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国
退休厅级干部10余年扎根社区发挥余热 乐当孩子知心爷爷
助人为乐
四川
2015年11月
sbhr.jpg
人物故事:

  一个厅级官员退休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原四川省自贡市政协副主席王正国给出的答案,让很多人印象深刻。

  王正国,74岁,自贡市荣县人。11年前,他从市政协副主席这个副厅级位置上退下以后,回到家乡荣县,并将自己的组织关系从市上转回社区,成为了全县首位转入社区的厅级干部。11年间,他身兼多职,社区党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关工委、老协顾问、五老志愿者、党员志愿者等等,为当地、为社区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余热。

  荣县最出名的“王大爷”

  在荣县,最出名的“王大爷”不是别人,非王正国莫属。尽管上世纪,他曾在荣县当过多年干部奋斗了大半生——从乡党委书记、区委书记,干到副县长、县长、县委书记,但如今,一走在荣县街头,老百姓争着跟他打招呼时,称呼的都是“王大爷”。

  “这个称呼我爱听,接地气!”9月10日,一头板寸白发、身板硬朗的王正国提起这一称谓,面带微笑,说话中气十足:“我们这把年纪了,名和利都看淡了。像我们这种老干部,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够了。”

  2004年8月,王正国从自贡市政协副主席岗位上退休。有“美食之府”之称的自贡自然生活“巴适”,但王正国觉得自己是“草根干部”,“我是老百姓起来的官,退休了就要回到老百姓中间去。”于是,他选择回到家乡荣县,既是还当干部时欠下的亲情债、友情债,也为了他所推崇的“接地气”。

  当年,王正国便将自己的党组织关系转到了他所居住的旭阳镇桂林街社区,也成为荣县第一个转入社区的厅级干部。社区党委书记王碧娟提起当时这一幕,忍不住脸上一笑:“我当时很吃惊,心头想的是我们社区这个‘小庙’,来了个‘大佛’,怎么办才好?”经过相处,她发现,这个“厅官儿”不仅政治觉悟高,还平易近人、一点架子也没有,“觉得是个财富”,便不断动员,最终促成王正国在社区当起了社区关工委、老龄委的顾问,一当便已11年。

  发挥余热 为社区排忧解难

  在王碧娟记忆中,王正国的很多观点,常常让她很感动。“职务退休了,但我是共产党员,为党的事业奋斗并没有退休的一天。”“我是在党旗下宣了誓的,一定要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王碧娟认为,王正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王碧娟举了几个例子——刚退休回社区不久,很多企业和社会团体邀请王正国去做名誉顾问,但他都一一回绝。原因是他对自己退休后定了一个原则:不干预公事,不谋取私利。“用他的话来说,‘有些个体老板请我去做名誉顾问,无非是看中了我这个厅级干部的名头,想利用我的一点余威去假公济私。每月给我再多的钱,我也不能去,不能让人民唾骂,给共产党抹黑。’”

  至组织关系转到了社区,王正国参加组织生活未缺席一次。且每一次,都积极参与、建言献策。2012年是基层组织建设年,由于社区党员多,流动党员也多,对加强党员管理有困难,王正国向社区党委出点子,建议“利用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契机,一是认真开展一次清家底、党员找党员活动;二是利用创先争优的契机,开展党员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党员结对帮扶工作。通过党员找党员、窗口办事找党员、居民院坝找党员、亲属找党员、联系单位部门找党员,仅2个月时间,找到了18个长期与组织失去联系的党员;多位党员还分别联系1-2户居民群众,及帮助解决社区中的残疾人、三无人员、困难群众、失地农民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王碧娟记得,王正国组织关系到社区党委报到的第一天,他就向社区党委表明态度:“我就是社区几百个党员中的一名普通党员了,接受社区党委的安排,力所能及的发挥余热,尽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但不能担任实职。”为社区关工委、老年委及社区担任顾问以来,王正国几乎每年出新招,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王正国有句“名言”:“我们老同志退休后,把大部分时间用来好好休息,安度晚年,这是‘大头’,用小部分时间料理家务这是‘小头’,用一点时间来关心下一代工作,这是‘零头’。因此把社区老同志的‘零头’汇聚起来,成为关心下一代系统工程建设丰硕成果里的大头。”

  2005年当地因企业改制下岗失业人员多,就业困难,多数青年人在外打工,而在家的留守儿童逐年增多。王正国提出建议开展对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当年在旭阳镇还是首个。

