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赛军
大爱青年捐献器官和遗体 给了6个人新生希望
助人为乐
浙江省
2017年7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何赛军,男,1981年10月出生,生前为浙江绍兴诸暨市人,诸暨市山下湖镇枫江村村民。被确诊患有脑胶质瘤后,他在人生的最后几年许下了三个愿望,一是修好房子让父母有个像样的地方住,二是不再手术减轻家里的负担,三是捐献遗体和器官,帮助别人并为医学做贡献。他是诸暨第一例生前自己有捐献意愿并完成遗体器官双捐献的人,是浙江省内第一例捐献所有大器官和遗体的人,也是目前国内捐献器官最多的捐献者。2017年5月9日,按照何赛军生前遗愿,完成了心脏、肺、肝脏、肾脏、胰腺、角膜捐献,给了6个人新生的希望,同时,他的遗体和脑组织捐献给浙江大学用作医学研究。他的事迹已被浙江日报、浙江卫视、浙江在线、浙江新闻客户端、凤凰网、网易网、腾讯网等几十家媒体进行了刊登报道。

  健健康康的孩子突然患了重病

  前天的大雨,仿佛是为何卫星和何建法夫妻而下。过了那一晚,这对年过六旬的夫妻就要送别36岁的独生子何赛军。

  2008年何赛军患上胶质瘤,母亲何卫星一早就知道这个病很难缠,可她始终不愿相信,这一天来得这么快。何卫星用手指轻轻触摸着儿子的一寸照片,泪水夺眶而出,她说,儿子生前的愿望,都帮他一一达成了,明天她要陪着他完成最后一个心愿——捐献器官和遗体。

  何赛军的病情是5月5日那天突然恶化的,5月6日,情况变得更糟,因为之前与诸暨市红十字会签订了器官和遗体双捐献的协议,诸暨市人民医院医生联系了浙一医院。何赛军被转到浙一医院,经过严格的脑死亡判定后,大家开始为随后的捐赠做准备。何卫星夫妻两陪着儿子一路到了杭州,在离医院一路之隔的旅馆安顿下来。

  “儿子在重症监护室,医院规定下午2点到3点家属可以探望,我们每天就这个时间点去看看他。”虽说是去看儿子,可他早已没有了知觉。父亲何建法说,现在儿子就靠仪器维持着呼吸,维持器官的运作。

  何赛军是山下湖枫江村人。患病之前,他是做电脑生意的,父母在长沙工地打工,一家人过着充实的小日子。何卫星说,她清楚地记得,2008年9月12日,这一天儿子打电话跟她说摔了,身体有点不舒服。

  “当时我从没想过会是什么严重的病,他从小就很健康,以为他只是太累了。”何卫星说,赶回诸暨后,她才意识到,儿子的病没那么简单。胶质瘤这个病,何家人从未听过,专业医学术语他们听不懂,但医生说了一句,“这个病很难治”,如晴天霹霹炸碎他们宁静的生活。

  何赛军所患的是胶质瘤1到2级,是良性肿瘤。说它难治,是因为肿瘤的位置不好,处于脑干深处。当时,他身体右侧行动力受到影响,语言功能受损,眼睛看东西有重影。

  找医院,寻专家。9月24日,何赛军在上海某医院做了手术。手术进行得很成功,在父母的悉心照料下,何赛军一天天好起来,受损的身体机能也渐渐恢复。而在这之后,父母跟他几乎寸步不离,父母到哪儿都把他带在身边,至少有一个人陪着他。

  儿子要捐器官和遗体,母亲又气又急

  2013年,临近端午节的一天,何赛军突然认真地跟母亲聊起了一件事。他说,假如有一天病复发了,他有3个愿望:希望父母能修葺房子,漏水的地方修一修,房间卫生间简单装修一下;不要做第二次手术;把遗体和器官捐了。“听到第三个愿望时,我当时就一个感觉,接受不了。他是儿子,我是妈妈,他怎么能跟我说这样的话。我当时跟他说,不要说这种话,否则我不理他了。”

