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晓明、王文红
爱心夫妻行善23载 累计捐款60多万元资助贫困生
助人为乐
江西省
2019年8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肖晓明、王文红夫妻是都是1968年出生,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康福乐脚病修治专业店的店主,丈夫肖晓明还是残疾人。

  在当地,提起肖晓明、王文红夫妇,无人不夸他们人好心善,助人为乐。

  他们是一户下岗工人的家庭,丈夫肖晓明还是残疾人,却携手行善23载,做好事5000余件,成为群众夸称的“最美夫妻”。

  他们是一对感恩奋进的夫妻,靠开拐的、拉山货赚钱起家,却舍得捐款60余万元,资助30多名贫困学子,成为孩子们心中的“爱心爸妈”。

  他们是一对心存大爱的搭挡,合力创建“吉水扶残助残创业者协会”,扶贫帮困,施技解难,帮助200多名残疾人就业创业,免费提供修脚服务13万余人次,成为残疾人的“守护使者”。

  有付出就有收获。夫妻的爱心之举,被20多家媒体报道,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其中,肖晓明获得吉安市道德模范、“感动吉安”十大人物,江西省残疾人自强创业“先进个人”、江西省第三批“雷锋哥”、江西省助残“先进个人”、江西省自强模范人物等诸多荣誉称号。

  播撒爱心,携手行善23年

  肖晓明、王文红是老庚,1968年出生,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从小传承了感恩奋进、助人为乐的好家风。肖晓明的爷爷、奶奶都是盲人,爸爸是当时全国交通系统的劳模,经常教育他做人要吃苦耐劳,心存感恩。王文红的父母也经常教导她做人要诚实守信,乐于助人。

  好人品离不开好家风。说起与丈夫的结缘,王文红透露道:“与肖晓明认识不久,有一次买菜路上,看见一老人摔倒,诸多路人视而不见,而肖晓明却主动过去扶起老人,当时,就觉得他是有爱心的人。”于是,王文红便坚定了嫁给肖晓明的想法,并于1989年结婚了。

  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没过多久,1994年,因汽运公司改制,肖晓明下岗了,同年7月,在江西赣州发生车祸,失去了左腿,成了残疾人。据肖晓明回忆:当时,我感觉天塌了,人生就这么完了,一年多都不肯走出家门,就连过年都不去亲戚家拜年吃饭,还几度想自杀,最终在妻子和好心人的帮助下,从绝望的深渊中走了出来,并下决心与妻子做行善积德之事,感恩回报那些好人心。

  勿以善小而不为。1996年,肖晓明装上了假肢,在吉安市中心城区边开拐的边助人。有一次,载送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回家,顺带一罐液化气。但到楼下,老太太不知道他是残疾人,请他帮忙将气瓶搬到4楼。看着年老体弱的老人,他咬紧牙关,扛起气罐,慢慢地挪动残缺的左脚,用力攀拉着栏杆,艰难上楼,一阵阵刺痛从假肢处传来,一颗颗豆大的汗珠滚出来。事后,老太太另算5元搬运费给他,被他婉言谢绝了。像这样帮人的事情还有很多。

  走到哪就把好事做到哪。2000年,在吉水老家贩运生猪时,肖晓明获悉素不相识的贫困户张礼德没钱给小孩看病,随即将身上仅有的5000元贩猪本钱全给了张礼德。当张礼德的小孩又没钱住院时,妻子王文红二话没说,再次拿出家里仅有的3000元给了张礼德。那时的8000元,可不是小数目,都是靠自己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创业本钱,夫妻俩就这样大方地救助了一个陌生家庭。用邻居们的话来说:“在乡下,有几户人家舍得捐这样的血汗钱?”此外,肖晓明夫妻还每年坚持送化肥、生活用品等资助张礼德一家,帮助小孩进入吉水特殊学校读书,成了张礼德一家的恩人。

  一次次的善举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贫困家庭的暗淡世界。当肖晓明夫妻获悉贫困户梁细生一家四口有3人是残疾人的情况后,不仅定期给他家送去生活物资,还承担他女儿每年的学费,帮助他家养蜜蜂、开便利店等等。如今,在肖晓明夫妻的帮助下,梁细生一家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还盖起了新房,被评为“吉水县最美贫困户”。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肖晓明夫妻感慨:“那时的我们,是累并快乐着的。”23年来,夫妻俩从小事做起,从帮路人提东西,到为路人送雨伞,等等,先后做好事5000余件。不仅如此,还坚持捐资助学,每年领取的公残津贴2万多元全部用于帮扶困难群体,累计捐资60多万元,资助了30多名贫困学生。

