”、“房叔”。用实名开官博的官员,能把自己置于公众视线下,就是不怕公众监督和质疑。假如官员们都形成写官博并经常与民众互动的好习惯,将使官员对官德的体认及信奉得以加强,腐败得以遏制。

  当然,网络是把双刃剑,迅速发展的互联网,在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东西。领导干部在运用微博时,要注意利用微博发挥积极作用,积聚正能量,也要注意利用微博防止消极影响,降低负面作用。(张艳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责任编辑:张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