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谈家庭建设:家风正了 社会风气也就好了
发表时间:2015-03-09   来源:中国妇女报

  “前段时间媒体报道了一则一位大学生救了两名儿童后不幸牺牲的新闻,但据说孩子的家长为了规避责任,居然教她的孩子撒谎,说那个大学生不是救孩子死的。这样的家教,可以说教坏了孩子,这样的事件,可以说败坏了社会风气!”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邓小虹谈及家风和社会风气时给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在全国两会期间,家庭、家教、家风成为政协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围绕什么是家风,家风和社会风气的关系,家风对社会风气的支撑作用等话题,记者采访了部分全国政协委员。

  家风就在举手投足间

  什么是家风?

  “一个家庭自然而然或者在繁衍过程中必然形成一种客观的风气,也就是家风。家风可能是大范围的,也可能是小范围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赵梅认为,家风可能就是一个家庭的传统,每个家都不一样,比如一个家的传统可能是爱读书、不欺骗、为人憨厚、正直善良等等。

  “家风就是家长在家庭里树立的一种风气,如尊重长辈、平等友爱地对待别人、爱学习、爱劳动等等都是家风,但在家庭中,家庭成员首先要自立,否则家风就可能成为空谈。”邓小虹委员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文联主席顾久认为,家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是存在的,并且有力量、起作用。家风不是张扬的,它可能就在举手投足间发生着影响,起着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这就是家风。家风就像孟子所说的,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就是说当看到一个孩子掉到井里,任何人都会冲上去救人,这是一种本能,这种本能是普遍的。

  家教是家风的重要修炼途径

  如何通过修炼构建家风呢?

  “好的家风要靠情感的打动、榜样的示范、理性的说服,是践行、示范出来的。家庭中,家长应该给孩子做出表率。比如我们上一辈人的那种家国情怀,对我们就是一种无声的影响与教化。一个孩子的身上,总有着他们父辈身上的影子。”顾久委员表示,传统社会,我们的社会风气靠先贤、家风的影响去教化人们。在今天,经济社会高度发展,但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人们心底对中国传统家风的遵循也从来没有消失过,比如一个家长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一个家庭对家训、家规的维护,这些从来没有淡化过。

  赵梅委员也认为,“每个父母都好好教育自己的子女,不管是贫穷富贵都没关系,只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公平公正,善良正直,这个社会的风气就比较好。”“撒谎、没有感恩之心,从小让孩子投机取巧、占便宜,这种家风不可取。父母正直,爱学习、爱劳动,对社会、国家有责任感,对孩子当然会形成很好的影响。”邓小虹委员强调。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侯露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忽略了一种家庭传统的教育,比如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过洋节,对传统节日不太重视,其实我们的许多节日里包含了不少家风、家教的内容,比如春节、清明、中秋等等节日,在这样的节日体验中,家人在团聚中那种潜移默化的交流,就是一种家风的传承。

  李忠杰认为,每个家庭都要提倡重视家风,自觉修炼形成自己的家风,不同的家庭都应该有不同的特点、侧重点,但是总体要积极健康,共同汇集起来就会影响到社会风气。他认为,重视家风建设还需要社会倡导,现在党和政府强调家风问题,就是说要创造一种条件,形成一种导向,让每个家庭重视家风建设与养成,使无数个家庭的风尚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形成一种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道德评价标准,鼓励向上,遏制错误消极的东西的滋生。

  以好的家风支撑好的社会风气

  如何弘扬倡导好的家风,让家风支撑起良好的社会风气呢?

  李忠杰认为,家风与社会风气,与民风、党风、政风都有密切联系,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民风、政风、党风、无论好和坏,都会渗透到家庭中去,反过来,家庭作为一个基本的细胞,它的风气也会影响到民风、党风、政风。”他认为,一个家庭,形成勤劳简朴的家风,扩张到社会上就会成为一种道德标准,价值取向,使整个社会自然而然崇尚勤劳简朴,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传统。他说,对长辈孝顺、对子女慈爱、兄弟互助,不仅倡导了良好的风气,也承担了社会责任。“家庭成员形成守规矩守法这样的风气,对于家庭成员在社会上的行为也能形成约束。如果放任自己的家庭成员无法无天,如一些领导干部腐败,就是家风出了问题。”他特别强调。

  “家风是影响社会风气、构建社会风气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社会风气的形成有许多因素,但家风很重要。”赵梅委员表示。

  “家风正了,民风清了,政风正了,社会风气也就好了!”这是代表委员们的共识。(记者 袁鹏)

责任编辑:贾 玉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