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廷华
老支书30年义务为村民管理水源
助人为乐
贵州省
2019年2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人物简介:黄廷华,男,布依族,79岁,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桑郎镇桑郎村人,村党支部原书记。

  事迹简介:为解决村民的饮水困难,黄廷华1988年开始任桑郎村村委会副主任、主任后,带领村民用一年时间,寻找水源点并安装自来水管。此后,他一直义务帮助村民管理水源、修理水管,退休后一直坚持至今。500余户留守家庭、7000余人,30个春秋,初心不变,甘当起村里自来水的义务管理和维修自来水管任务,只要村民有需要,就会有他的身影。黄廷华多次被乡镇党委、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黄廷华,男,布依族,望谟县桑郎镇桑郎村人。现年79岁的他,头发花白但看上去非常精神。他原是桑郎镇桑郎村的一名村干部。1988年开始任桑郎村村委会副主任、主任、村党支部书记等职,曾多次被乡镇党委、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黄廷华在任期间,他一直义务帮助群众管理水源、修理水管。卸任后,他依然初心不变,一如既往的干起了“老本行”,当起了村里的义务修水工。30个春秋,他的“手艺”全村909户,10768人都双手称赞。村里哪家哪户的自来水管道出现问题,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他。但凡黄廷华接到求助都是有求必应,并且不收取任何报酬,人们都称他为“黄雷锋”。

  苦寻水源 让村民喝上“自来水”

  与水结缘,是他30年来的不懈守候。1988年的他担任村干部,当时的桑郎村生活条件艰苦,没有自来水的桑郎村村民的饮水都是靠肩挑背背。为了解决村民的饮水困境,他曾多次在前山后山寻找水源点,在政府只提供水泥的前提下,他组织村民自发筹资购买塑料水管和安装自来水的其他材料,并亲力亲为参与其中,即使自己重感冒发着高烧也从不缺席,不时有人劝他回家休息,他总是说:“先集体后个人,当前的事才是大事”,在他的带领和村民共同的努力下,历时一年,最终完成水源点的蓄水工程,为桑郎村的村民带来饮水的便利。每家每户的自来水管道,他都要亲自去指导安装,用他的经验与想法给村民最好的建议与帮助。村民家里的自来水管要是出了故障,他总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从而帮助村民解决水管故障。久而久之,“黄雷锋”的形象在村民心中根深蒂固,无论村里谁家饮水遇到难题,他都是随叫随到,这是全村公认的!谈到义务修水,桑郎村村民都这样评价:“没有他老人家尽心尽力,我们村的饮水问题怎会如此顺利。”

  抢修水管 让村民家里“不断水”

  2007年6月,受连续降雨影响,桑郎村饮用水源头的北花河水位暴涨,导致村民的农田受损以及路毁管破,全村村民持续断水3天,生活起居非常不方便,为及时恢复村民的饮水,黄廷华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站了出来,顶着风雨,毅然不顾家人和亲友的劝阻,冒着生命危险、带着抢修工具渡过湍急而浑浊的河流,寻找通往水源点的小路,在荆棘密布的丛林里他用砍刀为自己开路,想方设法破除阻挡自己前行的一切困难,在坡陡林密的山腰上历经几多波折。皇天不负有心人,精疲力尽的他终于找到被冲毁的饮用水源管道,异常兴奋的他便开始抢修水管,因受降雨和时间久远的影响,管道衔接处螺丝生锈,抢修工序异常艰难,瘦小而伟岸的身影在风雨中不停的忙碌,拧螺丝,接管道,拧螺丝反反复复的重复着,粗糙的双手上水泡渐渐隆起。同行的村民说:“黄老,您歇歇吧!这样下去身体吃不消的。”村民断水的场景让他忘记了同行村民的劝阻,雨水打在脸上也浑然不知疼痛,他依然不间断的进行抢修工作,终因体力透支、过度疲劳而晕倒在抢修现场。同行的村民向村里求助,政府工作人员黄纬站在接到消息后带上村民黄家寿沿着他们先前开辟出来的小路找到他,将他背到河边后他才逐渐清醒,他诧异的问道:“你们怎么把我背回来了?我的工作还没有完成,大家还在等着用水呢,我要回去把剩余的抢修工作完成。”执着的他坚持要回去,村民劝阻说:“您太累了,好好休息,剩余的工作我们去完成,一定完成剩余的抢修工作,保证大家的正常用水。”听到村民这样说,他还是不放心,细致为村民讲解抢修的细节,生锈的螺丝用力不能太大,用力太大拧断螺丝会增加抢修进度,你们抢修时要细致并且有耐心,一定要让大家恢复正常的用水,所有的抢修细节讲解完成后他才不情愿地回家去休息。

