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仕斌
“现代艄公”义务摆渡13载 爱心搭起“一个人的桥”
助人为乐
广西
2015年5月
3.jpg
人物故事:

  赵仕斌,广西贺州市八步区黄洞瑶族乡黄洞村青湾组村民,一名类似于半义务式的渡工。13年来,无论刮风下雨,他每天都用双手摆渡村民来往于河的两岸。逢年过节,他无法与亲人团聚,方便了村民,愧欠了家人。他助人为乐,不分白天黑夜的为群众摆渡拉船的事,十里八乡的群众称赞为黄洞河上“一个人的桥”。

  贺州市八步区黄洞河,北起开山,沿途流经桂岭、大宁、黄洞,在贺街浮山与贺江汇合,水路全长约100公里。黄洞瑶族乡政府、农贸集市都在西岸的323国道旁,黄洞河穿山而过,隔绝两岸,东岸起伏的群山中分布着蚂拐自然村等6个村民小组,共生活着2000多名群众,这些山区群众出入往来一直依靠着一艘唯一的渡船。

  2002年以前,拉渡船的人已换了六个,因为待遇实在太低了,都没有人愿意坚持下来。这个时候,没有人拉船摆渡,群众只能是谁过就谁拉。大人可以有足够的力气,还好办,能拉得动那艘笨重的渡船,可是对于那些要到对面河岸去上学的小学生就很困难了,由于大人忙于生计,无法顾及,小学生家在对面河想要过渡,力气不够大,靠自己拉,根本就不可能。但没有人拉船,他们只能在码头上坐着哭的也有,脱了衣服冒险游泳过河的也有,让人看了都非常的揪心。

  看到这种情况,赵仕斌主动承担起拉船摆渡的重任。

  山还是那座山,河也还是这条河,从事摆渡工作的待遇仍旧很低,这个现实问题,无法回避。赵仕斌想过了,再难的工作,也不得要有人干吗?就当是尽一点义务,也要为大伙做点好事,我来摆渡拉船吧。

  赵仕斌这一拉船摆渡就是13年,默默坚守着,在那渡船上,他以苦为乐,一种助人为乐的情怀,给了他无限的动力,每天三、四十个来回摆渡,从此岸到彼岸,风雨无阻。青山绿水无言,却见证了他为了村民出行而付出的许多艰辛和努力。

  为方便群众,赵仕斌在渡口边搭了一个小棚,吃住都在这里。每天早早的,他就起床打扫卫生,开始一天的工作。每当有老人、小孩、病人上下船,他都会主动上前扶一把。他还经常宣传水上交通安全知识,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如果遇上吃饭时间,正好有人需要过渡的时候,他就把饭端到船上,先把群众送到河对面,然后再趁着空档快速地吃上一口。天冷的时候,那个饭又冷又硬,实在是很难吞咽。即便如此,他也从未让群众等过一次。

  到了晚上,无论多晚,只要有群众需要渡河,哪怕只是一个人,他都不推辞,把群众接送过河。即使半夜起床渡船,第二天依旧早早坚守在渡船上,将村民送往于河两岸之间。

  从事摆渡工作,收入低且不说,而且很单调、很枯燥,遇上逢年过节什么的,正是群众出行频繁的时候,还真不能离开渡船呢。为此,赵仕斌就只好把对家人的思念深深埋在心底。

  2010年12月的一个深夜,一位村民的儿子发高烧,急需要去河对岸的黄洞乡卫生院就诊,当时,已经是深夜两点钟了,村民把正在熟睡中的赵仕斌叫醒,当时,天气非常寒冷。他二话不说,就上了渡船,以最快的速度,把这父子俩就摆渡过了河,还问他们身上有没有带够给小孩打针的钱。小孩看好病后,已经是凌晨5点多钟了,赵仕斌接到电话后,又摆渡过去,把那父子俩给接了过来,使他们尽快地回家去休息。这样的事情,在赵仕斌摆渡拉船的13个寒来暑往中,遇到过不计其数。

  大伙都说,赵仕斌做事很认真,很负责,态度非常好,有他在,村民赶集及小学生上学就不用再担心。

  2005年的一天,有一位65岁的老奶奶撑着一只小船在河中间捡柴火不慎掉入河中,当时在棚里吃饭的赵仕斌一听到呼叫声,就立马放下碗筷,奋不顾身的跳入河中,将老奶奶救起。有一年冬天,有一位收废旧的老板在码头旁边掉入河里,他不畏严寒,将落水者救起,顾不上自己湿漉漉的衣服,将自己的大衣拿给落水者保暖。

  在赵仕斌十多年的摆渡生涯中,他共救起落水者6名。他从未想过自己会因此失去生命,他说,这是应该做的事,看到别人有难,不去帮上一把,心里实在无法安宁。

  由于村里经济困难,每月只给他发230元的“工资”,乡里帮助解决每月50元的低保,或者偶尔打打鱼出卖,就是他的全部经济来源。

  即便如此,赵仕斌仍坚持自己花钱买水泥、沙子,只要码头出现破损,他就会自行修补,以方便群众出行。他每天都会坚持检查船只是否存在破漏的情况,确保每趟渡船都能安全。

  提及以后的计划,赵仕斌看看自己长满老茧的双手,说“没什么计划,我就在这里给大伙拉船,看着大家高高兴兴地来来往往,我也很高兴。最好以后能在这里修座桥,方便大家来往。”

  2015年是黄洞瑶族乡建乡30周年,乡党委政府以30周年乡庆为契机,在渡口200米范围内规划建设中型停车场1个、游船码头和人行铁索桥各1座,以及开通3公里的沿江林道,为两岸群众提供更加便捷交通条件。

  赵仕斌多年的心愿很快将实现了,可是,2015年春节后,赵仕斌却积劳成疾,病倒了,医生要求他必须在家休息和进行疗,他不得不暂时离开这份“爱心工作岗位”。但黄洞河两岸的群众不会忘记:黄洞河渡口曾有一双拉了13年渡船的大手,这双大手长满老茧,抱过婴儿,扶过老人,推过摩托车,洗过码头,让渡船稳稳行驶了4万多公里,赵仕斌,用爱心搭建起来的“一个人的桥”永远伫立在乡亲们的心海中。

进入网友互动

来源:广西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