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报忠
“媒婆”老郑热心为农民工找工作 18年帮助上千名务工者
助人为乐
山东省
2017年1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人物简介:

  郑报忠,1943年2月生,寿光市台头镇郑家埝村村民。

  事迹概述:

  对很多外来务工者而言,初到一地最怕的就是举目无亲,而寿光市台头镇的外来务工者却没有这样的烦恼,在他们心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亲人,就是“郑叔”。他们口中的“郑叔”就是73岁的郑报忠,他在台头镇经营一家配件中心,18年来,经他做“媒”,先后有上千名外来务工者顺利找到了工作。

  正文:

  1993年,郑报忠在寿光市台头镇开起了一家配件中心。因为他的诚信和热心,很多企业主都来这里购买机器配件。在与企业主的交流中郑报忠得知,每年正月,有很多工厂因为缺少人手而无法开工,同时,他还了解到,也有很多外来务工者慕名来到工业重镇台头镇寻找工作,却因为人生地不熟,一时间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这些他都默默记在了心里。

  1998年正月的一天,四川人项阳和几位同乡来到台头镇,想在这里找到一份应心的工作,初来乍到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这时,有人告诉他们:经营配件中心的郑报忠经常和企业打交道,清楚哪些厂里缺人,可以去他那里问一问。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们找到郑报忠,郑报忠听说后也替他们着急:“刚过完春节,开工的企业并不多,那时我还没有各个企业的联系方式,该怎么办?”郑报忠后来转念一想,他是当地人,又因为生意的关系熟悉这些企业的地址,即便是一家企业一家企业地问,也比项阳这些外地人方便。郑报忠就凭着双腿,一家企业一家企业地找,终于帮项阳和他的同乡联系了一家企业,不仅没有向项阳收取任何费用,项阳的妻子和女儿来到台头镇时,也都是郑报忠给介绍的工作。此事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务工者被吸引到台头镇,而郑报忠也都热心地帮忙“牵线”。

  对于每一位找他帮忙的务工者,郑报忠从不敷衍,都是实实在在地提供帮助。初春是务工者找工作的高峰期,很多南方来的务工者没有带厚被褥和衣服,寒冷的天气里冻得直哆嗦,老郑就让老伴帮忙给他们做棉衣棉被;在务工者们没有找到工作前,为了帮助他们节省开支,郑报忠总是招呼他们到自己家吃喝,还经常买些海鲜猪肉给他们改善生活;每年春节回家,见他们带着行李来回不方便,郑报忠就把自家配件中心的二楼和三楼腾出来,给他们放置行李;对于他们的工作问题,郑报忠更是从不含糊,他不仅会详细记录他们的技能和要求,所介绍的企业,也都是信誉好的正规企业。现在外来务工者来到台头镇,会先找郑报忠,有用工需求的企业也会来找他牵线搭桥,联系好了还搭上车把人送去。一来二去,他的配件中心就成了各企业用工的“义务介绍所”,也成了很多外来务工者的重要落脚点。

  据粗略估计,18年来,经郑报忠介绍工作的外来务工者有千余名。尤其是近几年,他每年至少要帮助200名外来务工者联系工作,人数不断增加。这些外来务工者除了遍布寿光,东营、青州等省内城市和江苏、湖北等省外企业也都有郑报忠介绍的务工者。很多务工者都表示,郑报忠不仅热心地帮助他们找工作,生活上,也像一个长辈一样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

  付双平是众多外地务工者队伍中的一员。对于郑报忠给予的帮助,他很是感激。“我去过很多地方,做过很多工作,也接触过很多工作中介。但是像‘郑叔’一样,免费为我们介绍好工作的热心人还是第一次遇到。”付双平说,在没有认识郑报忠以前,他在其他地方通过中介介绍工作,花不少钱不说,还常常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后来经朋友介绍认识了老郑,他不仅免费给找工作,还给找满意的工作,让他们很是感动。有时候春节过后,家里有事来晚了,老郑还会打电话关心问候,谁家媳妇在这边生孩子了,老郑都拎上箱鸡蛋,还随上份子钱,在这里,郑报忠给了他和工友们家人的感觉。

  2015年10月份,郑报忠患上带状疱疹,需要住院治疗。“住院治疗的几天里,他的电话也是响个不停,护士不停地提醒他,要注意休息,但他还是忙着给务工者联系工作。后来,更是说什么也不肯在医院住了,没等治疗彻底就回了家。”郑报忠的老伴郭宣凤说,她心里明白,老伴放心不下这些务工者。“刚开始的时候,他总是撇下店里的生意四处帮务工者找工作,耽误了自己的生意不说,还不断往里搭钱,每年仅电话联系费一项,就得花3000多元。”郭宣凤说,以前她并不理解老伴的做法,觉得老伴就像亲戚朋友们说的一样,有些“傻”。但是渐渐地,看到老伴帮助别人后,很多人都把老伴当作亲人,她渐渐理解了老伴,也支持老伴,店里不忙的时候,就抽空给外来务工者做棉衣棉被。现在,郑报忠虽然已是“古稀之年”,但他的热情不减,他说,他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直到自己干不动的那天。

来源:山东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