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亮
浪子回头成功创业 “馒头哥”爱心扶贫助困
助人为乐
山西省
2017年3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双手上下翻飞,剪刀开开合合,一分钟不到,一只栩栩如生的小老鼠花馍在手中诞生。32岁的张国亮做的晋城花馍远近闻名,他开办的馒头厂已先后收留了28名刑释解教人员就业,他还多次前往监狱,以自己的创业经历激励服刑人员好好改造。看着眼前这个踏实勤奋的年轻人,人们很难想象,几年前,他还是个打架不要命的“混混儿”,先后两次因寻衅滋事入狱。是什么力量将他拉回正道,使他从一个仇视社会的刑释人员转变为心怀感恩的成功创业者?

  馒头房的小徒弟

  1996年冬天,晋城市阳城县的广瑞馒头房来了个小徒弟。这个小徒弟瘦瘦小小,唯一“出彩”的是一双黑黑的眼睛,看起来十分机灵。小徒弟叫张国亮,15岁。

  馒头房以制作民间花馍为特色,从和面到完成花馍造型,总共有11个徒弟流水作业。初来乍到的张国亮在馒头房里只能排在流水工序的末端,负责和面。当时正值冬天,是四乡八镇办喜事和准备过年的时节,花馍需求量很大,张国亮一天需要和15个小时的面。别人干完一天活儿累得趴倒就睡,可张国亮干完活儿一边收拾面案,一边拿着剩下的面团试着揉、擀、捏、剪。时间一长,师傅看上了这个勤奋的小徒弟。两个月后,张国亮从第11个工序,直接被调到了第一位,紧挨着师傅做花馍,月工资也由60元涨到300元。不到一年时间,张国亮把师傅的手艺学了个五六成。

  身世坎坷“迷了路”

  15岁的张国亮怎么就成了馒头店的小徒弟?原来,张国亮12岁时,父母感情不和,母亲离家出走,刚刚小学毕业的张国亮在村里很受歧视,失去母爱的他干脆辍学,在村里捡废铁渣、开搅车,后来便跑到县城馒头房打工。

  正当张国亮在花馍店升为大徒弟,日益受到师傅器重时,他的父亲又突然去世了。母亲出走,父亲离世,一连串突发事件让这个尚未成年的男孩饱受打击,觉得自己活着没啥意思。渐渐地,张国亮在县城认识了一些“朋友”,学会了抽烟、喝酒、打架,变得越来越颓废。18岁那年,因为寻衅滋事,他被判拘役6个月。

  省城投奔“韩妈妈”

  从看守所出来后,张国亮生活无着,四处漂泊。他心中对社会充满仇恨,认为自己“遭遇不公”。艰难的时候,他甚至想要“干点儿啥”,解决自己的困境。但就在这时,他听说太原有个“韩妈妈”,从“里面”出来的人只要找到她,她就会帮助。“妈妈”、“帮助”,这些字眼让与亲情久违的张国亮感到温暖,更让迷茫中的他看到了隐约的光亮。2001年冬天的一个早上,满面尘土,身上污浊不堪的张国亮终于在省城十三冶的街头找到了正在早点摊炸油条的韩雅琴。一见到韩雅琴,张国亮“扑通”跪下:“奶奶,你收留我吧,我没地方去了!”看着眼前这个脏兮兮的半大小子,韩雅琴拉起他,心疼地问:“孩子,吃饭没?”韩雅琴给张国亮端来早点,让他先吃饭。吃着香喷喷的饭,连续几个月露宿街头,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张国亮泪水“唰”地流下来。8年来无人关心,衣食无着,头一次有妈妈般的照顾,他也第一次有了回家的感觉。吃完饭,韩雅琴又给他拿来干净衣服,让他换上。从那天起,被韩雅琴收留的张国亮,就在早点摊帮忙。

  女儿唤得浪子归

  有了“家”,张国亮的心也安定下来。慢慢地,他找到工作,还成了家,有了女儿。然而2009年11月,张国亮在北京再次出于“哥们义气”和人打架,被判6个月有期徒刑。2010年7月3日,张国亮出狱。刚刚出狱,张国亮就给妻子和岳父家打电话,但一直没有打通。张国亮心里很悔恨:都是自己不冷静才犯下错,伤了妻子和家人的心。就在他最后一次试着拨打家里电话时,电话里传出一个稚嫩清脆的声音,是3岁的女儿!

