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云
花甲老人义务修路十余载 只为村民好出行
助人为乐
黑龙江省
2019年8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王淑云,女,汉族,1955年10月24日出生,绥化安达市万宝山镇新民村金山屯,农民。

  王淑云,一位年过花甲的农村老人,坚持利用农闲时间义务为村民修路十余载,不图回报,默默奉献,谱写了“现代愚公”的赞歌。

  “一把锈迹斑斑的铁锹、一把尘土封存的锄头、一把简易的四齿耙,一辆笨重的双轮车,多年的坚持不懈,数条乡间小道的平坦……”这些在讲述的,是一位老人的故事。她默默无闻地用辛勤的汗水,把村内一条条低洼不平的小道修理平整,保证了人们顺畅出行。她的善行感动了乡亲,人们称她为现代的“愚公”。

  王淑云,一位年过花甲的农村老人,家住新民村金山屯,她家门前就是屯内的一条土路,来往车辆络绎不绝。虽然每年村屯领导都带领村民经常检修,但是由于路基不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导致路面坑坑洼洼。特别是下雨以后,道理泥泞不堪,积水严重,车辆颠簸严重,行人一跐一滑。每当看到这一情景,王淑云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她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准备利用自己农闲时间义务修路。当她把这种想法与老伴说起的时候,老伴的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坚决不同意,说她是闲的,自己家里的活都干不过来呢!还有功夫管其它的事?又脏又累的。但她不顾老伴的反对,每天早晨天刚刚放亮,就偷偷拿起工具去垫道修路。

  在王淑云老人开始修路的那段日子里并不被亲戚、邻居理解,甚至让村里很多“正常人”费解。一些村民对其行为说三道四,冷嘲热讽。有的村民甚至认为:她一定是为了挣钱才修的,要么就是脑袋出问题了,要么就是吃多了撑的……她并没有理会村里村外的风言风语,她信奉“修路是为村民服务”的朴实想法,一直默默地坚持着,正是这股子朴实的犟劲儿,慢慢的,乡亲们被她的坚持感动了,老伴也默默地做了她的帮手。

  就这样,她们夫妻俩一起当上了义务修路工,这一干就是十多年。久而久之,义务修路已成为王淑云的一项日常工作、一种生活习惯。每天吃完饭准时推着车到路上忙碌,不管刮风下雨,无论酷暑严寒,从未间断过。屯子里的路垫好了,她们就向屯外垫,南到二牛场南桥,东至乙烯渔场,全长足有五公里。路上,每天都能看到她们忙碌的身影,每一段都浸透了她们辛勤的汗水。从路人的眼神里折射出对她们的尊重与崇敬。她们自己朴实的笑容饱含着太多太多的满足。

  从2008年至现在,十余年如一日,她们老两口就是这样默默的奉献着,奉献着……不求任何经济回报,只为村民顺利出行。“就当锻炼身体,做好事了!”站在自己修好的路上,善良的老人说着朴实的话语,咧着嘴笑了。

  如今通往新民村的道路已经修上了白色路面,王淑云老人肩头的“责任”也轻了许多,虽然她已孤身一人(2015年11月份王淑云老伴由于患病已经去世)。但她仍然坚持为村民义务修路,默默奉献着。

  老人的事迹是平凡的,但平凡中成就了伟大的义举,老人的行为是寻常的,但寻常中汇聚了高尚的道德力量,在村民心里树立了“现代愚公”的高大形象。

  正是老人一点一滴、实实在在的行动,用日复一日的努力、十年不渝的追求,做到了寻常人没有做到的事情,达到了寻常人没有达到的高度。老人最感动人心的,不是电光火石的瞬间壮举,而是水滴石穿的向善之行。老人的善举,传递的是民族的优秀品质,呼唤的是时代的奉献精神。

来源:黑龙江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