  2008年,全县开展党建带动和谐社区建设活动,他建议能否利用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这个契机,动员一些在职党员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这一动员,有30人接受了帮扶任务。

  这几年,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加入关工委发挥余热的老党员、老干部,从最开始的7个人,发展到了现在的224人。这224名“五老”志愿者分别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困难青少年50人(其中:“五失”青少年10人,困难青少年27人,服刑人员未成子女及刑释青年6人,特困儿童7人),帮扶其他儿童100余人。帮扶双方签定帮扶“承诺书”实现定期转化。如今,这一经验在荣县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已被广泛推广。

  地处辖区的城东小学,有师生2000余人,长达100多米的瓶颈式巷道,是学校师生的必经之路。长期以来巷道成为鱼鳅黄鳝的交易市场,污水垃圾满地,苍蝇成群,臭气熏天,而且乱搭棚架、占道经营等现象常见。师生群众对此怨声载道,是多年来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王正国亲自出马,找相关部门要求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给孩子们创造一条健康小道。在他的呼吁下,校园周边环境得到了整治,保证了巷道的畅通整治。

  连续多年他为社区开展春节送温暖活动,出主意,想办法,找单位找企业筹集资金解决社区弱势群众的过年问题。社区有160多户困难户,享受到了他所带来的实惠。

  默默无闻做好事 从不图任何回报

  建言献策,身体力行,为社区排忧解难。在王碧娟的心里,这样的例子举不完。但王正国作为一名74岁的老人,王碧娟却眼眶泛红,说王正国让她很感动、也很愧疚,“从他个人的角度来说,他作为一名退休老干部,社区对他的照顾不够。”

  王正国有6个子女,其中有2个早已下岗、还有一个残疾女儿,但他并没有因为他的身份和影响,找任何单位、任何人解决问题。“用他的话说,全市下岗人员,何止才我这一家,靠国家给我的退休费可以养活他们,让他们自力、自强、自己奋斗。”王碧娟说。

  社区每次组织的捐款活动,王正国都积极主动,如”5?12”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为社区尿毒病患者宋建伟捐款、为心脏病患者宋斌捐款,还有平时组织的访贫问苦都有他一份。这些年来他到底捐了多少钱帮助别人,他从未说过。

  王正国连续多年都帮扶有困难学生。特别是他帮扶的女童谭某,是一个隔代抚养家庭,经济条件差,他和家人不仅常常关心谭某的学习、生活、家庭情况,还利用每个周末为谭某“改善伙食”。在他及家人的长期帮扶下,小谭不仅学习进步大,而且与王正国一家人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2006年,他了解到辖区内城东小学一学生,因父亲犯罪服刑,母亲离异,导致性格孤独,成绩下降,王正国多次找这位学生开导帮助,使孩子的成绩上升也与同学们交往了。同时,他通过组织出面为这个孩子开通“亲情”电话,让孩子每年与父亲通一次电话。在贵州服刑的父亲深受感动,并写信感谢组织,决心在服刑期间好好改造,早日出来回报社会。

  自2004年以来,王正国先后帮扶过因父母离异、服刑、外出务工等失管青少年儿童4名。“看到他们学习成绩上升,行为习惯变好,我就高兴。”王正国说。

  记者采访前两天,一位他帮扶的大学生打来电话,“王爷爷,二天我要报答你。”王正国说,他更希望的是,孩子能将这份感恩回报予社会。

  在荣县,王正国所做的事情,已远远超出了一个社区关工委顾问的“职责”。谁家教育子女或家庭有什么困难,都爱找“王大爷”帮忙出出主意,他在残疾女儿开的茶馆一角专门免费辟出一块义务接待群众,有时候一上午10多个人排队等候。“大部分是让我向社区‘递话’的,我也就起个上传下达的作用,也有芝麻绿豆的小事儿,什么夫妻吵架、婆媳关系等等,只要群众信任我,尽我所能,我也很乐意帮忙。”他说。

  在县城,王正国上街擦皮鞋、上饭馆吃饭等等,早已养成了先给钱的习惯。否则的话,总是会有人悄悄给他付了钱,等人走了还不知道是谁付的。

  用王正国自己的话说,他这辈子,当过兵、教过书、种过地、从过政,“我是农民的孩子,走到这一步我知足了。”厅级干部王正国退休后,用他自身的行为带动着身边人,力求让身边“孤儿不孤、贫困不困”。 社区党委书记王碧娟说,王正国默默无闻做了大量好事,而从来未向社区索取过任何代价;他所发挥的余热和贡献,是社区党委的骄傲。

进入网友互动

来源:四川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