  义务维修 让村民放心“长流水”

  有人说:“看见窗外的阳光,哪怕我不沐浴其中,我都会由衷的感到快乐!”对于黄廷华来说,为村民解决困难就是他的快乐。他把义务帮村民修理自来水管,管理水源当作快乐,桑郎村年轻一代青壮年基本外出务工,留守家里的只有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由于自来水管安装时间长了,随时会出现断裂现象,导致老人和孩子们随时无法正常用水,看着那一双双又无助的眼神,他心里十分难受,于是他在心中默默的做了一个决定:“凡是留守家庭的用水他--黄廷华管了!”就这样,全村500余户留守家庭,7000余人的自来水管理和维修重担全部落在了他的肩上,无特殊情况外,他每天都要开展巡查,一周内基本上家家户户走一圈,每一块水表,每一个水管交接处都要亲自查看,有无破裂遗漏处,供水能否正常,发现问题现场处理,现场不能处理的登记在册告知群众准备材料,然后折回帮其修复,无论自来水管道修理难度有多大,耗时有多长,他从不放弃,也从不收取任何报酬,甚至经常带村民上街购买水管、弯管等维修材料。常常因“公”而忘“私”,把家里的大小事务全落下,“丢”给了家人承担。

  2017年12月,严寒的天气也未阻挡黄廷华巡查的脚步,与往常一样他习惯性的到每家每户走上一圈,就像水管里的自来水一样,水往哪儿流,他就往哪儿走,认真仔细的检查着每一处,生怕错过每一个破损、脱节的地方。当他在刺骨的寒风里佝腰前行时,听到淅淅沥沥的流水声,于是他随着水流声快步走去,发现村民李某家屋后的一处水管破裂,水正向外喷涌而出,年过八旬的李奶奶用一双苍老且冻得通红破裂的手颤抖的捂住水管破裂处,试图制止它的外流,而她身旁的水桶此刻已接满了水,8岁的孙女用自己瘦小的身躯提着水桶一步一步、慢慢的往屋内挪动着。看到此情此景的黄廷华不禁红了眼眶,他立即走向房屋附近将总阀关上,转身把李奶奶扶进屋后立即投入维修工作中。当他打开随身携带的维修工具包时,发现想要修好李某家破裂的水管的材料不足,他立即赶往镇上买来相关材料,经过近一个小时的维修,终于将原来破裂的管道修理完毕,寒冷的冬天他却忙得满头大汗,直到确认再无漏水情况他才安心的收拾好工具包赶往下一个巡查点。

  “黄支书,我家的自来水管道不来水了,麻烦来帮我看看!”一大早,正准备出门办事的他恰巧被前来找他的村民碰到,得知村民家里水管故障,毫不犹豫的前往村民家里查看故障的来源,他在周围绕了一圈对村民说:“我看了一下情况,因为你家附近有一处水管漏水了,问题不大,你去街上买材料来我帮你接好就可以正常用水了!”就这样,30年如一日,无论严寒还是酷暑,只要村民有需要,就会有他那日渐蹒跚的身影。他总这么说:“村民们能够第一时间想到我,就是对我的一种信任!能够给他们带来便利,就是我最快乐的事了!只要我活着一天,只要我还能走路,我就会尽我最大的能力去管好水、去帮助需要我的村民。” 这是他对义务帮助村民修水管、解决村民饮用水中各种各样的困难最好的诠释。

  记得有这么一句话:“我们不能把握生命的长度,但却可以把握生命的厚度。”生命是平凡而短暂的,黄廷华却把有限的生命价值最大化!哪怕是平凡的“修水工”!都要让生命发光发热!

来源:贵州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