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阿伟
村支书捐赠1500万株茶苗助力西部脱贫
助人为乐
浙江省
2021年6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2020年3月5日,在贵州省普安县,刚出炉的“白叶一号”干茶放入杯中,开水冲下,茶香四溢,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党总支书记盛阿伟端起茶杯,放到鼻尖仔细地嗅了嗅,“香气很好,感觉所有的疲劳都一扫而空,曾经承诺种出效益、种出成果的目标达到了。”手捧这杯扶贫茶,盛阿伟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018年4月,盛阿伟带领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提出愿意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此后,从“白叶一号”扶贫茶苗受捐地选址到后期种植管护,盛阿伟到三省四县跑了26次,“每次过来都有新变化。”在盛阿伟眼里,“白叶一号”就像是自己的孩子,看着它从幼苗到可以采摘,盛阿伟感到非常欣慰。

  铭记党恩:一份倡议传递一份帮扶情

  20多年前的黄杜村还是个有名的穷山村,因为山多地少,1997年人均收入不到1000元。当年村民在荒山上种过辣椒、板栗、杨梅、菊花,但是都没有实现“富起来”的愿望。1997年,县林科所经过实地勘察,认定黄杜村的环境适宜种植新培育出来的白茶。经过反复论证,乡、村两级党组织确定把白茶作为黄杜村脱贫的重要产业。然而种植成本高、技术要求高、失败概率高,并没有多少村民感兴趣、有信心。为了激励村民,乡里出台补助政策,干部一家一户上门宣传,党员干部还带头试种。2002年,盛阿伟开始担任黄杜村党组织书记,一干就是18年,为了帮助农户们能种茶、种好茶,他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一方面主动联系对接,为村民积极争取金融、政策和技术支持和技术指导,累计为村内茶农争取信贷资金上亿元,并实现村与县农商行、中茶所等单位的长期结对共建。另一方面,针对种植面积迅速扩张带来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加大的问题,盛阿伟于2009年开始倡导不扩增种植面积,带领村民走品牌发展之路,推广有机、绿色白茶生产加工,做优、做精黄杜原产地安吉白茶。很多人都记得,2013年安吉遭遇罕见大旱,为了帮助村里的茶农渡过难关,盛阿伟每天早出晚归,既要协调各方调取饮用水,又要稳定茶农情绪,还要跟县里沟通进行人工降雨,最后忙得连自家茶山都顾不上浇水。就是在他的带头示范下,黄杜村的白茶亩均收益越来越高,村民的收入也越来越好。

  2003年4月9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溪龙乡黄杜村调研时,充分肯定安吉白茶的富民产业,给予了“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评价。这句话深深烙印在黄杜人的心中,也成为白茶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靠着种茶卖茶,黄杜人富起来了,黄杜村也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白茶第一村”。

  饮水思源,不忘党恩。2018年年初,溪龙乡党委开展主题为“我们有今天,靠谁?我们富裕了,该做什么?”的思想大讨论。在黄杜村,盛阿伟发言:“从电视上看到总书记上高山、下海岛、到牧区,最关心的就是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总书记对农民、对安吉情深似海,不仅来过黄杜村,还在安吉余村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这句话,如今写进了十九大报告和党章,这是我们的荣耀。一村富不算富,一起富才是富。我们能不能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脱贫攻坚作出点贡献?”这些话得到了党员的支持。

  2018年4月9日,在盛阿伟的带领下,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讲述了黄杜脱贫致富的情况,充分表达对党的恩情,对总书记关怀的感恩,并提出愿意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其他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收到黄杜村农民党员的来信后作出重要指示:“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这句话讲得很好。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

  一个承诺:不种活不放手,不脱贫不放手

  收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后,盛阿伟倍感振奋,也深感压力,他暗暗下决心:既然决定了,那就做起来!“不种活不放手,不脱贫不放手”是盛阿伟和黄杜村党员对受捐地群众的一份承诺!他迅速带领村内党员精选了最好的地块,抓住白茶育苗最有利的梅雨时节,精心培育最壮实的茶苗。很多党员代表虽然家有茶山,但是没有经营白茶育苗的经验,盛阿伟就不厌其烦地教授要领,还自费聘请技术人员全程参与育苗工作。

  育苗期间,黄杜村天气变化多端,盛阿伟每天都要到茶苗基地瞅上两眼,看到日头太毒,他买来遮阳网,给茶苗铺上,傍晚时分,他又要忙着给茶苗浇水。“茶苗是捐给贫困地区的,万万含糊不得!”他总是这么说。在盛阿伟和党员的精心呵护下,2018年6月底,黄杜村完成茶苗的扦插工作。

  为了能够选出最适合的受捐对象,在国务院扶贫办的指导下,盛阿伟带领村里党员干部三进西部进行实地考察。一次在青川县青坪村考察时,遇到了山体塌方,但是为了按时完成任务,盛阿伟克服心中的恐惧,在挖机辅助开道的情况下选择继续前行。还有一次到黔西南州考察时,长时间的车程,加上一路上翻山越岭都没找到适宜种植地让盛阿伟一直眉头紧锁,直到来到普安县的地瓜镇,看到漫山遍野的蕨类植物后,他脸上才舒展了一些,“蕨类多的地方,适合种茶叶。”就这样,行程数万公里,历经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盛阿伟等党员代表将湖南省古丈县、四川省青川县和贵州省普安县、沿河县等3省4县的3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确定受捐对象。

