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一个乡亲耽误了治疗”
发表时间:2015-07-27   来源:中国文明网

——一个乡村医生最平实的“仁心”

    新华社兰州7月27日电(记者荣启涵 陈斌)“血压太高了,得用点药。”舒有寿皱着眉,从药箱里取出针剂,熟练的给70岁的师兰香老人打针、拿药。

  屋外太阳正好,屋子里却光线暗淡。师兰香已经患病22年,同样身体不好的老伴去年刚过世。多年来,老两口各种慢性病缠身,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因病致贫,在村卫生室欠下几千元医药费。

  “钱可以慢慢给,但病不能等。”这是舒有寿经常说的一句话。翻开卫生室的账本,低保户、困难家庭的欠款从2002年一直记录到现在,账单上的很多人已故去,欠款也成了死账。过去的十几年里,他垫付的医药费少说也有十几万元。

  舒有寿总说,没事,不能让乡亲们看不起病,耽误了治疗。“先做人,后行医”,这是舒有寿对自己的要求。

  1989年,卫校毕业后的舒有寿考取了《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放弃留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甘浚镇西洞村做了一名村医。2002年,得知高家庄村老村医退休后一直无人前来接替,舒有寿主动提出担起这个责任。

  一间土木结构的民房,陈旧、简陋、光线暗——这是当时高家庄村卫生室的样子。因为条件差,没有护士愿意来,他就一个人忙里忙外,吃住都在卫生室旁边。

  每天六点多就到卫生室,晚上十一二点才离开,这是他十几年来的习惯。舒有寿总对家人说,全村1160人,离不开他。

  2004年,一个叫杨小叶的16岁女孩,坚定了他做乡村医生的信念。小叶得了白血病,在家的日子,舒有寿几乎每天前去巡诊看望。临近后期,舒有寿和父母护送高烧41摄氏度的小叶前往兰州肿瘤医院,长途车上输液困难,孩子又极度虚弱,舒有寿彻夜不眠守护在旁。最终,小叶还是去世了。孩子走后,小叶的父亲来看他。他说,小叶生命弥留之际,托付父亲一定要感谢舒医生。

  十几年后,这段回忆依然清晰地印在舒有寿心里。很多次,他有机会去条件更好的医院工作,都放弃了。问及原因,他说,“我成了这里的一棵树,根和老乡扎在一块,离不开啦”。

  卫生室实在太旧了,他四处贷款借钱,终于建起了一处80多平方米“五室分隔”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卫生室的门边,贴着他的电话,这个号码全村320户家家都有一份。无论寒暑,不分夜半,只要有需要,舒有寿都会二话不说赶去村民家里、陪护到医院……

  上午八点刚过,卫生室的长椅上已经坐了六七个人。自费学习完中药透皮技术、浮针疗法之后,每天都有十几个人来看病,舒有寿里里外外忙活到快中午才诊治完所有病人。

  整理好药箱,骑上摩托车,开始了他例行的巡诊。“有几户老人行动困难,高温天,我得去看看”。

  从自行车到摩托车,从沙土路到去年刚修的硬化路,通向农户的每条路,他一年要走几千次。

  一个人,一间诊室,舒有寿从没提出过离开。在他眼里,这是作为“医者”最好的平台。他说,作为一个乡村医生,“不让一个老乡耽误了治疗”,这是他能做到的最大的“仁心”。

  金属外壳的药箱,在阳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摩托车一路沿着乡间小路驶去,留下一行移动的光芒。

责任编辑:张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