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轩
退休干部15年做精神文明义务宣传员 听众达20余万人
助人为乐
陕西省
2017年1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刘志轩,男,1945年6月生,扶风县退休干部,曾获陕西省理论宣讲先进个人、陕西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刘志轩同志在宝鸡市可是一名很有影响的业余讲师。他曾用十年艰辛撰写了一部思想火花集《野菊韵》。此后,他又根据书中有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观点,撰写了数份讲稿,历经15年时间,涉足宝鸡、杨凌、西安、长安等16个市、县、区向机关干部、企业员工、在校学生、武警战士、在押人犯义务巡回宣讲365场,听众已超过20万人……刘志轩一不是教师,二不是新闻工作者,他写书人们可以理解,那么,他为什么要走上义务宣讲的道路呢?

  真情涌动 梦从心起

  原来早在20世纪80年代,刘志轩就在扶风县南阳镇当司法员。在工作实践中,刘志轩主持调解了许多案件,这些形形色色的案件及其映射出的道德观念大错位的现象,更令刘志轩痛心疾首。

  特别是一些触目惊心的赡养案件更令刘志轩终生难忘:一天,一个约80岁的老欧走进他的办公室,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诉说她的辛酸——她被儿子赶出家门,在女儿家住了近30年,如今她想回家度过晚年,不料却被家人掀开井盖让她徃下跳,放开狼狗去撕咬。老人掀起头帕,被狗抓伤的斑斑血迹未干,被狗撕烂的衣裳历历在目。望着眼前这个可怜的老人,刘志轩百感交集,欲哭无泪。同年,乡政府正好开展签订赡养老年人协议书活动,刘志轩立即结合很多被遗弃老年人的案例,撰写了《唤回良知,力尽孝道》的讲稿逐村逐组地宣讲。在他宣讲的过程中,有些老人算听算哭,有些青年人也在会后表态,保证再不虐待老人。此后,他的讲稿便陆续被有些人借阅传抄,打算留给他们的儿孙阅读。每当此时,刘志轩的心情犹如打翻了的五味瓶,他想,你们抄我一份讲稿能起多大的作用呢?至此,刘志轩便产生了写书的念头。他立志要对人生的感悟一条一条的总结,花十年时间,征求百人以上的意见,总结出一千条观点,出版一万本书。等这些心愿实现后,他要亲自登台义务宣讲,力争听众超过三十至五十万人。刘志轩把它设置的目标定为“个、十、百、千、万工程”。他设定了为社会正风气、肃道德出点力的奋斗目标后,从此便踏上了一条艰难的不悔之路。

  付诸努力 梦想成真

  1995年,刘志轩离开了他倾心专注的司法战线,调到扶风县国土资源局搞土地信访工作,他一边干好本职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继续写作。他像一头思索的老牛,驮载着本职工作的重负与极想为社会奉献一份爱心的责任,辛勤的耕耘着。他把那些发自肺腑的思想火花,认真的修改、精炼、升华成哲理。诸如“如果将自己当作优质商品不断升值,品德的价格只能暴跌”、“自信,前进一步即为自负,后退一步即为自卑”、“在家庭的战火中,第一个投降的不是叛徒,而是理智的强者”---这一句句用心血谱就的令人深思、发省的语丝如春风春雨沁人心脾。刘志轩对人生社会诸多问题的感悟,多是从一个很小的角度切入重大主题,有对真善美的热情讴歌,有对假丑恶的无情鞭鞑,有苦口婆心的忠告,也有辛辣尖锐的讽刺。按刘志轩的说法,他想试着用笔去触及一下法律和政令较难奏效的死角---即属于人们灵魂深处的那一块领地。帮助善良的人们理顺思绪,解脱各种困惑的缠绕。启迪那些灵魂生锈的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维护社会公德。历经七年时间,刘志轩总算从人生的二十七个方面整理出了一千条哲思,约36万字的稿子并以内部刊物出版。该书投向市场后,很多读者十分喜爱,将其视为家庭藏书。《陕西日报》等多家媒体也先后发表书评和报导,说这本书“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春晖送来了一股源于心而动乎情、出于义而达乎辞的清新之风。”此后,老刘又对原版认真修改了3年 ,终于经陕西旅游出版社于2000年正式出版。原陕西省常委、宣传部长张保庆题写了书名《野菊韵》,原陕西省政协主席周雅光题词是“弘扬社会公德,建设精神文明”,原陕西省文联主席李若冰评价:“这是一部有益于世道人心的书,深刻阐明了人生涉世的经验和道理,值得向广大读者推荐。”此后,这部书被评为宝鸡市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辽宁省委组织部主办的《干部之友》 杂志曾分期摘登。2001年“道德纲要”颁布之后,人们发现《野菊韵》的千条哲思无不包含着“道德纲要”所涉及的全部内容。

