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运大
扶贫干部募集爱心款8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
助人为乐
湖南省
2020年2-7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杨运大,男,汉族,1981年4月生,湖南省双牌县人,2006年7月参加工作,200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本科学历。现为中共龙山县委办公室四级主任科员、驻茨岩塘镇细车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被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铜奖”和“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记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嘉奖4次,省、州、县表彰数十次。

  十三年来,杨运大通过网络募集善款841903元,让130名湘西贫困学子得到资助,其中,有34人考上大中专院校。

  2016年2月,杨运大被派驻茨岩塘镇细车村从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通过四年的努力,全村面貌得到历史性的改观,2019年全村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7.08%降至0.72%。

  不忘初心,做一名永不离开的志愿者

  作为80后的他,在“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角声中,选择了西部,其中的心路历程,只有他自己才能读懂。当坐着摇摇晃晃的车辆,经过无数的奇峰险路来到湘西时,心中的失落难以言说。但为了心中的那份承诺,他选择了坚守。当一年的志愿服务期满后,一同前往龙山的10名志愿者,有6人选择了离开,而他与另外3人选择了留下,后面又有一名志愿者选择了离开。当有人问起他为什么要选择留下时。他说:一年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我要用一生的时间去为人生的这次选择坚守。十多年来,他自己也记不清到底走访了多少学生,因为他觉得有些事情是不需要记在心里的,只要去做过,就不会留下遗憾。

  常怀感恩,做一名人间真情的传递者

  从潇水河畔到湘西边陲,让他难以忘却的除了乡野泥土的气息,还有领导的关怀与组织的栽培。但最让他难以忘怀的是年幼的妹妹辍学时的情景和贫困孩子渴望走出大山的眼神。为了湘西人民对他的这份厚爱,也为了心中的那份内疚,他选择了用行动去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正如他说的:常怀一颗感恩之心,你就能体会到活着的意义。

  无怨无悔,做一名扶贫助困的践行者

  从志愿者到教师,从基层到机关,从机关到一线,无论角色怎么转变,但作为扶贫助困践行者的角色从未改变。

  视群众为亲人。武绍华一家有母亲和弟弟三人,父亲早年因病去世,为了给父亲治病,母亲变卖了房产,带着武绍华兄弟寄居到外婆家。为了让其一家住有所居,杨运大数十次上门做工作,找部门、求企业,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让一家三口终于不再寄人篱下。姚跃勤爱人大病住院,由于户口没迁入,无法享受建档立卡户住院报销政策,杨运大陪同姚跃勤辗转百公里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并与镇、县扶贫办衔接,特事特办,及时录入国办系统,仅用不到一天时间就办理好了相关手续。唐金菊、刘桂芝、谢浩在外地住院需要到县城进行二次报销,为了让贫困群众免于奔波,他主动上门收集资料帮助办理报账手续。村中老人过世,杨运大与扶贫队都得上门吊念慰问。

  把爱心当使命。岗位变了,初心不忘,一驻村就向村里了解贫困学子的求学难题。向秀、向斌的母亲离家出走,奶奶年事已高,靠父亲在外打苦工供姐弟俩求学,得知情况后杨运大立即联系爱心人士进行资助;谢娟的母亲突然患病瘫痪、何丽萍的外公外婆年过八旬且常年患病……杨运大总是及时送上爱心款。

  舍小家顾大家。严格按照州、县驻村要求开展驻村工作,每月驻村开展工作均在20天以上,二宝出生时正逢岁末,检查验收、数据上报、年终走访等事务接踵而来,无法照顾临产的妻子,面对妻子的抱怨,虽然心感内疚,但他总是选择默默的离开。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正月初二便投入工作,没有周末与节假日,更无暇顾及家庭,因为他知道自己承担的不仅仅是这个家的责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要有一种怀抱天下的担当。

  他坦言到:

  ——扶贫干部不是没有家,而是有更多的家庭在等待着咱们。

  ——回家成了一种奢望,儿子住院是我最开心的日子。

  ——面对妻子的怨言与责怪,我只能强忍着泪水,因为欠这个家太多了。

  ——回望过去,我无悔于自己成为一名扶贫干部,因为我付出过、参与过、奋斗过。

来源:湖南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