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邱七老
七位古稀老人自费修志 九载书成精神永存
助人为乐
江苏省
2018年4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人物简介:侍邱七老,蔡祖铎、侍广宇(已故)、王立民(已故)、周天佑、王安成、叶以虎、曹礼航等7位老人

  事迹简介:

  从2008年开始,有一群古稀老人自发相聚、自备车辆、自带干粮,抢救性地开展本地区史志编纂工作,他们就是宿豫区侍岭籍七位退休教师主动放弃安逸生活,不顾病痛,以坚韧不拔之志,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历经九年时间踏遍了侍岭镇的每一寸土地、也为了寻找知情人远走过他乡,行程两万余里,于2017年完成《侍邱备览》一书,为后世子孙留下一份弥足珍贵的乡愁记忆。他们淡泊名利,自费修志的事迹在宿豫当地被传为佳话,带动了一大批民间历史爱好者和公益志愿者加入到编纂地方史志的公益事业中来,被人们尊称为“侍邱七老”。

  正文:

  古稀老人不辞劳苦踏征程

  2008年夏天的一个中午,侍广宇、王立民、蔡祖铎三位退休教师在沂河边散步,看到河水被污染,当年水清河秀,鹤雁栖息的美景一去不返,感到十分痛心,三位老人扼腕长叹,进而谈到侍岭这块东西三十多里长,南北十多里宽的境域上,竟有春秋时期、汉代遗存十多处。其中有历史名人、宿迁英雄伍子胥的故里挑沟崖;有汉武帝册封的侍邱候国都遗迹土城;有13个诸侯国歃血结盟的军事重镇柤口城遗址,还有唐代古井三眼,十三墩六湖,还有抗美援朝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陆玉珍故里苗庄……这些遗迹有的已经消失,有的正在消失。正是在这个河边漫步,让他们萌发一个想法:有生之年把这些都给写下来,让后人有所知晓。

  三位老人都年逾古稀,都不能骑自行车,全凭两条腿,几年时间行程超过一万多里,跑遍周围三十一个村庄,有的村庄甚至要跑了几十趟,走访上千老人,足迹还涉及上海、南京、合肥、淮安、徐州等地。

  在这艰辛的历程中,有不少值得记忆的感人故事。

  侍广宇老师2008年查出肺癌,他问专家自己还有多少时间,专家用两个食指一交叉,意思是十个月左右。侍广宇老师自感生命无多,从那时起,为了实现为家乡人留住乡愁的想法,侍广宇老师就开始拼命了,他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意义深远的乡志编撰事业中来。

  他自费买了电脑和打字机,不会打字,就从幼儿园接来拼音挂图,让孙子手把手教,别人一分钟打几十字,而他只能打一个半个字。有时打着字,胸部一阵阵的疼痛让他面色苍白,儿子儿媳不给他继续打字,他对儿子儿媳说:我一打字,精神转移,就不觉得疼了。就这样他忍着病痛,写出了四五十万字的书稿。

  侍广宇老师三年时间十四次住进宿迁中医院。住院期间,他们每周碰头一次,研究本周的文稿,确定下周任务。病房成了聚会点,工作室,风雨无阻,从未间断。

  侍广宇老师生命弥留知己,其他几人一起把书稿复印本送到他跟前,他把书稿抱在胸前,几颗泪珠落下来,大家都哭了。第二天侍老师带着一丝满足和一丝遗憾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王立民老师先患高血压,心脏病,后又查出胃癌。两年里,七次住院。病情稍好一些,回到家里就带病去新沂、王庄走亲戚访友寻找有关资料,并自费订了《文史天地》《文史博览》等五种报刊。这几位老人一辈子省吃俭用,可买书籍资料,从不心疼钱,都是成百成千的支出。2014年5月,王立民老师病情恶化,大限将至,蔡老师等人带书稿去看时已人事不知。送老衣也穿好了,躺在床上等待最后时刻的来临。当把书稿放在他头旁边时,他的小女儿悲怆的在他的耳边告诉他,老朋友来了,书稿也编好带来了,弥留之际的他竟然动了一下手指,表示知道老友送书来看他了……

  蔡祖铎老师患严重静脉曲张,双腿像木炭一样黑,静脉切除动了九刀,2015年伤口复发。几年中他曾出现过一次脑出血,两次脑梗。不管病魔怎样折磨他从不言弃。医生说:你要再乱跑,(指他会偷偷外出采访,核实资料)我们就不治了!你这腿可能得截肢——但这也没有吓到蔡老师,他仍然四处采访,收集整理志书资料。为出版《侍邱备览》,他拿出自己3万元养老钱,全部投入到书籍的出版中。

  当时只道是寻常,谁知昨夜风雨狂。但看踏破铁鞋处,几处血痕几层霜!九年,3000多个日日夜夜,有多少瞬间令人难忘。

  2008年秋季的一天,刚下过雨,几位老人复访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陆玉珍的战友刘学荣,请他讲当年的故事。刘老当年是陆的通讯员。走着走着,忽然对面一青年妇女骑自行车急驰过来,一下子撞倒了侍广宇老师,侍老师大撂个倒在路边水汪,满脸满身都是泥和水。侍广宇老师擦擦身上的泥和水,对蔡、王二位老师说:我们走吧,采访刘老要紧。

