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林
“让我做你的救护车” 民警32年义务照顾非亲非故残疾人
助人为乐
上海市
2017年7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朱永林,1959年生,叶榭镇居民。人家下班往家里走,可朱永林下班首先要到双腿萎缩病人袁校顺家里去,看到他安然无恙,才放心回家。32年前,当时的朱永林在叶榭派出所当合同民警,了解到居民袁校顺因双腿严重萎缩,日常生活由年迈的老母亲一人照顾,难以自理,他就主动承担起袁校顺的日常照料工作,自掏腰包,为其购买生活必需品、修电器、安装电话;陪他聊天、说新闻、推着轮椅逛叶榭等。

  为了方便联系,朱永林专门在袁校顺家里安装电话,将自己的手机号码贴在袁校顺的床头,这串数字,无数次把袁校顺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32年来,朱永林尽自己所能,无怨无悔地照顾着没有血缘关系的袁校顺。人生能有几个32年呢?朱永林32年来照顾双腿萎缩病人袁校顺,再次诠释了人间有真爱,助人最可贵。

  兄弟,你是我永远的牵挂

  朱永林,叶榭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低保受理工作人员,不计较、责任意识强、有大局观。人家下班往家里走,可朱永林下班首先要到袁校顺家里去,看到他安然无恙,才放心回家。这样的“习惯”,朱永林已经坚持了32年,这个“习惯”早已转化成为一种责任。

  32年来,朱永林尽自己所能,无怨无悔地照顾着没有血缘关系的袁校顺。人生能有几个32年呢?朱永林32年来照顾双腿萎缩病人袁校顺,再次诠释了人间有真爱,助人最可贵。

  有人说:朱永林是在作秀。也有人说:朱永林肯定拿了不少好处,否则谁能坚持这么久义务照顾一个残疾人呢?的确,朱永林和袁校顺的这段兄弟情被很多人误解。但朱永林还是一如既往地做着他认为正确的事。说起他和袁校顺的相识,还得从32年前说起:

  32年前的一个晚上,时为松江叶榭派出所合同民警的朱永林正在巡逻,街边的一个自行车摊引起他的注意。修车人虽端坐,活动时的姿势却异于常人,他背部伛偻,每每身体前倾,总要靠胸前的板凳支撑……等到临近收摊,朱永林主动上前搭了把手。

  就这样,27岁的朱永林和36岁的袁校顺认识了。没想到,这个忙一帮就是32年。

  “让我做你的救护车”

  在袁校顺家中,床头贴的一串电话号码显得格外显眼,纸上放大字号印着“朱永林,158****050”。正是这串数字,多次把袁校顺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

  独居的袁校顺68岁,患有心脏病,时常半夜发作,必须立即送医。每次发病,袁校顺都不得不拨打这串电话。59岁的朱永林家住堰泾村,距离袁校顺在镇中心的家还有一段距离。32年来,朱永林习惯了从睡梦中爬起,赶到袁校顺家,抱起他放在摩托车后座,奔赴医院。

  有时,镇社区卫生中心无法医治,朱永林就带着袁校顺再骑半个多小时摩托赶往区中心医院;有时,半路病又好了,朱永林就再原路返回;也有时,一晚上发作两次,前脚回家,后脚又出门去。

  “让一下,救我哥。”多年来,抱着“哥哥”飞奔的一幕常现,医务人员也早已熟识了这对“哥俩”。

  “我不是为了回报”

  忆起1985年5月的那晚,袁校顺常说:“如果没遇见这个好兄弟,我早就活不成了。”说到动情,眼圈就红了。

  那一天,朱永林仔细了解了袁校顺的病情。自幼患小儿麻痹症,袁校顺腿脚失去了知觉。行走时,都要依靠双手支撑身前的小板凳向前挪移,每一步都显得很吃力。袁校顺好强,虽然干不了重活,但在家附近摆了个修车摊勉强糊口。

  那天之后,朱永林开始每天起早,帮袁校顺摆好摊位,晚上再帮忙收摊。后来,他主动承担起袁校顺的日常照料工作,自掏腰包,为其购买生活必需品、修电器、安装电话;陪他聊天、说新闻、推着轮椅逛叶榭等。上世纪80年代末,朱永林给袁校顺的家里安装了电话机,也给自己配了BP机,袁校顺成了街坊邻里中最早有电话的人,朱永林也真的随叫随到,几乎从未耽误过。直到后来,有了手机,朱永林的号码就一直贴在了袁校顺的床头。

  多年来,朱永林每天都会到袁校顺家探望多次,袁校顺身体不舒服时,朱永林就留下来陪护。一个人时,袁校顺时常闷闷不乐,话也很少,只要朱永林来,他就变得开朗起来。

  袁校顺对朱永林无比信任,存折、密码、家当、家产都交代得一清二楚。可随着年龄增大,袁校顺也越来越担心自己的身体。为了表示多年的感谢,两年前,他主动跟朱永林提出,要立一份遗嘱,把年轻时靠修车买下的房产分一部分给朱永林,却被朱永林拒绝了。

  最近,袁校顺又开始闷闷不乐,言语间经常透露想找个保姆照顾自己,袁校顺担心朱永林退休后要搬到子女身边居住,不方便再照顾自己。袁校顺的这些小心思朱永林都看在眼里,他说:“你放心,退休后,哪怕再就业,我也会选择离你近的地方工作。只要我还有力气,就不会对你撒手不管。”他的想法,全家人都非常支持。

来源:上海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