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90后“爸爸”和“大头儿子”的故事
发表时间:2016-02-07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年2月2日,农历腊月二十四,离猴年春节还有五天。晚上19:42分和21:08分,90后小伙郭咏在自己的朋友圈陆续发出微信:“刚把大头和爷爷奶奶送到北京站,上车前,带他们吃饺子,希望他们团团圆圆,一路平安,过个快乐的春节!”“大头平安到家,祝福大头,感恩大家!” 

 

大头喜欢和郭咏玩头碰头“顶牛牛”的游戏。中国文明网 张青玲摄

  90后“爸爸”带“大头儿子”打胜仗 

  “大家都叫我大头。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头这么大。……这几天一直有陌生的叔叔阿姨来看我,还给我带来了吃的。我不认识他们,爷爷奶奶说他们是志愿者,爷爷奶奶说还有好多志愿者给我筹手术费呢。……我不哭,也不闹,听爷爷奶奶的话,我要做一个坚强的大头……长大后也要和你们一样做个好人。”这是郭咏在“北京公益联盟”微信公众号为大头写的一篇小文章《大头娃娃想对你说》。  

  大头本名叫郭抒华,现在一岁零七个月,来自郭咏的家乡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刚出生便被查出患有脑积水,头部大概是同龄孩子的两倍。大头出生后不久,父母离异,母亲远走,父亲一直在外打工,大头只能跟着60多岁的爷爷奶奶艰难度日。 

  2015年10月,郭咏和志愿者朋友们开始全程救助大头。2016年1月18日,经过多方联合努力,大头住进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治疗。 

  大头的爷爷奶奶都不识字,爷爷患有高血压,奶奶患有癫痫,郭咏每天都要去医院陪大头。来北京之前,大头还不会叫爸爸妈妈,在郭咏和志愿者们的陪伴下,大头学会了叫“妈妈”,嘴里一直叫着“妈妈……妈妈……” 

    郭咏说,手术前,大头因为头部略重,走路摇摇晃晃的,需要有人拉着或扶着,手术后大头头部小了一些,走路也容易了一些。中国文明网 张青玲摄

  从大头住院到手术成功再到把他们送上回家过年的火车,短短的16天,郭咏已经记不清从通州往北大第一医院跑了十几次还是二十几次。而郭咏也成了大头的的临时“爸爸”。大头总喜欢赖在郭咏的怀里,喜欢和郭咏玩头碰头“顶牛牛”的游戏——有些认生的大头与这个90后的临时“爸爸”建立了毫无血缘关系的特殊信任。郭咏说,“可能我和大头真是有缘分。大夫说,幸好送来得早。如果再晚三个月,孩子的病就彻底耽误了。” 

  1月26日,经过近5个小时,大头的手术成功了。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大头不哭不闹,懂事又坚强。郭咏说,手术前,大头因为头部略重,走路摇摇晃晃的,需要有人拉着或扶着,手术后大头头部小了一些,走路也容易了一些。 

  经过16天的手术、康复,大头终于可以在春节前出院,跟着爷爷奶奶一起回家过年。2月2日,郭咏把大头和爷爷、奶奶送到北京站,上车之前带着他们一起去吃了一顿热乎乎的饺子。郭咏说,吃饺子,希望他们团团圆圆、一路平安,过个快乐的春节。 

  郭咏说,“就像又打了一场胜仗!”有网友心疼地留言说:“郭咏又一次全程陪同一个孩子手术,你又让一个生命华丽转身。兄弟辛苦了!”为了大头,这些天他几乎天天都忙碌到深夜,每天都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这个90后“爸爸”缘何有“大能量”? 

