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记者——我读出了中国自信
发表时间:2015-03-15   来源:人民日报

  “摄影师们‘埋伏’在旁拍照,记者们追赶着采访……”法国《世界报》网站曾这样生动描述中国两会的热闹景象。

  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国外媒体“抓取”。而对于360度展示中国的两会,外媒更加不会错过。洋记者们如何看待两会,外国媒体关注哪些话题,他们又通过何种视角来打量中国?让我们走近这道不一样的风景。

  热议

  经济、环保、外交话题

  关注新常态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3日晚上8点,作为俄罗斯塔斯社的驻京记者,安东尼的工作还没结束。最近,这就是他的新常态。“中国经济新常态,是我们最关注的议题。”

  “很多俄罗斯的企业、银行会在中国投资,也想引进中国投资,所以我们对中国的经济十分关注,希望中国能保持战略稳定。”

  安东尼的同事,阿列克谢也最关心中国经济走势。“今年,我最关注GDP增长率和消费价格指数的预测,还有政府所采取的维持国家整体发展平稳的举措。”

  安东尼、阿列克谢的聚焦点,也是俄罗斯媒体最关注的两会议题。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当天,“今日俄罗斯”通讯社连续发布了十几条消息和3篇分析文章,请专家对7%的GDP增速进行深入分析,认为这样的速度避免经济过热,又能保持强劲的原料需求,将给俄罗斯经济带来利好。

  中国经济数据也吸引着新加坡媒体的眼球,《海峡时报》《联合早报》和亚洲新闻台均跟进大篇幅报道。《海峡时报》在6日的报道中提到,7%的经济增长目标反映出中国领导人正在着力进行长期的结构调整。在不影响就业的前提下,经济结构调整有助于深化经济改革、释放国有企业活力、加强社会安全保障网等。

  法国《世界报》《回声报》《人道报》多家主要媒体网站对中国下调经济增长预期进行报道,聚焦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新常态”下的新举措。《世界报》文章称,面对新的形势,中国政府想展示出他们有非常清晰明确的路线图。法国《挑战报》网站还将中国经济增长目标降至7%选入5日世界主要五则新闻之一。

  美联社记者唐尔纳7日参加了四川代表团的媒体开放日活动,他告诉记者,四川在媒体开放日活动中,透露出了调整经济结构、升级产业链条的思路。“全世界的经济状况目前都不乐观,但这里的人们充满了自信。”唐尔纳认为,四川自信就代表了中国自信。

  12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等回答记者提问。《欧洲侨报》记者高进举了好几次手,“我特别想问周小川,现在中国最新的货币政策是宽松,还是适度宽松?中国制造业成本直接关系到欧洲五六百万华侨的生意经。”

  外交、环保等议题,也是外媒的主要关注点。朱莉埃塔是尼日利亚国家电视台中国分社社长,在3月8日的外交部长新闻发布会上,朱莉埃塔得到了提问的机会:我们能否期待中国在推进对非合作、加强对非伙伴关系方面会推出一些新的举措?王毅部长回答:“中国和非洲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我们愿意与非洲兄弟一道努力,把中非传统友好转化为互利合作成果,把非洲发展潜能转化为国家综合实力。”这让朱莉埃塔对中非关系很有信心。

  3月8日《联合早报》第十五版头条报道称,中国新任环保部长陈吉宁提出要加强执法,确保今年新施行的环保法成为“一个钢牙利齿的‘利器’”,要让企业懂得守法是底线不是高要求。

  报道

  注重原创,各有高招

  怕错过深入了解中国的好时机

  两会,这个中国一年一度的新闻盛宴,国内媒体八仙过海,国外媒体也各出高招。

  英国各大主要媒体都有关于两会的报道,在内容创作上也是蛮拼的。一个突出的细节是,英国媒体一律不接收外来推送的文章,而是亲力亲为,使用自己记者采写的稿件。《金融时报》的一位同行私下里对本报记者说,这样做是为了站在英国读者的角度来看两会,更好地吸引读者。

  新加坡亚洲新闻台国际新闻部主管监制李键雄告诉记者,该台为了两会报道,调动了十几名记者。北京和上海的记者完成前方报道;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记者报道对两会的反应;在新加坡总部,国际新闻组和国际商业组的编辑和记者也参与到报道当中。新加坡《联合早报》在两会期间开辟了专版,该版还开辟了两个有趣的专栏——“每日盘点”和“玩转两会”。

  对于参与两会报道的洋记者来说,两会更是他们深入了解中国的好时机。唐尔纳已经是第二次参加两会报道,“这一次我提前向上司申请参加,不然我的同事可就抢先一步了。”唐尔纳说,美联社驻中国的记者几乎都想通过两会来了解中国。“中国人什么问题都不回避,环保、社会公平等等,代表们讨论的问题都很实际。”唐尔纳表示,“两会提供的信息太多了,如果不认真参加报道,真的就会错过很多深入了解中国的机会。”(本报记者刘畅、张文、尹世昌、吴丹、巩育华、曲颂、黄培昭、俞懿春、王远报道)

责任编辑:赵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