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延秀
17年捐献“熊猫血”9000余毫升 用爱心传递生命之光
助人为乐
安徽省
2020年1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人物简介:吴延秀,女,汉族,1968年8月18日出生,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荷花园社区居民。

  事迹简介:吴延秀的血型是Rh阴性稀有血型,这种血型极其罕见,俗称为“熊猫血”,从2002年首次献血到现在,她的总献血量已经超过8600毫升,并多次在紧急状况下,及时献血,拯救他人的生命。她先后获得2012-201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2014-2015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2016-2017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9年2月,吴延秀当选“安徽好人”。

  说起吴延秀,淮上区小蚌埠镇荷花园社区的居民都知道她是一个憨厚、腼腆、话不多的人。但她有一颗善良的心,身上流淌着Rh阴性稀有血型,这种血型及其罕见,被俗称为“熊猫血”。

  有求必应,多少次为他人生命奔跑

  “吴女士您好,这里是蚌埠市中心血站,有一名Rh阴性血患者急需用血,情况紧急,您方便过来献下血吗?”每当吴延秀在电话里听到这样的呼救,无论当时她在做什么、无论病患在哪家医院、无论是夜里还是清晨,她都会义无反顾的放下手边的事情,不计成本采用最快捷的交通方式赶往血站献血。

  最让她难忘的是2006年夏天的一个夜里,一名稀有血型的新生儿出生才两天出现严重溶血,情况很严重。孩子呼吸困难,家里人急的不知所措,医生说只有马上换血或许有效。晚上10点,睡梦中的吴延秀接到了求救电话,家住城郊的她没有丝毫犹豫,以最快的速度打车到达献血室,献了400毫升珍贵的“熊猫血”,这才稳定了孩子的病情,事后吴延秀更是婉拒了孩子父母的酬谢。

  十多年来,像这样的紧急情况吴延秀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不管何时何地,只要接到救助电话,她都会第一时间赶去献血。吴延秀说:“每次血站打电话给我,我就知道有危急情况,肯定要第一时间赶过去,而且拥有这种血型的人很少,我早一分钟到,患者就多一分康复的希望。”

  热心助人,17年不忘献血初衷

  每当周围人问起吴延秀为何如此热心于义务献血,她总会说起自己的第一次献血经历,那是在2002年,当时一辆献血车开到了她们村里,进行义务献血知识宣传,平时就是个热心肠的吴大姐与血站的宣讲员攀谈了起来,并从中了解到很多关于义务献血的事情,完成了人生第一次义务献血。“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真正了解义务献血,和平时大家说的不一样,不仅对健康无害,还是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大好事”吴延秀回忆说,当她得知自己是“熊猫血”时,更加坚定了她投身义务献血事业的意志。

  当时的她,并不太了解“熊猫血”对于特殊病患意味着什么,只知道稀有。直到一年后,蚌埠二院一个病人急需用血,血站给她打电话,她才发觉自己看似普通的血液,对一些重症病患来说可能就意味着一次重生。“当时献完血出来,并听了医生的专业解释后我第一次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吴延秀说。

  从那以后,17年里吴延秀养成了两个习惯:一是定期去血站义务献血,二是手机24小时不关机、不静音,怕错过每一个急救献血的电话,“错过了,也许就是一条生命。只要电话来了,不管在哪里,我都会第一时间赶去献血。”

  坚持锻炼,随时准备伸胳膊

  如果吴延秀不说,旁人根本看不出来她今年50岁了。因为感受到自己身上沉甸甸的责任,她很注重锻炼身体和养生,总是为随时献血做准备。她说,献血能救人,自己一定要保持一个好身体,关键时刻才能帮到别人。

  每天早上六点,吴延秀都会在淮河大坝上跑个七八公里,下雨天她就在家里锻炼。饮食上也很注意,以蔬菜和瘦肉为主,很少吃油炸食品。

  吴延秀还是荷花园社区义务献血宣传员,在她的带动下,社区许多居民也加入无偿献血队伍。因为多年坚持献血,有一些亲戚朋友不理解,认为献血伤自己的身体,面对质疑吴延秀说:“我就是要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献血无损健康,而且我以前身体不算好,这么多年献血,反而身体好了,现在连感冒都很少发生。”

  吴延秀常对社区里的居民和志愿者们说:“参加这样的活动确实很有意义,献血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这样利己利人的事,何乐而不为呢?”参与多次无偿献血的吴延秀对于献血之前的准备工作也颇有心得,她告诉大家,献血之前不要熬夜,不要饮酒,不要服用药物,早餐是一定要吃的,以清淡为宜,同时也注意不要吃太饱,避免血液粘稠度过高影响献血质量。在献血之后,用棉签按住出血口10到15分钟就可以止血了,可以适量吃一些牛奶、鸡蛋等食品补充营养,促进血液成分更快恢复。

  从2002年首次献血到现在,吴延秀的总献血量已经超过8600毫升。吴延秀为他人着想,捐献热血,让更多生命延续,一度被称为“熊猫女侠”;她坚持献血17年,在助人为乐的路上,却从不求回报,她用自己的鲜血点燃了别人的生命之火,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演绎着人间的大爱。

来源:安徽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