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科
义务赡养无血缘关系老人18年
助人为乐
山东省
2019年7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朱清科,男,中共党员,1970年11月生人,汉族,现为山东省济宁市明珠中心小学工会主任。

  工作生活中,他常怀感恩之心,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十八年来,他把没有血缘的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来照看,使其安享晚年。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山东人的大爱和情义。曾先后获得“五星级优秀共产党员”“山东好人”称号,入选山东省第七届道德模范。

  朱清科祖籍在山东省嘉祥县纸坊镇前吕村,爷爷奶奶都是村里有名的善人,奶奶义务给村里人接骨针灸几十年,从未收过别人的钱财。2000年左右,贵州老人杨素珍流落到前吕村,朱清科的爷爷奶奶看到这个老人太可怜,身体单薄,就收留了她。杨素珍来自贵州山区,使用的是苗语,不善交流,说的话也听不懂,但一家人相处得其乐融融。每次回老家,朱清科在给家里老人带礼物时,也总想着给杨素珍带一份。

  在随后的几年内,朱清科的老辈人陆续去世,杨素珍的归属问题成了朱清科心里最牵挂的。经过交流,此时已经适应村里生活的老人明确表示还想继续在朱家老宅住下去。于是,朱清科责无旁贷地接过爱心接力棒,毅然承担起照顾杨素珍老人的责任,使其安享晚年。为了更好地赡养老人,他把农村的老房子重新翻盖,安装了空调、太阳能,改造了水冲式厕所,还专门为老人购买了手机和50寸高清电视。周末、节假日朱清科和妹妹们都带着孩子们回家看望老人,给老人买衣服和生活用品,给老人零花钱,姊妹们见了老人也都自然地喊妈妈。这一家人的善行义举乡邻们都看在眼里,他们都很钦佩和感动,夸奖杨素珍有福气,朱清科一家待她胜过亲生的父母。

  转眼间,老人在朱家已经度过了18年。

  2018年夏天,老人经常性郁郁寡欢、夜不能寐。朱清科带她去看病,做了全身检查,竟找不到病源。医生了解到情况后说,老人这是心病,想家了。

  朱清科意识到,对于老人来说,再好的生活也不如老人对故土的眷顾和对亲人的思念。征求完老人的意见后,他着手为老人寻找贵州的亲人。户籍系统根本没有杨素珍的身份信息。朱清科没有气馁,找到嘉祥县民政局,通过济宁救助站联系贵州省兴仁县民政局,兴仁县民政局的工作人员感动于山东人的大爱义举,十分重视,多次翻山越岭,下乡打听,终于找到了老人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得知找到杨素珍的家人后,朱清科很高兴,然而杨素珍犹豫了。原来,老人感觉自己没有尽到抚养孩子的义务,担心孩子们不接受她。朱清科将老人的顾虑告诉了杨素珍的大儿子。老人的大儿子提出,等弟弟妹妹们都回来一起跟老人视频,大家一起请老人回家。他们在约定的日子接通了视频,亲人相见的一瞬间,喜悦的热泪冰释了所有的前嫌。

  2018年12月24日,是老人回家的日子。而在前一天,朱家四五十人为杨素珍举行了盛大的欢送宴会。那张定格的照片将成为老人永久的记忆。朱清科为老人收拾了三大包新衣服,又塞给老人三万块钱,这样确保老人今后生活无忧。之前,朱清科又多次和兴仁县民政局取得联系为老人重新办理户籍和低保手续,彻底解决后顾之忧。

  贵州省兴仁县民政局的万科长感动于这种大爱,特作诗《闻山东老师义务赡养贵州籍老人十八年有感》:“运河滨畔礼仪乡,华夏文明似水长。孔孟之乡多雅士,助人为乐在济宁。清科师长家风正,大爱无疆福满堂。问暖驱寒双九载,初心不变德流芳。”老人的儿子把一面写着“德继孔孟 恩如泰山”锦旗寄到学校。

  朱清科夫妻两人都是小学教师,现在每周末都回到农村老家,为邻居和亲戚的孩子们义务辅导作业,办起了留守儿童书屋,一直坚持资助低保户朱留双的三个孩子,赠送钱财衣服和食品,并积极出资为村民修路,得到乡亲们多番称赞。

  工作中,朱清科尽职尽责、爱岗敬业,三尺讲台,方寸之间,擎着爱与责任;生活中,他常怀感恩之心,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十八年来,他把没有血缘的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来照看,使其安享晚年。他用自己的爱心生动诠释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内涵,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山东人的大爱和情义。参加工作以来曾先后获得“五星级优秀共产党员”“山东好人”称号,入选山东省第七届道德模范。

来源:山东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