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翠莲
香港退休夫妇10年发挥余热 创办农民工服务中心造福新东莞人
助人为乐
广东
2015年4月
3.jpg
人物故事:

  谭翠莲女士是东莞市横沥镇隔坑社区服务中心总干事。2004年4月,与丈夫徐祥龄一起筹资200多万,在东莞横沥镇创办了广东首家农民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东莞市横沥镇隔坑社区服务,开始了公益服务和社会服务的活动。

  年届60多岁的谭翠莲女士,本应享受休闲之乐,但她仍发挥着余热,用一颗朴实的爱心牵挂着东莞的“新候鸟”和辛苦谋生的新莞人。2004退休后,谭翠莲女士和她的先生徐祥龄来到东莞定居,刚到东莞的日子,由于不太了解东莞的情况,她就每天逼迫自己阅读报纸和书籍,和年过七旬的丈夫一起实地走访农民工集中的工业园区,为之后开展外来工服务项目打基础。最后夫妇俩用退休金和多方筹措的资金200多万元在东莞横沥镇创办内地第一家非营利性的民办外来工服务中心。

  2004年起步之初,服务中心遇到了很多困难,曾遭遇居民“泼冷水”和社会的质疑,但她以坚忍的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让中心成了广大新莞人和社区居民向往的温暖“外来工之家”。

  2011年,谭翠莲女士及徐祥龄先生与南方都市报、中国扶贫基金合作办起了石涌新莞人社区服务中心,力求为更多农民工及其子女提供服务。12月,中心与苹果书屋项目合作,在石涌流动人口居住中心设立“苹果书屋图书室”,为农民工休闲生活提供了一个新选择。

  在东莞的服务过程,谭翠莲女士深深感受到,外来工在异乡的艰辛与不易,以及农民工子女读书的困境。只要碰到有暑期来东莞的留守儿童,她就会上前询问他们的家庭情况以及是否想在东莞读书。正如谭女士所说的“农民工辛苦打拼就是为了孩子,那么我们就照顾好他们的孩子。”于是,一个专门针对流动人口的慈善项目“新莞人子女助学”就诞生了。自2007年起,凭借自身及徐祥龄先生的人脉资源,在香热心企业和热心人士的支持和帮助下,在香港发起了三次新莞人子女助学筹款活动,在内地也发起了2次的筹款活动,筹款总额超过¥200万元,受助儿童超过1500人。谭女士直言,做这个项目的初衷就是“本地人九年义务教育不用钱,但外来工要钱,要帮助外来工子女读书”。这份真诚和热心足以温暖每一个农民工的心田,使他们在异乡奔波的土地上看到子女读书的希望,也感受到社会组织对弱势群体的点滴关怀。

  除了助学活动外,谭翠莲女士也经常走进新莞人集中居住的社区,耐心地询问外来工居民的需要。每年的暑假,新莞人的留守儿童从老家“飞”来东莞与父母团聚,或者新莞人儿童跟随父母,随着工作的变动迁移到东莞居住。谭翠莲对此现象感触甚大,她认为这些留守儿童在农村,既没有父母疼爱,也缺失家庭教育,希望服务中心能把他们吸引过来,有针对性纠正他们的人生观,鼓励他们,让他们慢慢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于是在谭翠莲女士的努力下,2011年7月,由横沥镇隔坑社区服务中心与南方都市报合作发起的“新候鸟计划”正式启动,“新候鸟计划”将爱心服务点设置于厂区、居民聚集区,为所有背井离乡南下谋生、对经济发展付出辛勤汗水的外来工及其家属提供帮扶和支持,新候鸟计划服务点的“四三零学堂”,专门接收放学后的新莞人子女,照顾他们补习功课、完成作业。在新莞人居住点中建立了“和谐小区服务站”,作为国情国民教育基地。

  为了给新莞人子女更大的梦想追求,2010年11月份,谭翠莲出资2万多元购买了3把电吉他、4把木吉他、1个架子鼓和1个贝斯,让有音乐爱好的孩子组成“幸福儿童乐队”。如今,这个“新候鸟”乐队已在多次演出中获得观众好评,扬名“内外”,为众多人带来了欢笑和欣慰。2013年,由“小候鸟”组成的文化志愿队正式成立,“小候鸟”担负起小公民的责任,通过义演、关爱弱势群体等形式回报社会,完成从“受助”到“助人”的角色蜕变!

  谭女士还是社工服务的先行者,2009年,东莞市政府开始社工服务试点工作,隔坑社区服务中心开始了从事正式的社会服务,谭翠莲与丈夫一起,开展了专业社工的培训工作。在市、镇两级政府的支持下,隔坑社区服务中心参与了政府购买社工岗位服务项目,成为首批承接社工岗位服务的机构之一。如今,中心拥有的社工人才100多人,服务网络已覆盖横沥、石排、凤岗等多个镇区,服务领域有妇女儿童、家庭、学校、司法等。富有激情的、年青的专业社工们发挥他们的专长,用专业的社工理念和手法,服务本地人和新莞人,并且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为建设幸福东莞贡献了一份力量。

  2014年6月15日,中国十大社工人物徐祥龄先生骤然离世,谭翠莲化悲痛为力量,秉承丈夫的生前遗志,继续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并积极筹划设立“徐祥龄贫困社工学子基金”,资助贫困社工学子的圆梦。

  谭翠莲女士在社会服务道路上的执着精神有目共睹,她并不是物质上的大富翁,但却是精神上的富足者。在公益事业上,她获得了东莞市、广东省乃至全国性的许多公益人物奖项。面对荣誉,但她只是微微笑,仿佛是看到了自己养育的“孩子”渐渐成长了,于她也许只是一份社会责任,于农民工而言,却是莫大的相助,于社会,更是一曲和谐之音。在农民工的心目中,她是一位雪中送炭的温和香港人,在小朋友的心目中,她是带来欢笑的慈祥“奶奶”,在社工同仁的心目中,她是坚定的前行者。

进入网友互动

来源:广东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