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锋
油田职工28年照顾工友老母亲 把孤老当“亲妈”
助人为乐
河南省
2016年10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杨明锋,男,1962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原油田采油四厂安全环保科副科长。

  28年前,杨明锋的工友舒世刚在一次意外事故中身亡,看到舒世刚年迈的母亲无依无靠,杨明锋和妻子便决定照顾舒妈,而这一照顾就是10000多个日日夜夜,他们的感人事迹被当地群众广为传颂。

  在中原油田腾飞小区,人们时常看见一个中年妇女(杨明锋的妻子)用轮椅推着个老太太逛街。老太太的儿子姓舒,中年人按西北人习惯,称老人为“舒妈”。那年初冬,舒妈唯一的儿子意外离世,杨明锋和妻子便主动担起了照顾舒妈的重任。

  青春担当:“捡”个孤老当“亲妈”

  舒妈是个苦命人,人生三大不幸她样样占了:5岁时没了娘,被送给人家当童养媳,丈夫长大后到玉门当建筑工人,24岁那年在事故中丢了命,舒妈在鲁西农村把儿子希刚拉扯大,希刚参加工作后成家、生女,却于1988年不幸身亡。

  当时,杨明锋担任中原油田采油四厂井下作业大队团总支书记,他和同事帮忙处理完希刚的后事,就让妻子周秀红天天给舒妈送些吃的。

  没想到,3个月后,舒妈的儿媳受不了打击领着女儿走了,看着无依无靠整夜撕心裂肺哀哭的舒妈,杨明锋和周秀红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舒妈没了儿子,往后的日子可咋过呀!”夜晚,杨明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小时侯,父母常教育我敬老孝老,我又是个共产党员,现在舒妈遇到难处,我能袖手不管吗?”

  杨明锋一骨碌起床,跟妻子商量:“秀红,咱们的父母,一对在山东,一对在甘肃,都不在跟前。舒妈那么可怜,旁人都不管,咱们就把她当亲妈待吧?”

  善良的周秀红最懂丈夫的心思,她很痛快地答应了:“好呀,我也是这么想的!”

  第二天一早,杨明锋和妻子敲开舒家的门,捧紧舒妈的手:“希刚哥走了,今后我俩就是您的儿子、儿媳。您的后半辈子,我俩包了!”

  63岁的老人擦擦泪,半信半疑地点点头。

  那年,杨明锋和周秀红都才26岁,儿子杨康刚刚两岁。

  有人说“小两口照顾舒妈是一时冲动”;有人说“走着瞧吧,过不了多长日子,他俩就会把老人当累赘扔掉”。还有人断定“杨明锋照顾老太太,无非是想捞点资本往上爬”。

  “我跟秀红只图让舒妈有个幸福晚年。”杨明锋却说:“舒妈活一百岁,我们就孝敬她到一百岁!”

  万日守望:孝老不只是加双筷子

  长年照料一个非亲非故的老人,绝非吃饭时加双筷子那般简单!

  舒妈的儿子属非因公死亡。按当时的政策,儿媳调走后,舒妈住的房子要被产权部门收回。杨明锋和妻子想把她接到自己家里住。老人瞅着杨家住得也不宽绰,说啥也不愿挪窝儿。

  杨明锋横下一条心——“再难也得给舒妈寻个‘窝儿’!”素来不求人的杨明锋一趟趟地往有关部门跑,一遍遍述说舒妈的不幸,总算在自家北边的居民楼为老人争来一套42平方米的住房。

  舒妈没啥收入,杨明锋又是一番东跑西求,才解决了老人的水、电、燃气、取暖等基本生活问题。后来,在杨明锋的不懈努力下,舒妈还领到了生活费和低保金。

  前些年,舒妈住的那栋楼的多数住户把房子租了出去,不少房客不情愿交取暖费,供热部门打算停止供暖。

  “大冬天,舒妈没暖气咋过呀?”杨明锋向有关领导汇报后,供热部门单独给舒妈铺了一条管线,还换了新暖气片。9年后,杨家搬进了北面的楼房。虽说两家住的居民楼相隔不过百米,可杨明锋为方便舒妈跟自己联系,出钱为老人装了电话。他把自己和妻子的名字、手机号用1号字打印在纸上,贴在电话机旁。