  但儿子的每句话,做妈妈的其实都听在了心里,她跟丈夫说,房子就按儿子的意思,抓紧修整。“他有的时候就坐在房子前的大路边,看着我们的家。我们家是90年代造的,确实比较旧了。”何卫星说,没想到儿子已经早一步在村里喊了木工,“我明白他的用心,他曾经跟我说过,如果他不在了,我们就更不会装修房子,他想要我跟他爸有个像样的地方住。”

  2015年,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何赛军的病复发,来势汹汹。头痛、眼睛看不清、摔倒……按照他的心愿,没有进行第二次手术,一直用药物治疗。

  遗体捐献的事再一次被提起是去年的8月13日,那天,何赛军出门跟同学吃了一餐饭。回家后,他跟母亲说,遇到了一个红十字会的人,了解了遗体捐献的流程,“当时他跟我说,‘我要是昏迷了,你一定要帮我在捐献单上把名签了。’”

  依旧很不愿意触碰这个话题的何卫星,这一次按耐住情绪,静下心来,听了听儿子的想法。“他说,这样可以帮助一些人,我觉得我要支持儿子。”何卫星说,她也慢慢开始理解了儿子的心愿。可何卫星没有想到的事,儿子的病恶化得那么快。

  今年农历新年前后,何赛军就不怎么能说话了,头胀,看东西重影,摔跤,吃不下饭……这些症状又开始折磨他。

  3月25日,何赛军做了核磁共振,从片子上看,情况很糟。医生很坦白地说,日子不长了。何卫星想到了儿子最后一个愿望,忍着悲痛向医生说了捐献器官和遗体的意愿。

  医生帮他们联系了市红十字会。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上门之前,何家开了一个家庭会议,何赛军的大伯,叔叔,阿姨,姐妹都来了,他们意见一致,要为何赛军完成最后的心愿。

  4月11日,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来到市人民医院,签捐献志愿书。

  至少有6个人,因为他重获新生

  何赛军的这份志愿书,至少给了6个人新生的希望。

  昨天上午10点多,何赛军被推出住了两天的浙一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送往3楼的手术室,器官摘除手术将在那里进行。何卫星和何建法贴着儿子躺着的那张床,一路走,一路喊着他的名字。父亲和母亲悲伤的情绪在何赛军被推进手术室通道后爆发了,他们喊着“军军”,放声大哭。

  手术室内,在向何赛军鞠躬致敬后,医护人员开始器官摘除。

  12点38分,何赛军的心脏在另一个人的胸腔中恢复跳动。除此之外,肺、肝、肾、胰腺、角膜,也将带着他的心愿移植到他人身上。

  浙一医院综合ICU主任方强说,对捐献者来说,这是一种生命的延续,对他的家人来说,这也是一种幸福,因为他会以另一种形式活着,“像何赛军这样,捐了那么多器官,连遗体一起捐,这在全省甚至全国都是很少见的。”

  下午1点,摘除手术完成,何赛军被推出手术室,送完杭州市殡仪馆,做最后的告别。

  下午2点45分,签完遗体交接单,何赛军被送上开往浙大的车。按照他的遗愿,他的脑组织也将捐献出来,用作医学研究,而他的遗体会成为一名无语良师,他的名字也将刻在浙江大学的“无语良师”碑上,就像他少时立下的志愿一样,曾经是我市阮市镇的一名老师,兜兜转转,最终他又成为一名老师。

  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说,何赛军是诸暨市第一个把器官和遗体都捐献的人,他们一家人都是伟大的,他们无私的行动让人敬佩。

  何卫星说,儿子是个善良的人,他拒绝了康复期间给他做媒的人,因为他说,不能害姑娘。

  何卫星说,儿子是个聪明的人,从小成绩就很好,想做的事都能做成——

  “看,这最后的心愿也完成了。”

来源:浙江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