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武学
好医生20年工作在麻风病防治第一线 当麻风病人贴心人
助人为乐
贵州省
2016年7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人物简介:刘武学,男,38岁,中共党员,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疗养院麻风病住院部负责人。

  事迹简介:他20年如一日,工作在麻风病防治的最前沿,视病人为亲人,精心为患者治疗,用自己的言行诠释麻风病是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理念,让麻风病人回归正常的生活;他热心帮助患者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与患者建立了深厚的感情。2015年,在他与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安龙县麻风病患病率降至5.5/10万以下,治愈率100%,基本达到了国家规定控制的目标。

  正文:

  1996年7月,刘武学从全国唯一一所培养麻风病防治专业的中专——贵州省毕节第二卫生学校毕业,成为麻风病防治战线的一员。他20年如一日,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奔忙在麻风病防治工作的最前沿,与麻风病受累者结下了不解之缘。

  安龙县疗养院是黔西南州唯一一所专门收治麻风病患者集中治疗的疗养院,疗养区距离县城12.5公里,主要承担麻风病、皮肤病、性病及其它临床常见疾病的监测、防治与咨询,面向全州麻风病患者开展畸残康复与收容治疗。现收留麻风病人94例,主要来自黔西南州及省内关岭、贵州铝厂等地。同时,疗养院还管理着全县418个麻风病受累者的随访、治疗和监测工作。

  熟悉麻风病防治工作的人都知道,这项工作既脏,又苦,还累,平时还没有固定的周末和节假日,加班是常有的事。只要有险情、病情、伤情和疫情的发生,无论是在周末或节假日,还是在白天晚上,都要第一时间赶到,予以及时处理。

  1998年9月,一位谢姓患者因左脚溃疡导致骨髓炎,伤口处化脓流不止,发出阵阵恶臭。刘武学意识到,患者的情况十分危急,如不及时截肢将危及生命。而疗养院没有专业的骨科医生,他建议从外面请专业的骨科医生来做,并全程参与截肢手术,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为避免术后伤口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他一直留在疗养区陪护患者,直到一个星期后患者病情稳定了才回到家中,脱下一身的脏衣,洗去一身的疲惫。

  2011年6月的一天深夜,刘武学在家中睡得正香,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他从睡梦中惊醒,他揉揉双眼情不自禁地拿起电话,电话那头传来急促的声音:“刘医生吗?付某摔倒后不省人事,你们快来呀……”病情就是命令,容不得半点犹豫。刘武学翻身下床,快速穿上衣服迎着黑夜就往疗养区赶。来到疗养区,刘武学对付某进行了仔细的检查,血压、体温、脉搏等生命体征均正常。在检查瞳孔时,他闻到一股酒味,大家绷紧的神经才舒缓过来。那一夜,刘武学一直忙到深夜四点,待付某清醒过来再次确认无危险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

  为加大对麻风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树立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认识,消除人们对麻风病人的歧视和偏见,刘武学除了搞好日常的宣传教育活动外,在疗养区、患者家庭等公开场合,他常常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亲身体验,与麻风病患者同吃同聊,与患者家属亲切交谈,消除人们对麻风病人的歧视和偏见。

  安龙县普坪镇一位70多岁的麻风病受累者,虽已是治愈的人,但他的家人和邻居还是难以接受,实在令人无奈。在一次随访中,刘武学和同事来到老人的家中,老人正在炸油炸粑。看见刘武学等人的到来,他热情地招呼让座,并端来热气腾腾的油炸粑让大家吃。想到老人的生活不易,大家不忍心吃他的东西,但是为了消除大家的顾虑,刘武学拿起油炸粑大口地吃起来,随后同事们也跟着吃起来。老人开心地笑了。通过这件事后,其子女和邻居们改变了看法,从此老人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刘武学不仅是一名解除病痛的麻风病医生,更是一名唤起麻风病患者生活信心的“导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他每天接触的大多是一些老弱病残的人,都是一群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需要给予特别的关爱和扶助。

  2008年,安龙县发生特大凝冻灾害,电力受损、交通阻断,因担心疗养区的患者们受冻挨饿,刘武学和同事步行10多公里山路来到疗养区,挨家挨户地进行调查了解,实地查看患者们取暖用的煤、吃的粮食、穿的衣服、盖的被子够不够,及时打开仓库为缺衣少粮的10余户人家添置了衣物、补充了粮食,让患者们安全度过了这一特殊时期。

  2015年6月,得知栖凤街道两名患者未享受农村低保,他主动找到患者问清情况,并亲自跑到民政部门去反映争取。“太感谢你了,要不是你的热心帮助,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享受国家的好政策。”拿着第一次领到的215元低保费,两位患者连声向刘武学道谢。

  刘武学用自己的言行诠释麻风病是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理念,有效地减少了人们对麻风病的恐惧,让麻风病人走出被人歧视的境地,回归正常的生活;他热心帮助患者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与患者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与麻风病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受到麻风病人的尊敬和好评。2015年,在他与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安龙县麻风病患病率降至5.5/10万以下,畸残率10%,治愈率100%,基本达到了国家规定控制的目标。

来源:贵州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