  施技助人,共同呵护残疾人

  因假肢出行不便,2003年,肖晓明转型开始学习足疗和脚病修治技术,并考取了中级技师证,还投入8万元在县城开店,并产生了用技术帮助残疾人的想法。于是,在妻子王文红和县残联的支持下,走上了免费培训残疾人、帮助解决就业创业难题之路。

  2005年10月,肖晓明首次招收了一名长期学徒的残疾员工,当时别提有多高兴:“我终于能帮助他们了。”此后,店里又陆续聘用了10名聋哑、高位截瘫或视力不好的残疾员工,占总员工数的80%以上。

  “不放弃,不抛弃”,这是他们夫妻俩坚持的慈善理念。每培养一名残疾人熟练工,至少要花半年多时间,但肖晓明总是耐心施教,精心传技。王文红则负责细心照料残疾学员的生活,真情关爱他们,成了他们慈爱的“家长”。

  冠山乡盲人许国华,因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体弱多病,家庭极为贫困。刚来店里学技时一无所知,经过肖晓明悉心教导,现已成为店里的骨干,月收入达5000元,由家里的负担变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枫江镇视力残疾人罗琪,父母也是残疾人,家庭生活困难,2014年来店学徒,现在每月4000多元工资,不但解决了自己的生活费,还供应哥哥上大学。

  据统计,像这样接受免费培训的残疾人学员200多人,帮助16人解决就业问题,扶持21人成功创业。

  积小善成大爱。肖晓明的店里还有个规定,每日要为20人免费修脚,为道德模范、省级以上劳动模范、特级教师和伤残退伍军人等先进典型人物终生免费修脚。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共有13万余人次接受该店提供的免费服务。

  好事不分大小,感动无处不在。王文红还利用店面地处学校周边的优势,下雨天坚持给放学孩子送伞,为环卫工人送雨鞋等等。

  好人有好报,环卫工人每天都主动把他家店门口打扫得干干净净,而许许多多受助过的小孩长大后常常光顾他家店,还常向王文红打招呼:“阿姨,你还记得我吗?我就是……”这些点滴,让王文红感受到了善举回报的幸福,也让店里的生意越来越火红。目前,店面由原来的60平方米扩大到500平方米,解决16人的就业问题,也被授予吉水县残疾人足疗就业培训示范点,成为全县经营规模最大、吸纳残疾人就业人数最多的足疗店。

  热心公益,齐心当好领头雁

  从无到有,聚沙成塔,济困助残路上,肖晓明夫妻俩坚持探索,引领助残志愿服务跨入“新阶段”,从简单的捐款捐物,发展成为深层次的扶贫扶智公益之举。

  近年来,有不少企业老板来店里修脚,常问肖晓明能否提供残疾人名单,想以企业的名义帮助有困难的残疾人。这些话题对肖晓明有所触动,便与王文红商量,想成立志愿助残协会互助组织。

  思想决定行动。2016年,由肖晓明任会长,王文红任骨干会员的“吉水扶残助残创业者协会”正式成立,也是江西省县级层面的唯一一家,赢得许多爱心人士关注,纷纷找上门来加入,目前已有会员83人,累计帮助各类残疾人达1000余人次。

  由肖晓明率队,发动协会力量,采取请媒体报道、网络销售、亲友团订购等方式,每年帮助白水镇白水村残疾人刘尚友销售井冈蜜柚近3万斤,收入达15万元。

  阜田镇陶瓷厂的罗庆生,也是残疾人,当时他厂里只生产传统建筑陶瓷材料,厂子发展遇到瓶颈。肖晓明带领协会成员出谋划策,无私帮助研发新产品,注册新产品商标,拓展网络销售渠道等,助推企业由传统建筑材料烧制成功转型为新型陶瓷工艺品,生产销售额达100万元,年纯收入达20万元。

  在扶残助残公益路上,肖晓明夫妻还像慈爱的长者,把困难留给自己,将收入分给大家。去年7月,夫妻俩决定把足疗店改成“股份制”,让店里员工每人投2.5万元入股变成股东,年底就让每个员工另外分红1万元,为16名员工实现“创业梦”。

  如今,肖晓明的儿子在深圳发展得很好,一直说要把父母接过去享清福,但是夫妻俩谁都割舍不下这份公益事业。用他们的话来讲:“今后,只要身体允许,公益之路就会一直坚持下去”。因为他们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帮助更多的困难人,服务更多的残疾人,创造更多的志愿服务价值。

来源:江西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