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忠华
七旬老人育苗12载 无偿捐树价值50万元
助人为乐
山东省
2016年11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人物简介:

  宋忠华,男,1945年7月出生,荣成市虎山镇黄山王家村村民。

  事迹概述:

  怀揣着对红松林的向往与眷恋,从东北返乡的宋忠华用了12年时间,通过封山育林、天然更新等方式,在胶东大地培育成活上万棵红松树。为了绿化环境,他跋山涉水,将价值约50万元精心培育的两千四百多棵红松无偿捐赠,将爱心播撒到威海地方部队和多所学校。2016年10月,宋忠华入选“山东好人榜”。

  正文:

  在荣成市虎山镇黄山王家村北山坡上,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树苗格外引人注目。据悉这就是拥有“北国宝树”美誉的红松,该树主要分布在东北长白山到小兴安岭一带。生长于东北的红松,为何在荣成市得以繁育且成林成片,这还得从它的主人宋忠华说起。

  1965年,20多岁的宋忠华和母亲一起,来到吉林省的临江市谋求新生活。当地成片俊俏挺拔的红松常让宋忠华留恋往返,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当宋忠华得知红松有很好的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保持水土流失的功效后,于是就许下了要将红松在故土生根发芽的愿望。

  光阴荏苒,2001年,时年56岁的宋忠华返回了故乡——荣成市虎山镇黄山王家村,“种一片红松,为家乡添一抹红松‘绿’,成为他心中的夙愿。宋忠华请教了当地的林业专家,可专家说红松对温度、海拔等生长环境要求非常高,在威海培育成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为此宋忠华的妻儿都强烈反对,村民也对之冷嘲热讽。尽管如此,也没有打消宋忠华心中深深的红松情节。于是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踏上了艰辛的育松之路。

  2004年,宋忠华托吉林临江的朋友寄来2斤红松种子,先在自己的小菜园里尝试培育。尽管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是1700多粒松子只培育出了30%的树苗。此时的宋忠华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暗地里鼓励自己:坚持!坚持!从头再来!此后的5年,宋忠华陆续又从朋友那里要来红松种子,再度为之呕心沥血,但成活率仅有20%左右。此时的宋忠华又急又恼,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一边总结经验教训,一边请教林业专家,还与种植红松的朋友进行交流……天道酬勤,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树苗终于在2010年的时候开始明显生长,10厘米、20厘米、30厘米……有的树苗甚至长到了两米高。

  看到茁壮成长的红松树苗,宋忠华喜出望外、信心倍增,于是有了扩大种植规模的想法,2006年从村里租了10亩土地播撒了120斤种子。为了育出新苗,宋忠华把多年的积蓄都投资在红松的种植上,而且还把儿子每年送给他的1万多元养老费也全部搭上。如今,他用于红松种植的费用累计已达12万元。为了将省下的钱用于购买更多的树种,育种、浇水、施肥、锄草等所有的活都只是宋忠华和老伴两个人干。夏天,宋忠华顶着烈日、冒着酷暑跪在红松树苗中扒草,一跪就是一天,经常累得身子都不听使唤。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宋忠华的坚持努力下,10亩郁郁葱葱的红松挺立原野,成为黄山黄家村一道独特的景观,吸引了不少人纷至沓来、驻足观赏。10亩地红松林价值不菲,在旁人认为,他可以借此发一笔财了。但宋忠华说:“我培育红松不是为了挣钱,最重要的是想让威海和烟台人们能感受红松的美和价值,为家乡添上一抹特别的绿。”于是他又萌生了捐赠红松的想法,开始踏上了爱心捐赠之路。

  2013年,他骑着摩托车跑遍了荣成境内的学校、军营、风景区等地方,主动联系红松的捐赠。截至2015年,他共为荣成市第三十五中学、成山头风景区、威海军分区某部队等单位捐赠了累计300棵“爱心红松”,让这些地方披上了“新绿装”。受赠的某部队在为宋忠华感动之余,特意为他送去了锦旗“当代愚公,心系兵营”。自己培育的树苗得到了众人认可,宋忠华开心不已。眼看着一棵棵树苗不断长大,2016年2月初宋忠华又开始风雨无阻地联系受赠单位。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宋忠华骑着摩托车奔波在烟台市牟平区、威海市环翠区、文登区、乳山市等地,为当地的学校、军营、机关等单位捐赠了2409棵红松,价值约50万元。仅向某空军基地就捐赠了1268棵,价值约10万元。受赠的部队为他送去了锦旗“感谢宋忠华先生,植树造林,固我长城”。

  在今后的日子里,宋忠华打算扩大捐赠范围,把剩余的红松捐赠到更多、更远的地方,希望有一天自己培育的红松能遍布威海乃至齐鲁大地,让齐鲁人民能欣赏到别样的景观、呼吸到特有的氧气。

来源:山东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