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钧卿
九旬老人30余年当义工 坚持爬山捡垃圾
助人为乐
江苏
2015年4月
5.jpg
人物故事:

  从1980年起杨钧卿开始了他的公益路。他坚持边爬山边捡拾垃圾,在惠山国家森林公园道路沿途制作了垃圾箱、休息凳、宣传牌;他生活简朴、热心公益,自费在镇中公园添置公共体育器材,印发文明宣传单,为灾区、困难边远地区捐款……他用无私热情的奉献,传递着“健康、环保、快乐”的公益理念。

  家住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六龙社区的杨钧卿老人今年已经93岁了,但他人老心不老,是一位热心无锡环保公益事业的优秀志愿者。他在惠山国家森林公园道路沿途制作了很多宣传牌,还坚持常年义务捡拾垃圾,被称为登山路上“垃圾王”。每当人们从惠钱路来到惠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入口处,就会发现路边有一只特别的垃圾箱,它是由四根木条作柱子,多块铁皮合钉而成的。外面还用纸板包了一层。类似的外表朴实却实用的垃圾箱,从公园入口处到三茅峰共有15个。距入口不远的路边还挂有一块宣传牌,上面写着“祖国繁荣富强国民素质跟上,摒弃一切坏习惯,树立文明新风尚”,下署“洛社一老人宣”。这块宣传牌也是用铁皮和木头合制而成的,正面是用白色的油漆刷成的。一路登山,一块块“文明标语牌”相继出现,“崇尚文明,保护环境”、“做文明事,说文明话,当文明无锡人”、“弘扬华夏文明,让世界尊敬”……这位“洛社老人”就是杨钧卿。

  杨钧卿生于1921年,原来他的身体并不好,患有肺结核、慢性肠胃炎、关节炎等,常打针吃药。1980年起,他开始了晨跑健身运动,从一天跑两三公里慢慢增加到每天跑五公里,退休后他加入了老年长跑队,1985年他参加江苏老年万米长跑比赛还获得了第一名。近几年他将长跑改为爬山,只要天不下雨,他每隔一天就乘车到惠钱路去爬三茅峰。长期的锻炼,使他身体的毛病都消失了。

  在健身的同时,他同样关注身边的环境。“看到登山的路边垃圾太多,太不像样。”杨钧卿老人说,他一般是乘早上头一班公交车到惠华新村下车,然后从石门的入口沿台阶来到三茅峰。刚开始爬山时,他看到路边有很多人丢弃的垃圾,一名清洁工清扫时也只是简单的把台阶上的垃圾扫到两边去。他向有关工作人员提出了意见,但垃圾多的情况一时并没有得到改善。于是,他从家里带来火钳和袋子,边爬山边捡拾垃圾。之后,他索性把火钳寄存在山脚下一家面店里,来爬山时就去取火钳背袋子捡垃圾。

  在捡垃圾的过程中,杨钧卿老人发现路上垃圾多的原因在于有些人没有环保的文明意识和路边的垃圾箱太少。2010年5月,他找来一些铁皮做宣传牌。因担心铁皮生锈,他又花钱向装修工人买来铺地板的零头,吊顶用的塑料扣板,一共制作成了20块宣传牌。他请书法功底深厚的洛社中学退休校长秦肇荣为多块宣传牌题字,他自己也试着写了些标语。他还制作了15个垃圾箱放在登山路边。在白云观至三茅峰这一段的树上,挂出了5只垃圾袋,方便登山的人丢垃圾。他还花500元请正在修路的施工人员修了5个水泥凳供登山人休息。

  “放了垃圾箱和垃圾袋后,路上的垃圾明显减少。”杨钧卿老人说,2010年12月,惠山国家森林公园惠钱入口这里新来了一名清洁工,这名工人很负责。现在,他不用经常捡垃圾了,隔一段时间清理一下白云观到三茅峰这一段的垃圾袋就行了。

  生活中的杨钧卿也是一位热心肠的人。洛社镇政府的工作人员说,杨钧卿老人曾为该镇的镇中公园添置过体育设施。“2001年,我自制了15套体育健身器材,放在镇中公园。”老人回忆,他从小喜欢体育,退休后也常到镇中公园去锻炼。当时,他发现公园中没有体育健身器材。2001年5月,他来到无锡体育公园,一一丈量体育健身器材并画好图纸,然后回家开始收集材料自己动手制作。起初,他花钱买了些自来水管做材料,但发现价钱太贵。于是,他便不时到废品收购站去淘一些金属材料,然后拿到附近的机械厂里加工,再花钱请人电焊,很快就做出了单双杠、吊环、跷跷板、秋千架等多种器材,添设进镇中公园。当地一家不锈钢管厂被他的义举感动,为他免费提供了一些不锈钢管材,所在的社居委也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后来他又制作了转盘、俯卧撑架等多种健身器材。直到2007年镇中公园实行改造,要添设新的体育健身器材,这些自制的健身器材才被淘汰。“这些体育健身器材光卖废品就卖了1000元钱,我把钱捐给了市慈善总会。”老人说。当年,镇工作人员通知他去处理,他便把这些旧器材变卖了,并将得到的钱捐了出去。

  “活一天,就要做一天公益。”退休几十年了,杨钧卿老人的退休工资也从当初的几十块增加到现在的2000多块,但生活简朴的他,自己只肯用1000多块,剩下的1000多块全坚持用在了慈善事业上。为了创建全国文明镇,他自掏腰包印制了1500份道德文明宣传单,亲自走街串巷免费向群众发放。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杨钧卿得知消息后,于8月8号一大早特意乘公交车赶到无锡市红十字会捐款1万元,支援灾区群众。这也不是他第一次向灾区捐款。从1998年开始,只要得知哪里发生灾情、灾难,他就会通过无锡市红十字会、无锡市慈善总会等向灾区捐款。他多次向新疆阿合奇捐款,向汶川大地震灾区捐款,向台湾“莫拉克”台风灾区捐款,向海地地震灾区捐款,还给贫困山区的学生捐款。老人几十年如一日,把无私奉献转化成义举行动,用志愿行动点亮晚年生活。2008年,杨钧卿被授予“全国文明健康老人”称号;2011年,被评为“无锡市优秀志愿者”;2014年4月,被评为“无锡好人”,《无锡日报》、《江南晚报》、《无锡宣传》等媒体对老人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这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我只是在尽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尽管是微不足道,但自己觉得心情愉快、充实。”面对赞扬,杨钧卿老人平静地说,“我会一直坚持这样做下去的,我要把好事做到底、要一辈子做好事,死后我还要捐献遗体,回报党和国家对我的关爱。”

进入网友互动

来源:江苏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