  7月4日,在国务院扶贫办主持的仪式上,盛阿伟代表黄杜村党员与受捐地区签订正式捐赠协议,根据协议,黄杜村将实施种植指导和茶叶包销,通过土地流转、茶苗折股、生产务工等方式,预计将带动1862户583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捐赠协议签订后,盛阿伟带领村里的茶农又踏上赴三省四县受捐地的征程,指导当地做好荒山荒坡的土地平整、园区道路建设、滴水灌溉管网铺设等基础工作。2018年8月,他邀请三省四县共26名农业技术人员及镇村负责人到黄杜村茶园进行系统性白茶种植管理技术培训学习,在黄杜村的万亩茶园里,盛阿伟将自己几十年来采茶、茶园管理、茶叶加工等方面的知识倾囊相授。

  把好事做好做实做到位是他对受捐地群众的承诺,也是他的初衷,不仅要捐赠白茶苗,而且要点对点服务好,包种、包活、包销,手把手教种植管理技术。全方位辅导他们种植、茶园管理、采摘加工等技术,确保白茶产量、质量,让他们真正脱贫致富。

  为党分忧:“白叶一号”奔向扶贫一线

  2018年10月,“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浙江安吉捐赠茶苗启运活动在黄杜村举行,三辆满载着首批300万株“白叶一号”扶贫茶苗的车辆从黄杜出发,带着黄杜帮扶贫困地区脱贫的心愿,分别驶向四川青川县、贵州普安县和沿河县三个国家级贫困县。由于茶苗怕压,怕高温,盛阿伟想了一个办法:用竹脚手架隔出空间,一层层摆放好茶苗。他还约来了冷链车,车厢内恒温7℃左右,确保茶苗不会闷坏。“希望这片叶子能给对方带去致富希望,带去金山银山。”在发车现场,盛阿伟这么说

  10月22日“白叶一号”扶贫苗全国首种仪式在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海拔1600多米的乌龙山举行。在当地群众的见证下,盛阿伟和屯上村党支部书记李贺成,一起联手种下了一棵扶贫茶苗,共同种下了东部帮扶西部的炽热情感,更种下了西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与屯上村一样,两年来,34个贫困村共收到1900万株白茶苗,实际种植5217亩

  茶苗栽下后,为了能够确保茶苗的存活率,盛阿伟与党员们商量,决定采取分批驻点指导的方式提供技术帮扶,他自己村里事务忙,就发动弟弟盛志勇参与驻点指导,而他自己则定期辗转于贵州、四川、湖南等各个受捐地,每月至少一次查看茶苗长势,从家乡出发,到受捐地路途遥远,他总是不辞辛苦,奔波劳碌,其中有一回出门一周,坐了五趟飞机、四趟动车、近五十个小时的汽车。

  夏季是白茶苗生长的关键期,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都会影响茶苗生长。2019年7月,沿河县白茶基地被暴雨冲刷,茶苗受损情况一度让盛阿伟感到忧心,他立即赶到当地,一口气连走了好几片茶园,给当地技术员和群众讲解示范注意事项。8月,他又顶着炎炎烈日,跑遍所有茶园,告知村民如何做好高温天气茶园管护工作。

  “虽然每一次帮扶的行程很累,但看着茶苗茁壮成长,就仿佛看到了当地脱贫摘帽的样子,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盛阿伟说道。在他及其他党员群众的努力下,茶苗存活率高达95%以上。

  今年3月初,捐赠到三省四县的茶苗迎来第一个茶季。远嫁出门的茶苗初次产新茶,作为“娘家人”,盛阿伟自然要到现场见证这个神圣时刻,且白茶采摘、加工都是技术活,他不到现场也不放心。但当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正处于吃劲的关键阶段,出行是个大问题。坐飞机、坐高铁都有点不踏实。思来想去,盛阿伟决定租车到两千公里以外的普安。他随身携带热水瓶、方便面,请了两个司机,开了近30个小时的车抵达目的地。

  第二天早上,普安感恩茶园里正式开采,盛阿伟手把手教当地群众如何正确采摘茶叶。在这之后,三省四县其他地方的茶园也陆续开采。各地以采养茶的方式共采摘鲜叶6000余斤。为解决产业扶贫“最后一公里”问题,盛阿伟主动联系对接,成功争取浙茶集团的支持,与受捐地签订10年购销合同,落实解决茶叶销售问题。此外,以产业帮扶为纽带桥梁,盛阿伟还注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输出,帮助谋划茶文化与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指导默戎镇翁草苗族村寨借鉴黄杜致富经验,开启一、三产联动发展,大力推进“茶旅”融合,先后建起10余栋民宿,现已接待游客4000多人次,旅游收入20余万元。

  “既然当初承诺了‘不种活不放手,不脱贫不放手’,就必须全力以赴,真正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盛阿伟总是这么说,在他的带领下,目前小小茶苗已茁壮成长,成为了扶贫茶、感恩茶、友谊茶……接下去将创造“一片叶子再富一方百姓”的传奇。

来源:浙江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