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坤
95后士官主动请缨担当救护车驾驶员 24小时待命被赞为“风火轮”
助人为乐
浙江省
2020年2-7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2月的武汉街头,安静的就像是定格了一样,只有救护车开过留下的阵阵鸣笛,让人意识到这个城市还在无声地与疫情抗击之中。陶坤,作为抗击疫情护卫队中的一员,承担着急难危重病人的运送工作,被人称之为“生死摆渡人”。

  陶坤,浙江海盐人,1995年出生,家中独子。他于2013年9月入伍,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学院位于武汉市中心。2016年度,他因工作突出曾被学院政治部评为优秀士官。

  临危受命  主动请缨战“疫”

  今年1月28日,陶坤突然接到连长打来的电话:“情况紧急,有位发热病人需要送去就医......”听罢陶坤没有丝毫犹豫,果断接下任务。原来学院一位人员的家属出现了发热症状,由于当时武汉医疗资源紧张,只能求助于学院后勤保障,陶坤接下任务后迅速驾驶学院救护车前往,身上的防护装备只有一个口罩和一条白大褂。

  这一次的临时任务让他看到了医护人员的异常艰辛,看到了病患强烈的求生欲望,看到了普普通通的凡人为抗“疫”做出的巨大牺牲……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像一个锤子,狠狠砸到了陶坤的心上。临时任务完成后,他便做了一个决定,作为学院里最年轻的驾驶员,往后救护车的任务就由自己一人完成。当时有人问他是怎么想的?他说:我就想着尽份力,一定能把任务扛下来!于是他主动担负起新冠患者、疑似病例接诊转运和学院日常急救等责任,一人一车,24小时待命,在隔离点和医院之间转运患者,摆渡生命。

  2月的一个傍晚,大概7时30分许,他接到任务,护送一位发热的老人及其家属到医院检查并输液。接连两天,老人在医院输液,他便在车上一直等待,直至老人半夜输液完毕再将他们送回家里。两天后,老夫妻俩均确诊了。陶坤得知后,根本无暇顾及自身安危,他寝食难安,心里充满了对老夫妻俩的牵挂和担忧,他告诉二老,一定要保持乐观,相信医生。所幸两位老人经治疗后均康复出院。老人出院时,陶坤早早等在门口,二老见到他的一刹那,像见到亲人般感动。按照规定,陶坤又将二老转运至观察点进行医学观察。度过观察期后,二老还需定期上医院复查。每次复查时间一到,陶坤总会如期出现在二老家门口。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不同的人、不同的地点,他开着救护车穿越了武汉的大街小巷,一路的精心护送,默默坚守,与时间赛跑,在生死间摆渡。

  昔日的“风火轮”  如今的深居简出

  “陶坤是个什么样的人?”说起他,班上的战友总是哈哈一笑,“他啊,像有分身术,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风风火火的一人儿!”原来平时战友有什么困难,陶坤总是冲锋在前去帮忙。宿舍楼道里、操场上、后勤处,总能看到他忙前忙后的身影。

  有一年武汉大雪,学院积雪严重,为保障大家正常出行,还没等学院通知,陶坤便扛起铲子冲了出去,转眼便干得热火朝天、汗流浃背,他索性穿着背心继续干。路过的战友见到纷纷投去赞许的目光,见他哈着热气还不忘叮嘱大家小心路滑,这个憨厚的大男孩让大家心里一暖,留下了深刻印象。陶坤平时话不多,但一句“我来我来!”让战友们印象深刻,干起活来十分利索,战友常说他是脚踩“风火轮”,火急火燎,别人的事情总比自己的还上心。

  如今,在疫情期间,他离开了自己原来的宿舍,住进了疫情专用小房,独自在房间里待命。陶坤说,他是最早接触并且是密切接触病患的人员之一,对自己隔离就是对大家负责。每次休息待命期间,他都不敢睡的太沉,紧绷着精神不敢有丝毫松懈,因为每一通打来的电话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我不能耽误病人宝贵的就医时间!”