  2009年夏天的一天中午,他们三人去口头渡口,目的是追寻和察看春秋时期柤口城和明清时期口头集遗址。正看着,忽然热气蒸风,气候突变,黑云越聚越多。他们赶忙往回走。浓云密布,黑了半边天,跑得再快也晚了,更何况是几位步履蹒跚的老人。在快到朱岭的时候,云到了,雨也到了,倾盆大雨如瓢泼。他们在狂风暴雨中艰难跋涉,好不容易坚持到朱岭街,雇了辆马自达(一种电动三轮车)回到家。当夜,三个老人一对半发烧,都住进医院……

  四位老人接力长跑终遂愿

  侍广宇老师临终前曾嘱托过周天佑老师,请他一定帮忙把这本书完成,周老师以实际行动兑现了他的承诺。为完成此书,他放下正在创作的长篇小说和诗歌,停下宿豫史志办工作,成天跑宿迁学院图书馆、宿迁市图书馆,还去淮安市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写信去北京托人买古籍资料。一次就花了近两千元。为了写“伍子胥”一文,自费去苏州拜访伍子胥文化研究会,寻找伍子胥的后裔核实资料,真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周老师三年写了十几篇史志文章,每一篇都多方求证,反复考证,呕心沥血。一篇千把字的《侍邱古城探访》写了近两年才定稿。为解决《侍邱备览》出版经费,他主动出资一万元。

  《侍邱备览》附录部分侍岭籍革命烈士和地区负责人的资料非常庞杂,难找。叶以虎老师为采访和核对书稿中的数字、史实,不厌其烦地查看现场,找相关人了解情况,并自费购买照相机拍照,还买了马自达,成天拖着几位老人风里来雨里去东奔西跑。

  为写好《侍邱备览》,王安成老师感冒发烧,非要和其他几个人一起下村采访,病情延误,发展成心肺衰竭,120急送市人民医院,住进特级病房,三天三夜不能吃不能喝,全靠输液支撑,但一出院又去采访,搜集史料……

  曹礼航老师老伴患有老年痴呆症,他大部分时间得服侍老伴,还在老年大学为其他老人上课。为了审校《侍邱备览》,他不知放弃多少休息时间,甚至在坐公交车时也把书稿带在身边看。他和周天佑老师用水磨工夫一起校改书稿七遍,力争无误。

  这些老人深知光阴无多,时不我待,故而不用扬鞭自奋蹄,把对地方文化遗产濒临灭绝的深深忧虑化作争分夺秒的行动。

  茫茫苦海终靠岸,2017年5月《侍邱备览》 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的完成,从始至终没有行政指令,没有政府参与,没有他人赞助,全是这帮老人自觉自愿去做,他们自发组织,自愿接力,自寻出路,自我加压,自掏腰包,终于完成这无名无利、但需要流汗流血费心费神却意义深远的大事。他们都是年逾古稀甚至耄耋,原本可以用丰厚的养老金,安度远高于当地生活水平的幸福晚年。但他们却宁愿舍弃舒服日子,自讨苦吃,去抢救即将凐灭在历史长河中的地方文史资料。面对艰难险阻,面对病痛折磨,面对嘲讽和冷遇,他们义无反顾,垂老之年开始攻克人生最后一座艰巨的堡垒,以无比坚韧的意志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为后世子孙留下一部集存史、资政、教化于一身的皇皇巨著。

  “侍邱精神”传遍西楚留美名

  《侍邱备览》出版前后,社会各界对“侍邱七老”事迹反响强烈。《宿迁日报》、《宿迁晚报》、宿豫电视台、“速文艺”等媒体对此进行了十余次报道。

  2017年11月18日,在《侍邱备览》品读会上,83岁的蔡祖铎老师缓缓讲述自己和侍岭镇几位退休教师抢救当地史志资料,整理编写《侍邱备览》一书的亲身经历。在场的人都感动得热泪盈眶。市史志办、市文学艺术界、宿豫区委宣传部、侍岭镇党委等部门同志纷纷发言,盛赞该书的非凡价值和侍邱老人留给社会及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位在文学上颇有建树的领导发言时哽咽良久,讲不出话来。稍后再次登台,依然情绪激动,他说,侍邱老人的事迹让我反思,我们这些年都做了些什么……

  据《宿迁晚报》(2017年11月4日)报道,新四军战士朱大川牺牲后不知魂归何处。他的弟弟在《侍邱备览》中发现线索,找到哥哥的安息地——上海浦东川沙烈士陵园。

  宿迁市国土资源局基础信息中心党支部两次在支部大会上宣讲侍邱老人事迹,并请蔡祖铎老人到场现身说法,以此激励党员干部不忘初心,淡泊名利,凝心聚力,勇闯难关,以崇高的境界树立远大理想,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作家韩海涛,自2015年关注侍邱老人,宣传他们的事迹,弘扬侍邱精神。《宿豫,有这样一群老人》在“我爱宿豫”有奖征文中获优秀奖;《古稀老人的“万里长征”》在“中国人寿杯·老有所养 老有所为 老有所乐”主题征文中获二等奖,并在《宿迁日报》、“速文艺”等媒体发表。先后创作以“侍邱七老”事迹为题材的剧本《岭上夕照》和歌词《岭上人家》(已谱曲,作曲王春明)。

  盛世当修志,奈何阻重深。连条件优越,精力旺盛的年轻人都望而却步的事,几位老人却拖着病体残躯做成了。这些老人留下的岂止只是一部承载先人劳动、智慧与文明的史志资料?难道不更是一份弥足珍贵,值得子孙后代永远珍藏的精神财富,一曲感人肺腑,催人奋进,让人顶礼膜拜的夕阳赞歌!

来源:江苏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