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花开红城“会客厅”——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蹲点报道
发表时间:2021-08-13来源:中国文明网
遵义长征小学五年级学生杨成野接受报道组采访。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街道纪念馆社区地处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地——遵义会议会址之畔,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红色文化延承,社区也因此而得名。

红花岗区老城街道纪念馆社区“会址旁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刘鲲鹏 摄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来遵义旅游参观的游客特别多,作为红城遵义的“会客厅”,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街道纪念馆社区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服务功能,始终坚持做好服务红色旅游、传承红色基因、讲述遵义故事这一特色工作。

红色义务讲解员为少先队员讲解红色故事。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街道供图(资料图片)

  在老城街道纪念馆社区的社区墙上,画满了党史故事和长征故事,社区里的杨柳街还建立了开放式政治生活基地“党员政治生活街”,依托这些红色文化阵地,社区老党员、老教师、老职工、党政干部、曲艺能人、文化学者等组建“红色义务讲解员”队伍,志愿向游客和群众讲述着长征事迹、遵义故事。

“新时代好少年”张瑞凝为游客作义务宣讲。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街道供图(资料图片)

  “我为遵义的红色历史感到骄傲,也希望可以有更多人了解遵义的红色故事。”遵义长征小学五年级学生杨成野说,她也是遵义会议纪念馆的一名“小小红色义务宣讲员”。

  “我希望让更多的孩子、年轻人了解长征的故事,让他们接受这段历史文化的滋养。”51岁的孔霞是遵义会议纪念馆首任馆长、老红军孔宪权的后代,开展义务宣讲7年来,她的业余时间都用来传播遵义会议精神和长征的故事。

红花岗区“老城记忆”历史文化墙。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街道供图(资料图片)

  在遵义会议会址门前,60岁的退役军人郭云山主动穿上志愿者红马甲,引导游客预约登记、有序排队、扫描健康码。

  “老城是展示遵义形象的一个窗口,自从当了兵,入了党,为市民游客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就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拥有近40年党龄的郭云山是老城街道“遵义战士”新征程志愿服务队的一员。这支志愿服务组织成立于今年3月,截至目前已开展志愿服务数十次,出动志愿者数百余人次。

  在距离会址不远的红军街中段的木质廊庭下,阵阵优美的红色旋律吸引了不少过路群众驻足聆听。59岁的红军街商铺老板谢宇平也立于其中,跟着轻声合唱。

红色歌曲合唱团正在演唱歌曲。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街道供图(资料图片)

  “台上唱歌的这支合唱团从2014年成立后,每天都坚持到这廊下演唱红色歌曲,每次听到他们的演唱,我的内心总是很激动。”谢宇平是这支红色歌曲合唱团的忠实听众,他记得“七一”当天,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与合唱团共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样的场景,让现场的每个人都难以忘怀。

  在老城街道,在纪念馆社区,像“遵义战士”新征程志愿服务队、红色歌曲合唱团这样的志愿服务组织还有很多。为建好、用好、管好这些红色队伍,真正实现志愿服务从量变到质变转化,老城街道积极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创新,探索设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日”,创立“‘讲’政策时事、‘评’身边好事、‘帮’群众难事、‘乐’文艺美事、‘庆’节日喜事”的“一日五事”工作法。并通过运用好“党员政治生活街”“红色义站”“罗其义先锋工作室”等服务阵地群,构筑起新时代文明实践“一刻钟生活服务圈”,实现“让群众看得见、听得懂、有认同、愿参与、真点赞”的目标。

老城街道的“红色义站”。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街道供图(资料图片)

  在老城街道纪念馆社区,所有“红色义站”都按照“十个一”标准化配置:一杯水、一把伞、一只急救药箱、一个预约电话、一个统一标识……每个“一”都是游客和群众的平常之事、生活之需。

  老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颜学彬说:“老城街道立足红色圣地打造精神高地,打造了‘一所七站’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围绕游客和群众的平常之事、生活之需,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常常看到志愿者们出现在大街小巷,维护着老城的秩序与和谐,自己也想利用暑假时间参与志愿服务。”大学生李星池来到老城街道纪念馆社区居委会,表达了自己希望成为一名志愿者的意愿,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成功注册成为了一名志愿者。

  遵义市志愿者的“大本营”之一——遵义市义工联合会,同样位于遵义老城核心区。作为遵义市首家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志愿服务组织,遵义市义工联合会的注册义工由成立之初的42人发展到如今的3万余人,有团体会员单位50家,志愿服务专业队伍20支,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贵州省优秀服务组织”等多项荣誉。

  贵州省遵义市义工联合会会长、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美志愿者、贵州省道德模范卓先顺介绍说,义工联合会以“遵义义工”品牌为统领,突出“遵道行义·人人义工”服务主题,坚持红色传承,弘扬志愿精神,群众需求在哪,志愿服务就覆盖到哪。

  在老城这方蕴藏着浑厚红色历史的热土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正逐步实现天天见、日日新,水长流、不断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伴随着代代绵延的红色血脉不断接力,文明之“花”在红城“会客厅”永远绚丽绽放。【记者:石影(遵义日报)、陈淑兰(红花岗融媒体中心 )、刘鲲鹏(中国文明网)】

责任编辑:贺 子桓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6142905&encoding=UTF-8&data=AF27uQAAAAcAAM8bAAAAAQB45paH5piO6Iqx5byA57qi5Z-O4oCc5Lya5a6i5Y6F4oCd4oCU4oCU6LS15bee55yB6YG15LmJ5biC57qi6Iqx5bKX5Yy66ICB5Z-O6KGX6YGT5paw5pe25Luj5paH5piO5a6e6Le15bel5L2c6Lmy54K55oql6YGTAAAAAAAAAAAAAAAuMCwCFHwK7hNANbV_bSLpUkzClvOlbbx0AhQwe8-wHWYenW800eL-wbcR7yBJFQ..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6142905&encoding=UTF-8&data=AF27uQAAAAcAAM8bAAAAAQB45paH5piO6Iqx5byA57qi5Z-O4oCc5Lya5a6i5Y6F4oCd4oCU4oCU6LS15bee55yB6YG15LmJ5biC57qi6Iqx5bKX5Yy66ICB5Z-O6KGX6YGT5paw5pe25Luj5paH5piO5a6e6Le15bel5L2c6Lmy54K55oql6YGTAAAAAAAAAAAAAAAvMC0CFHmE4W0q7Vmhl5aXhISoN2oTY9wFAhUAgybIDoaYYhh49vE1uVxIaSeVuDg.&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