  两次出书,历时十年,刘志轩总算完成了他的“个、十、百、千、万工程”的主体部分。

  就写书而言,刘志轩成功了。但在这成功的后面,却隐藏着一个一般人很难理解的过程:仅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完成这部作品本是“小马拉大车”,而自费出书的经费又像泰山压在他的身上,他的女儿从三岁起就患皮肌炎,直到二十二岁才治愈,全凭他的爱心与信念支撑,期间到底花了多少钱他也说不清。老伴患颈椎腰椎增生更需花钱;儿子儿媳下岗,常年在外打工,除了带好孙子之外,农村近七亩责任田还需他抽空作务。---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他两次贷款出书,金额高达6.5万元,这笔费用对于当时月薪不足百元的刘志轩来说不亚于天文数字。面对这么沉重的经济压力,刘志轩没有后退,继续日夜向着自己设置的目标,勇敢地向困难发起挑战。他说:“为了印证书中所总结出克服困难的观点,我想尝试自己的勇气和胆识,如果我被困难击退,那么我总结出的战胜困难哲思就成了中听不中用的废话一堆。”

  写书难,销书比写书更难,单位领导见他如此执着,出书造成的经济压力又那么沉重,就批准有限的时间让他推销。于是他骑着自行车,跑遍了扶风县及邻县区的乡乡镇镇,他串单位,走企业、进学校,在茫茫的人海中寻求知音、寻求理解、寻找支持他的力量之源。更使刘志轩难以忍受的是有些人的误解——因自行销书被认为是谋私利。然而,所有这些,反倒成为刘志轩坚定信心,矢志拼搏的动力之源。面对诽谤、侮辱、蔑视,刘志轩的态度历来都是:对付诽谤,无言的蔑视比拼力反驳更有力;对付侮辱,如果有必要讨个说法,就可以诉诸法律,如果认为不值,就大可不必理会;而对付蔑视,最好的办法则是以蔑视对待蔑视。刘志轩这么想着,也这么做着。如果说,享受和奉献是一根弹簧,那么他把享受的黄圈已经压到了极限,而把奉献的黄圈几乎拉直。

  胸怀蓝天 情系讲台

  通过十年思考与写书,刘志轩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他深深的体会到,世界观决定着人生观价值观,而人生观价值观又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理想、好恶和追求,也决定着一个人评判真善美和假丑恶的最基本的价值尺度,同时还决定、影响、支配着人的言论、行为、思想、动机和作风。刘志轩通过学习、思考、总结和实践,更清楚的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给人们提供的科学世界观就是帮助人们改造客观和主观世界、干好一切工作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是每个人必须坚持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指南。要想正风气、肃道德、改作风,必须倡导全社会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着手。

  为了让更多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刘志轩决定实施他的“个十百千万工程”的最后部分——宣讲三十至五十万人。

  刘志轩的书,读者接受了,他要上讲台,听众能接受吗?刘志轩决心用勇气和胆识再次去尝试它

  2000年底,正值三讲即将结束之际,刘志轩根据他写的书中的有关内容,撰写了一篇《向自我宣战,做有用之人-——就三讲谈三讲》的文章,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寄给了新调来的原县委书记曹毓刚,没料到曹书记立即作了“字字入情入理,句句掷地有声,建议全县党政干部认真研读”的批示,作为文件下发给全县各单位。这对刘志轩的鼓舞很大。2001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开始,他又撰写了一篇《驾稳飞跃人生的三轮摩托——浅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做人处事的重要意义》的讲稿再次寄给曹书记审阅,曹书记马上作出批示:“春训时向全县党政干部宣讲。”此后,扶风县原县委领导便多次邀请刘志轩给县委中心学习组进行辅导并安排他给全县各乡镇巡回宣讲。

  就这样,刘志轩在扶风县原县委领导的大力扶持下驾驭着这辆奇特的“三轮摩托”驰上讲台并一路宣讲了下来。凭着理想,靠着信念一讲又是十五年。他走进宝鸡人民广播电台演播室,电台领导评价:“这样的报告媒体人多年都没有听到过,是生动的党课。”他走进宝鸡市委机关大院,领导们认为“深入浅出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道理,是重要而生动的党课。”他走进宝鸡中级人民法院及各县基层法院,法官们认为:“这样的报告能使人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给人增添了无尽的激情和动力。”他又走进陕西师范大学及有关大学,学校领导评价他的讲课 “以独特的思维及授课方式与大学生发生强烈共鸣”“能使人走出迷茫,确立正确的前进方向”等等。

