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生命的壮歌——记中船重工第七六〇所抗灾抢险英雄群体
发表时间:2018-10-31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大连9月18日电(记者蔡拥军、王秉阳、郭翔)8月20日,今年第18号台风“温比亚”过境辽宁省大连市,狂风肆虐,巨浪滔天,停靠在中船重工第七六○研究所的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出现重大险情。

  危急关头,中船重工第七六○所17名同志,面对台风和巨浪,挺身而出,对试验平台进行加固作业。作业过程中,黄群、宋月才、姜开斌被巨浪卷入海中。

  平台保住了,英雄一去不复回。

  最后三百米 走向壮烈路

  监控摄像机,如实记录了当时的情景——

  狂风怒吼,大海咆哮;数十米高的巨浪呼啸扑来,将十多个身影掀翻、摁倒在白色浪花里;浪头一过,这些身影顽强站起来,决然向前、向前,无人回头……

  他们明白,退缩意味着什么——这一提升我国船舶多项核心关键技术水平的重要试验平台,一旦失控,将造成平台及平台上4名保障人员的重大损失!

  他们毫无惧色地站出来,抓着加固试验平台的备用缆绳,在狂风巨浪中走向码头,走向试验平台!

  大浪猛袭下,码头上7吨重的铲车,被生生地横拍出两米!

  但是,没人退缩。

  抢救队伍成员孙逊说:“当时风势有所减弱,这是挽救试验平台最后的机会。”

  300米长的码头,他们平日走过多少回,这一次,走得何其艰难!

  终于,他们奇迹般走过来了,开始对试验平台进行加固。

  然而,更大的巨浪排空而至,第七六〇所副所长黄群、试验平台机电负责人姜开斌、试验平台负责人宋月才等,先后被无情卷入海中!

  码头上,试验平台上,人们一遍又一遍地抛出缆绳、救生圈,想把战友从大海中抢回,有的同志甚至跳海营救。

  恶劣的天气,一次次把人们的努力化为徒劳。

  试验平台平安无恙,平台4名保障人员平安无恙,3名烈士魂留碧海!

  而今,码头上严重变形的金属舷梯,仍在无声地诉说那场罕见的风浪;300米长的海岸码头、依然耸立的试验平台,定格着英雄以命相搏的最后身影、记载着英雄最后的步履、讲述着英雄最后的壮烈。

  最后一句话 浓缩一生情

  烈士离去,留下无限追思。

  “我得去码头了。”这是黄群20日那天早上,留给妻子亢群最后的一句话。他放不下对试验平台的牵挂。

  黄群热爱自己的事业。2017年,他从武汉来到大连,远离亲人,没有怨言。亢群说,黄群对试验平台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感情深厚,“我很理解,有险情,他肯定会义无反顾地冲上去。”

  与黄群一起牺牲的,是两名海军退役军人:61岁的宋月才,62岁的姜开斌。他们大可安享晚年,但却依然选择尽责报国。

  当初,宋月才听到试验平台需要人的消息,说:“太好了!我太熟悉了,闭着眼睛我都能摸到每一个角落!”虽然待遇不高,他仍说:“我来招兵买马!”

  宋月才“招”来的孙贺军说,20日凌晨3点去卫生间,看到宋月才穿着雨衣从码头回来。

  试验平台工作人员李克忠,是20日当天从码头撤离的最后一批人,他含泪回忆宋月才的最后时刻:“我不下三次请求他一起撤离,他就是执意不肯走,说要再观察。”

  姜开斌来自湖南,他的老战友刘子辉说:“他不缺钱,离开家人来到这里,就是一种情结。”

  “烈士们的行动,有人可能觉得‘傻’,但我理解他们,军工人都理解他们,在他们看来,如果没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试验平台受损,他们会抱憾终生。”第七六〇所顾问张琼说。

  生命的回响 奉献为荣光

  烈士的壮举,化作强大的精神力量。

  姜开斌的一个战友辗转给第七六〇所打来电话,表示如果需要,他将前来接替姜开斌的工作。谈及不高的待遇和工作的风险,这位老兵慨然表示:知道的,这些事情我们看得很淡。

  刘子辉是当时在试验平台上坚守的4人之一,并勇敢营救落水战友。他说:“退休了,还能重温过去的梦,还能为国防事业作贡献,是一种荣光。”亲历3位烈士牺牲的过程,让刘子辉坚定了干下去的决心。

  试验平台的保障人员全是退役官兵,大部分都是抛家舍业。他们都表示,能够为国家、为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再苦也值。

  在海水中挣扎近2小时才获救的孙逊说,负责这个项目六七年了,这个试验平台来之不易,对我们国家很重要,当时就想着一定要把试验平台控制住,把人保住。那段在生死边缘挣扎的经历没能吓退自己,自己不会改行,“我们有信心把后续工作搞好!”

  第七六〇所党委书记段纪军说,这个英雄群体关键时刻能站得出来,冲在前头,豁得出去,真正体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彰显了军人作风、军工精神。

  许多人前来参加黄群同志追悼会,两位与烈士素不相识的院士打来慰问电话。英雄的精神感动着人们。

  牺牲的前一晚,黄群自己在家包饺子,请同事王维伟一家人吃饭。王维伟10岁的孩子王子莹在作文里回忆与黄伯伯相处的一点一滴,写道:“我一定牢记您的话,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一个有价值的人。”

责任编辑:朱丽晨
【纠错】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