  每次接到任务,他就会严格要求自己少吃少喝,因为穿着隔离服上厕所会是一件麻烦事。当时武汉的疫情一度很严重,有一次陶坤一早便接到了好几个转运任务,顾不上吃早饭,他穿上隔离服就冲进了救护车。那天,他整整一天滴水未进,加上穿着厚厚的隔离服,虽然是冬天,但隔离服里面,汗水早就浸透了衣衫。所有的转运任务完成后,这个平时像头牛一样的95后,回到小房间便虚脱地倒在床上……

  武汉很美,喜欢走走看看的陶坤不管白天黑夜,每次在街道上飞驰,都无暇游览这座城市的璀璨,眼里只有前方的道路和后视镜里的后仓,哪怕是患者的一声咳嗽都能将紧绷的神经再度拉紧。他深知,既要保障最快地运送病患至目的地,又要保障病患的安全,所以他在平时的训练,从不敢马虎,每一次练习都全情投入,确保每一个动作精确完成。他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次练习,无数次的摸爬滚打练就了他安全敏捷的驾驶技能,也练就了不同于同龄人的成熟和稳重。

  对父母“善意的谎言”,为病患24小时“摆渡”生命

  从护送第一位发热人员开始,他从未向远在家乡的父母透露过自己正在做的事。每每与父母联系,他总会事先找到“安全”的聊天环境,他一再跟父母强调自己部队里管理制度严格,非常安全,学院里各项供给都很充足,不用担心,还不忘嘱咐父母要多注意身体。

  因为儿子从不透露自己平日里的工作学习情况,陶爸只能通过电视和手机来了解武汉的情况。每一条与武汉或者疫情相关的报道,陶爸都要看上好几遍,搜索是否有提及武汉或者儿子学院的情况。每每看到央视新闻播放各地对武汉进行支援时,他总是很担心儿子,但每次通话,儿子依然是“一切平安”。

  直到一个月后,父亲在一个微信公众号中看见自己儿子在武汉开救护车的报道,才发现这一个月来,儿子所谓的“一切平安”事实竟是如此。五味杂陈的父亲深夜拨通了儿子的电话,电话中父亲忍不住追问,陶坤知道瞒不下去了才一五一十地道出实情,他说不仅仅是自己,武汉还有那么多的医护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跟他们相比自己不算什么。随后他语气轻松的宽慰二老,保证自己会注意安全。

  陶坤口中的轻松背后的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但再苦再累他也从不和其他人说起。其实刚开始的时候,学院防护用品短缺,一次性的医用口罩、手套和一件白大褂便是他所有的装备了。每次出车回来,陶坤都要对自己进行严格的消毒工作,洗澡、更换衣服、对衣物和车辆进行消毒。直到后来,学院门诊部物资供给充足了,自身安全才有了保障。

  陶坤的父亲陶年红也是一名退伍军人,从一开始的担心到看到儿子的勇敢,他深感欣慰并决定支持自己的儿子。陶爸说“以前只觉得小陶懂事,现在发现这次疫情让他成为了铮铮铁骨的男子汉,我为他感到骄傲!”每次在父亲和陶坤通话的时候,母亲赵建娟一直坐得很远,直到2月底她才知道儿子的近况。这位善良的母亲说,“不敢多看儿子,怕掉下眼泪,让远方的儿子多一份牵挂。能听到他平安的消息,我就放心了。”

  报国从戎,舍己为人。作为学院驾驶班的学员,他用实际行动筑起战斗堡垒,为更多患者送去生的希望。截止3月下旬,已开了近40天救护车的陶坤,累计行驶1800多公里,运送病患200余人。今年7月1日,陶坤如愿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他感到非常自豪,他说:无论今后在哪里,只要有需要,我一定尽己所能,帮助别人!

来源:浙江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