  2009年10月,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邀请他为毕业班和一年级新生共做12场报告,受教育学生达9000余人。为了掌握学生听课后的真实反响,时隔两月,刘志轩再次返校,在校领导陪同下组织部分学生进行座谈,有些同学激动地说:“我们的父辈太忙,从来没有给我们说过这样的道理,希望刘老师经常来校多上这样的课 。”

  刘志轩的讲课,从来不落俗套,也从来不拿讲稿,他不单对世界观这个抽象的哲学问题有独到见解,对道德的见解同样如此,比如他认为道德从来不是孤立的,道德凭借的是良心,依靠的是理智,主张的是讲文明讲礼貌即传统美德所提倡的温、良、恭、俭、让,它是在法律的严控之下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因此,他给学生讲道德课时明确指出:良心是做人的前提,让人有明确的是非判断标准;理智是做人的条件,让人能严格自控不妄为;道德是做人的基础,让人知道羞辱而自约自律;法律是做人的保障,让人害怕惩罚而不敢犯罪。同时结合实例提出良心、理智、道德、法律各自面临的“四大杀手”,并提出“要缔造新道德,必须同时唱好良心、理智、道德、法律四步曲”的新观点,系统的给学生分析人们违背道德准则的直接原因。他的互动式的授课方式,处处闪耀着思考的灵光和智慧的火花,立即使学生发生强烈共鸣。

  刘志轩走进行政单位,希望给公务员朋友们解脱思想上的困惑,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他走进企业,希望能把这些观点转换成生产力,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他走进学校,希望让孩子们在增加知识的同时,增强探求人生奥秘的好奇心;他走进监所,则是为了帮助那些触犯了刑律的人们认真反思,走向全新的人生。他的语言幽默,旁征博引,赢得了听众阵阵掌声和笑声。

  刘志轩在宣讲的路上,播下了一串串汗珠,赢得一串串赞扬,场场宣讲,场场轰动。在盖有近300份接授宣讲单位公章的“三观教育登记表”上,记载着听众的热情鼓励和赞扬:“观点新颖,具有感召力”;“哲理深刻,耐人寻味”;“语言精辟,催人奋进”,特别令老刘鼓舞的是,一个企业经理听完报告后深有感触的说:“三观本是很抽象的话题,你却讲活了,管理动物,管的是条件反射,管理人,管的就是世界观,人其所以犯错,就是违背了三观规律。你义务搞三观教育,算搞到点子上了”。

  刘志轩10年写书,15年宣讲,社会对他付出的努力也做了充分的肯定:他曾被中央媒体评为“走进新世纪新闻模范人物”、也被评为“陕西省理论教育先进工作者”“陕西省理论宣讲先进工作者”“陕西省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先进个人”“宝鸡市十佳文明市民”“宝鸡市关心下一代突出贡献奖”等。同时,还被陕西省关工委聘为“陕西省法治报告团报告员”。宝鸡市委宣传部、宝鸡市关工委先后聘请为“宝鸡市西凤市民大讲坛主讲”、“宝鸡市关工委讲学团副团长”。现在,他虽然已经退休10多年,仍为完成“宣讲三十至五十万人”的设定目标拼搏着,奋斗着。为了让更多的人接受“三观”教育,他刻苦学习电脑知识,曾开通过全国首家《道德与做人》专网——“菊苑飘香”。并以69岁高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希望借助组织的力量将这项工作搞大搞强。

  近两年,他又开始就“三观与做人”、“三观与作风”、“三观与腐败”、 “三观与践行核心价值观”、“三观与政治思想工作”等问题撰写了10篇论文,先后在有关杂志上做了发表,其中,“坚持青少年三观教育不动摇”的论文被宝鸡市关工委评为一等奖并被关工委编印的刊物收编。

  有人说“时间就是金钱”,而刘志轩则认为“时间就是生命”。他满怀激情的投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从46岁开始写书到70 岁继续从事宣讲,用了他现有生命近三分之一的时光,可以说,在他人生的道路上,竖起了一座实现自我价值的丰碑。问到他今后的打算,他乐呵呵的说,“完成了设置目标后,如果健康状况允许,我准备继续宣讲下去。”

来源:陕西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