  救助“大头儿子”只是郭咏这个春节前夕诸多公益活动中的一个。1月23日,在那个“霸王冷”的极寒周末,他组织了600多名志愿者,给街头流浪的人群送出了500多件棉衣;1月30日下午,在去医院看望大头之前,他和志愿者们先走进了北京丰台宋家庄社区顺八条八号院一区六号楼的残疾朋友家里送年货贴春联;2月7日除夕夜,他到残疾人朋友家里,一起吃年夜饭;大年初一初二,他去看望一些困难群体朋友……初三,踏上回家乡的旅程。 

  年纪轻轻的郭咏被大家称为“老郭”——因为这个半年前刚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毕业的90后小伙从高中开始至今已做了10余年公益。2008年9月,他刚到北京读大一就成立了一个“零捐款”的民间公益机构——北京公益联盟。大学四年,他每年拿出自己80%的收入5-8万元投入公益,截止目前他已为公益“打倒贴”近200万元,北京公益联盟也由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注册志愿者32万人,遍布全国18个省47个区县。他也因此被网友称为中国“90后公益领袖”。 

   1月30日下午,郭咏(中)和志愿者走进北京丰台宋家庄社区顺八条八号院一区六号楼的残疾朋友家里送年货贴春联。中国文明网 张青玲摄

  郭咏很忙,日常作息只睡4-5个小时。每天忙碌到深夜12点,早上4:30起床,练字、读书、运动,然后开始忙碌的工作,基本没有周末。他憨笑着说:“习惯了。最好的休息不一定是睡觉。虽然事情非常多,但平常少睡一点就把做事的时间省出来了。” 除了和志愿者参与公益实体活动,他运营着自己的个人工作室,经营着各种新媒体公众号、剪片子、筹备文案、书稿,他每年的收入不低,但几乎没有积蓄,大部分都用来做公益了。 

  一起参与救助的志愿者们说,郭咏和大头是有缘的90后“爸爸”和“大头儿子”。还没结婚的郭咏很不好意思地说,“当爸爸不容易啊!”他手机里存放着一张他09年时为几个小朋友过生日的照片,那年他19岁,读大二。他说:“如果说我是个90后‘爸爸’,那这几个小家伙就是我最早的‘儿子’。他们是我和朋友们一起帮扶的听障孩子,学会了说话就一直叫我‘爸爸’!” 

  2008年,郭咏开始关注听障儿童,目前北京公益联盟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15个省市开展听障儿童康复项目,受益人数达20000余人,同时在农村普及童儿康复知识,让每一个降临的天使都能走出无声的世界。2009年,郭咏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作为“有爱,无障碍”残障人求助热线,为他们交水电暖费,教他们上网,在生活、信息、出行上为他们提供一对一的帮扶。郭咏他们还在家乡临汾建了三个工厂,名字都叫“中国梦工厂”,主要给残疾人朋友提供就业岗位。郭咏说,“2016年开始,这几个厂子就可以盈利了。中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朋友,但是能正常就业依然是很大的难题。我希望我的努力,可以探索出一些模式,帮助更多的残疾人朋友。”

    1月30日下午,郭咏(左)和志愿者走进北京丰台宋家庄社区顺八条八号院一区六号楼的残疾朋友家里送年货贴春联。中国文明网 张青玲摄

  而在这些“能量”的背后,郭咏说,他现在做的每个项目都跟自己的经历有关。还在郭咏周岁的时候,他的父母便因车祸离世,一年后爷爷因病去世。他12岁时,家中的顶梁柱叔叔又因公殉职;18岁时,最后一个亲人奶奶也离开了。“虽说遭遇是不同的,但看到这些残疾朋友、聋哑孩子和有困难的人,我能真实地感受到他们的需要。我不想一说起我的经历,就让人觉得我的生活很悲惨。恰恰是公益之路,让我充满阳光、活得更有价值。”郭咏说。 

  郭咏的朋友、同样热心公益的志愿者袁晓洋是一家企业的高管。他说,“我很尊重老郭弟弟。在这个团队里,有企业白领,有农民工,有老人有小孩,甚至有残疾人志愿者。我们常说,之前周末烧香拜佛,现在周末热心公益。我参与我快乐,真地只有参与其中方能体会。” 

  郭咏说,“我只是力所能及地去做一些事情。有爱,才能无碍。”人最可贵的,正是在逆境中,对理想对信念的执着和坚守。令人欣慰的是,当今社会中有千千万万个和郭咏一样的身边榜样,把帮助他人看成是自己应尽的责任,把“小我”融入到“大我”中,尽管有些事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可能并无关系。 

  提到新的一年,郭咏说,2016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在山西临汾汾西老家正在筹备的覆盖周边16县的失亲儿童中心做起来。(记者 张青玲)

责任编辑:单长虹
更多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