  张国亮激动地叫着女儿的小名。一听是爸爸,女儿叫起来:“爸爸——爸爸!你快来接我!”听到女儿的呼唤,张国亮的心被揪得紧紧的,喉头瞬间哽噎。那时,他终于醒悟,自己有了家,有了孩子,不能再“混”下去了。

  “爱心馒头”加工厂

  去年5月份,张国亮和朋友合伙做生意有了一些积蓄,便琢磨着用自己做花馍的手艺创业。张国亮再次找到韩雅琴,提出创业想法。亲眼看到张国亮做出十二生肖花馍后,韩雅琴高兴地拍着张国亮:“好好干,奶奶支持你!”

  在韩雅琴支持下,2012年10月,张国亮在尖草坪区北下温村开办了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的英辉丰源馒头加工厂。刚开始资金不够,张国亮只能先盖起简易房,雇了4个人。为了打开馒头的销路,张国亮跑到附近村里推销,由小超市、小便利店代卖。馒头加工厂最初每天能卖出1600个馒头,但由于他的馒头是用晋东南传统手艺发面加工,口感好,渐渐地,销售市场打开了,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欢迎。两个月后,销售量迅速提升,每天能卖出1万个馒头。起初的代卖形式也变为设直销点销售,共设立了70多个直销点。直销店建立过程中,尖草坪区司法局积极介入协调,使张国亮的直销点顺利在兴华街、汇丰、柴村一带布点。

  因为张国亮的馒头加工厂是在社会多方面关心下建立的,韩雅琴给他的馒头起名为“爱心馒头”。

  创业受阻获帮助

  为了使馒头的口感好,张国亮蒸馒头用的是附近一家工厂的蒸汽热源,但蒸汽源供给不稳定,到今年4月份,蒸汽源供方突然停止供给,加工厂只能改用电力蒸馒头。馒头的口感完全变了,馒头加工和销售受到很大冲击,张国亮很着急,多方联系蒸汽源,但都没有办法。在蒸汽停供一个月后,绝望的张国亮只好求助于尖草坪区司法局。

  尖草坪区司法局局长刘俊义将张国亮的情况汇报给市司法局,市司法局第二天就派人与大唐太原第二热电厂接洽,讲明张国亮的实际困难和帮扶意义,希望该厂能对张国亮给予帮助。了解清楚张国亮的情况后,二电厂负责人很支持,同意为张国亮的馒头加工厂提供蒸汽。蒸汽管网接通施工需要几个月时间,为了不使加工厂中断生产,刘俊义通过个人关系为张国亮暂时接通了其他蒸汽源。

  这一来,困扰了张国亮的难题被解决。说起这件事,张国亮特别感激:“说实话,蒸汽断了一个月,我到处联系都没办法,那个时候真有点绝望,多亏刘局长引导并帮助我通过合法途径解决,要不是他,也许我就又一次犯‘浑’了!”

  传递爱心帮就业

  目前,英辉丰源馒头加工厂成立已经整整一年。在社会各界帮助下,张国亮从一名刑释人员创业成功当上了小老板,但他没有忘记和自己一样处于困境、需要别人拉一把的刑释解教人员。不管是韩雅琴介绍来的,还是司法局推荐来的,亦或是慕名找上门的,他都一一收留。一年间,爱心馒头加工厂已接纳安置了28名刑释解教人员就业。

  40岁的吕俊强是祁县人,2007年刑满出狱后没个去处。去年11月,他经人介绍来到英辉丰源馒头加工厂。蒸馒头不要求学历,也不问“出处”,从来没有蒸过馒头的吕俊强开始学手艺。现在,吕俊强已经成了加工厂车间的大师傅,每个月能领到3000元工资,妻子也从祁县老家来投奔他,在厂里包装馒头,两口子月收入近5000元。花自己凭手艺赚来的钱,不用担惊受怕,吕俊强每天吃得香、睡得稳。

  展望未来新生活

  馒头加工厂已步入正轨,张国亮每天都很忙碌,他再也没有精力和兴趣与往日的“朋友”厮混。一有机会,他就向其他企业家取经,学习人家的管理和生产经验,力争让自己提升得更快。

  站在加工厂的院子里,张国亮指着已经打好的地基告诉记者,工厂正在盖600平方米的新厂房,到时候加工厂的产量将有大幅度的提高,将会有更多的人能吃到他的“爱心馒头”。

来源:山西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