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增发
七旬退休干部放弃舒适生活回村帮扶村民 资助80余名孩子走出大山
助人为乐
贵州
2015年8月
1.jpg
人物故事:

  顺着威宁县麻乍镇二田村麻窝沟一直往上走几公里,到了一个四周群山围绕的地方,看见一间土石房子,那就是谢增发的老家。谢增发,从小就在这里长大,在这里,他和乡亲们和谐共处,热心帮助村民。凡是谁家需要帮助,谢增发就伸出援助之手,拿出自己的退休工资,慷慨借钱周济村民。

  2001年,谢增发退休。那时他每年的退休工资三四万,但他放弃了在县城条件优越的生活环境,选择回老家照顾父母,在自己生活长大的山沟里养猪养鸡、种地种菜、种树护林。

  十多年来,麻乍镇二田村、双河村条件困难的人家几乎都得到过他的资助。仔细算来,他借出的账目至今可查的达700多笔,累计52000多元。这是为什么?他图什么?“我们这些地方文化层次落后,有些孩子读到四五年级就辍学回家,特别是女孩子,十五六岁就结婚生子,我看到很痛心。”这是他选择留在大山里的一个原因。

  读书才有出路。谢增发认为,山里的孩子要走出大山找到更好的生活出路,唯一途径就是好好读书,遇到村里谁家孩子辍学在家,老谢就去帮忙动员孩子继续念书。每逢村里的孩子念书没有学费,他就伸出援助之手。

  谢增发资助过的学生中,现已走出大山,走上工作岗位的有很多,麻乍乡二田小学的陈永福;威宁县大街乡党委委员安流军;还有在昆明创办了一家网络公司,自己当起了老板的李继永等等。十几年,谢增发共为麻乍乡十多个村136名学生垫付学费,累计金额超过10万元。培养80余名孩子完成学业走出大山工作,20余人成为国家干部、人民教师、医生和现役军人,50多人成为昆明、深圳、广州的个体老板。

  老谢说,想到这些走出大山走上成功之路的的孩子们,心里就觉得非常满足。

  不仅如此,在村里,每当有乡亲患病需要帮助,老谢也会伸出援助之手。2011年正月初十,麻乍乡双河村的小伙王雄和父亲去耕地,王雄不小心被耕地机刮伤手臂和脚,造成骨折重伤。生死关头,王雄父亲第一个想起了热心助人的谢增发,于是打通老谢的电话。老谢挂了电话就往几公里外的地里跑,并在村里找了一辆摩托车把王雄送到麻乍乡集镇,又找车送往威宁县医院,听了县医院医生的建议后他又租了一辆面包车当天就把王雄送往水城矿业总医院。

  老谢给王雄付了全部手术费用后,在医院照顾王雄23天才出院。第二次取钢板时,老谢又去照顾王雄两个月,每天给王雄送饭倒水、守着他休息养伤。从王雄受伤到康复,老谢共为王雄垫付了30000多元的医疗费用。 

  还有一次,一位姓刘的村民在修建房屋时被石头砸伤,老谢帮他凑了几千元住院费,最后刘某因医治无效去世,抛下孤儿寡母,其妻子改嫁安徽,谢增发近一年的工资也就没有再要偿还。

  十几年,谢增发给30多名村民当了义务导诊员,给87户村民垫付了不低于12万元的医疗费,其中至今未还或是他不要还的还有1万多元。

  除了这些,谢增发还绿化大山,改变生态环境,他花了4000多元,买来草种和树种,将山林间的空地林草兼种,精心管护。十多年来,他种树20余亩,义务管护天然林500多亩、天然草场800亩,做一名义务“护林员”。

  要致富,先修路。1998年到2002年期间,谢增发多次动员村民并组织村民投入了近8000个劳动力,开始一锄一铲、肩背手抬修建进山道路。

  2003年,老谢动员在外工作、经商和打工的条件好点的村里人捐款15000元,自己捐资近30000元,投入6000个劳动力开山修路。现在,山沟里农用车通车里程6公里,马车的通车里程13公里。

  如今,已是74岁的古稀老人谢增发依然热心大度,乐于助人。每月5000多元退休工资的他没有一点存款,借出去的钱还回来他又资助别的学生念书。

  谢增发做这么多好事图个啥?或许他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是最好的诠释:“我是在山沟里传递正能量”。

 

【进入网友互动】

来源:贵州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