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芳
退休老人发挥余热 17年投身社区公益事业
助人为乐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2018年2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朱丽芳,女,1959年,贫困的家庭使品学兼优的朱丽芳面临辍学,为了能够继续上学,她从湖南参学来到新疆。1965年,她随丈夫到工一师二团(现建工师兵团水利水电集团)工作。一个看似柔弱的女性却用对共产党的感恩之情、对兵团的深爱之情、对工作的敬畏之情,先后当过女工排长、副指导员、工会干事、团委书记、团政治处副主任、团纪委书记。每一个岗位上,她都是付出了全部的心血,也赢得了上上下下的尊重和敬爱。1998年,朱丽芳退休之后又担任起了兵团水利水电社区第一党支部书记和兵团水利水电集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她所在的单位和社区职工群众常说,“没有朱丽芳,就没有兵团水利水电社区全民热爱公益、奉献大爱的超大能量。”

  朱丽芳在工作岗位上挥汗拼搏了37年,退休后既要照顾患有精神疾病的儿子,还要为社区公益事业操心劳累。发挥余热已经17年的她也常遇到很多人关心地询问:“朱阿姨,你累不累啊?”也有好心的老姐妹劝说她:“干了一辈子了,别再劳神受累了,让自己歇歇吧!”朱丽芳说:“竭力地为社区居民服务,我是快乐地奔走,自然收获的是幸福。这就是我和老伴的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心愿。”

  2009年,建工师一中一名初一学生因为不遵守学校纪律,被学校开除,孩子的父母在外地工作,家里老人被气得不知该如何是好。朱丽芳得知后,主动与关工委两名同志到学校找校长沟通交流,反映孩子奶奶爷爷的意愿,回头又做孩子的思想工作,使这名学生如愿以偿地重返课堂。

  有一次,朱丽芳看到一个小女孩在文化活动中心棋牌室的一张桌子上做作业。嘈杂且烟雾缭绕的棋牌室里,这个小女孩写写停停,心不在焉。于是朱丽芳就把小女孩带到办公室,让她安安静静地做作业。在交谈中得知她父母是兵团水利水电集团的职工,长年在施工一线上班,她跟外婆生活。外婆是个麻将迷,又怕她一人在家不放心,就把她带到棋牌室来,说这样可以“照看她、打麻将两不误”。朱丽芳连说“这哪行啊!”并不厌其烦地向小女孩的外婆做起了思想工作。最终,小女孩高兴地拉着朱丽芳的手说:“朱奶奶,我外婆说以后再也打麻将了,陪我在家里学习。”

  朱丽芳似乎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大家看不到的问题,细心的她总能发现。学校大门前是一条主道路,来往车辆很多,学生的人身安全成为家长的心头隐患。为了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朱丽芳就组织关工委成员和部分老党员,每天轮流护送孩子过马路。2012年5月,时任兵团副司令员的刘新齐在兵团水电社区蹲点调研时,到朱丽芳家里走访,并征询她对社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她提出在建工师一中校门外公路两侧安装减速带,以保证孩子、老人过往安全。这一建议立即得到刘司令员的肯定。不久,学校大门外的马路上出现了两条减速带。隐患排除了,朱丽芳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留守儿童是建工师的一个特殊群体,在该社区就有148户。他们中有的家庭经济条件比较拮据,有的缺少父母的关爱,更有甚者成为孤儿,朱丽芳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用点滴的爱,聚沙成塔,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自2008年开始,朱丽芳就开始自掏腰包为留守儿童和孤儿们购买书包等学习用具和御寒衣物。每年春节前夕,为社区孤儿购置衣服、发放压岁红包是朱丽芳必做的事。有一年春节前,当社区6名孤儿穿上她买的羽绒服、一手提着新书包一手攥着100元压岁钱时,他们拥抱着朱奶奶泣不成声。梁雨润抹着眼泪说:“谢谢朱奶奶让我能穿新衣服,有新书包,让我和同学们一样的幸福。”朱丽芳总会语重心长告诉贫困学生,要牢牢铭记一句话——“不畏艰难,努力学习,懂得感恩!”

  在朱丽芳心里,始终装着一个“留守儿童团”。无论哪个孩子生病,她都会去探望鼓励;哪个孩子缺衣少食,她都会及时送去粮油衣物;逢年过节到困难孩子家看望鼓励,送压岁钱;甚至哪个孩子有早恋倾向、情绪不太正常,她都会耐心疏导,用关爱和温暖感化他们……朱丽芳的善行不仅温暖和引导着这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更赢得了社区干部党员和居民的交口称赞。社区领导算了一笔账,仅社区知道的朱丽芳近几年捐款就有近万元。可她从不声张,也不主张宣扬。

  朱丽芳说,物质资助留守儿童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留守儿童心理的辅导,以走进这些留守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到他们真正需要什么。在她的推动下,关工委开展了留守儿童假期书法班、五点半课堂、亲情视频等项目,并带动了韦天骨、王甲戍等社区退休老干部也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队伍中。

  她用无私的大爱,温暖了无数个留守儿童和家庭,温暖了社区居民。在她与大家努力下,2015年,兵团水电集团关工委荣获由中国关工委和中央文明办授予的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来源:兵团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