  2010年,杨明锋担心舒妈寂寞,给老人买了台32英寸的液晶彩电,他还手把手教老人调换频道。

  为方便老人如厕,杨明锋把蹲便器改成坐便器。他在卫生间装上热水器,老人一拧水龙头,就能流出温水。

  舒妈的房间不大,可洗衣机、冰箱、空调、录像机一样都不缺。入夏前,杨明锋都要检查一遍舒妈卧室里的吊扇。他怕老人睡觉后吹空调着凉,只在客厅装了空调。

  舒妈爱吃肉馅饺子,周秀红就隔三差五买来鲜肉,包好饺子,把老人接到家里吃。

  为了给舒妈补充营养,周秀红每周都给老人炖两次排骨。老人牙齿不好,周秀红把排骨炖得很烂。她给舒妈买水果,净拣些软活的。后来,周秀红干脆领着舒妈镶了假牙。

  在舒妈和杨明锋两家的房子里,每个房门把手上都挂着一根拐杖。舒妈在屋里行走离不开拐杖,杨明锋每次出差都会捎回几根既结实又轻巧的藤条拐杖。老人拄的天数多了,拐杖头就磨成“半球”。杨明锋恐怕老人滑倒,他隔一个月就把拐杖头锯成涩面。

  邻居看了,不住地感叹:“即便是亲儿子,也不见得做得这么周到!”

  10年前,杨明锋就在40公里外的油田基地买了新房,可舒妈不愿住在陌生的地方,直到妻子退休了,儿子在兰州就业了,杨明锋也没把家搬走。

  “俺没了儿子,可是添了明锋和小红这俩更孝顺的孩子,俺这后半辈子活得值了!”舒妈逢人就说。

  大爱无疆:爱的小溪汩汩流淌

  28年,杨明锋夫妇没回双方父母家过一个年,他们只有两次一同离开腾飞小区。

  “不怕旁人笑话,我俩跟舒妈的感情比跟父母还深!”杨明锋歉疚地笑着。

  杨明锋和周秀红的父母都打心眼里赞成子女孝敬舒妈。杨明锋偶尔回胶东探亲,母亲都会让他给舒妈捎一些东西。周秀红的母亲来油田看他们,总不忘给“老姐姐”买几件衣裳,还常去和舒妈聊天。

  杨明锋夫妇记不清有多少个腊月,父母提前打电话交代:“我们这里有你们的兄弟姐妹照应,你们不用回来了,好好陪舒妈过年吧。”

  前几年,杨明锋的父亲和周秀红的父亲病重了,死活不让家人告诉他俩。老人去世后,家人才打来电话。杨明锋和周秀红把舒妈托付同事照顾,匆匆赶去为老人送行。老人的后事刚办完,两位母亲就催他们赶快回来照顾舒妈。

  前年秋天,儿子杨康结婚了。婚礼的前一天,杨明锋80多岁的母亲、岳母从千里之外赶来。第二天早晨,两位老人都说家里有事儿,非要回去不可。

  杨明锋的眼圈红了:“老人家是怕待在这儿,耽误我俩照顾舒妈!”

  28年来,杨明锋和妻子的孝行也感染着儿子杨康。

  当年,杨明锋和周秀红不放心舒妈一个人在家——“万一老人夜里有啥情况身边没人咋办?”杨康就立马说:“奶奶,您晚上把厨房的灯打开,有啥事您就把灯拉灭。”于是,观察舒家厨房的灯光成了杨家人的习惯,他们半夜醒来都要朝那里望一眼。

  舒妈爱听戏,杨康上初中时,用零花钱为老人买来十几盘豫剧、吕剧磁带。到了周末,杨康先给舒妈洗脚,再写作业。杨康参加工作了,每次回油田,都给舒妈捎些新衣裳和好吃的。

  杨康结婚那天,他和新娘程悦依次把舒妈、姥姥和奶奶搀上台,请舒妈坐在中间。一对新人向3位奶奶鞠躬时,不少来宾的眼里盈满泪水。

  2015年春末,舒妈患肠梗阻住院,杨康特意请假回到油田,和父母轮替护理老人17天。舒妈出院了,杨康给老人买了张轮椅……

  孝老美德就像一条澄澈的小溪,在杨家汩汩地流淌着,同时,也感动着周围的其他人。

来源:河南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