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泽琴
婆婆23年照料患病儿媳 创造医学奇迹
孝老爱亲
江苏省
2021年4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刘泽琴,女,1948年生。南京市浦口区星甸街道山西村村民。

  2000年刘泽琴的儿媳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伤势非常严重,身为婆婆的刘泽琴既要照顾好毫无记忆瘫痪在床的儿媳,又要照顾好孙子孙女的生活起居。刘泽琴将儿媳妇接回家中悉心照顾,每天为她喂饭、擦身、换衣、按摩,还坚持用瘦小身躯支撑她站立、锻炼她行走,经过21年的不懈努力,儿媳妇如今已经能独立行走,还能做简单交流,创造了医学奇迹。

  “那是2000年的3月,东北还是很冷的天。在沈阳的一家医院里,医生对我讲,儿媳妇做了开颅手术,严重的颅内损伤,以后可能就是植物人,即使苏醒也站不起来了。这话一出,我的心一下子纠结成冰。21年过去了,我死都想不到与我相依为命的儿媳妇能苏醒、能站起来、还恢复了点记忆、还能叫我婆婆了。”

  初冬的南京,天气还很暖和。早上九点,在南京市浦口区星甸街道山西村山刘组村头,一位保洁工老太太在清扫路面,身旁一位中年妇女给她做帮手,两人没有说话,相依相伴的身影给这个冬日的村头平添了几分宁静。

  家里的大难在东北降临

  老太太叫刘泽琴,1948年出生,是土生土长的南京市浦口区星甸街道山西村人。因为父母生下她和妹妹两个女儿,那个年头按照父母旨意,在安徽招了个上门女婿,婚后添了两儿一女。不久,丈夫因患肝病去世。孤身寡母的刘泽琴靠着硬朗的身体和一双能干农活的双手,操持着家里家外,翻盖了四间房子,膝下三个孩子也长大成人。

  大儿子乔增兵22岁时在刘泽琴的操办下,娶了邻村的女孩耿啓连为妻,也就是现在照顾的这个儿媳妇。儿媳妇勤劳贤惠,不仅种田卖菜,还扶持丈夫做点食品小买卖,三年后他们还添了一双儿女,一家三代人虽不富有,生活也还其乐融融。可是有了一点积蓄的大儿子染上了赌博恶习,生意场上又欠下了不少债务,家里不能安生,女儿8岁,儿子才6岁的那年,在朋友介绍下,乔增兵带着妻子去了东北沈阳的一个乡镇做起小食品生意。

  2000年3月14号,今生都烙在刘泽琴脑海里的这个日子,也是儿子儿媳外出营生的第二年。刘泽琴接到儿子在电话里传来的噩耗:“媳妇啓连被汽车撞了,现在医院抢救,你赶紧来医院!”抢救?刘泽琴放下手里的农活,心里着急,都来不及收拾带好随身衣物,就和儿媳娘家的妹夫乘上去东北的火车。在刘泽琴的印象中,火车开了一天一夜,然后又坐了两小时汽车才赶到了医院。三月份的东北,寒风依然刺骨,刘泽琴一下车就被冻感冒了。她顾不得自己,急忙赶到医院,只见儿媳妇躺在病床上,身体插满了管子,头部被纱布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张肿胀的嘴唇和紧闭的双眼。“好好的一个人怎么能变成这样?”医生告诉说,病人大脑、颈椎遭到严重撞击,已经做了颅内手术,就算苏醒过来也是一个植物人。

  不停的呼唤创造了奇迹

  刘泽琴没有哭,她知道此时眼泪唤醒不了儿媳妇。就从那天起,刘泽琴步入了漫长的伺候儿媳之路。

  刘泽琴在病房里与连眼睛都不睁的儿媳同吃同住,喂水、打流质、撤换大小便、翻身、按摩,每天像机器一样,按部就班地重复着这些动作,全心照顾着儿媳。为了唤醒闭着双眼的儿媳,刘泽琴每天都要无数遍的在她耳念道:“睁开眼吧,你不能丢下这个家和家里两个要妈妈的娃子啊!”

  一遍又一遍,一天又一天,第四十五天的早上六点多钟,刘泽琴的辛劳终于创出了奇迹,儿媳妇耿啓连终于睁开了双眼。刘泽琴高兴的又是拍手又是跺脚,立马叫来了医生并告知了家人。医生说,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能睁开双眼已经是奇迹了,你这个婆婆劳苦功高啊!

  然而,刘泽琴高兴的心情没到10分钟。睁开双眼的儿媳认不出为她来东北伺候她的婆婆,就连站在床前的丈夫也不认识,“天啦!她这样眼睛睁不睁有什么区别啊!”刘泽琴不相信眼前的事实。医生劝说道,由于脑部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她身体截瘫,基本失去了记忆,目前的她,智商跟三岁孩子一样,你们可以出院了,希望老人家的照料还能创造出奇迹。创造奇迹,这是一丝的希望,刘泽琴记在了心里。

  那次分别后大儿子再无音讯

  车祸事故发生在2000年3月13号晚上,刘泽琴儿媳妇耿啟连在东北驻地过马路时,被一辆疾驶的货运汽车撞倒,车子挂靠在一个单位名下,肇事者撞人后逃逸,挂靠单位只付了5万多元的医药费,至今没有得到丝毫赔偿。出院后一个月里医院还要做一些复查,所以刘泽琴只能暂住在大儿子东北临时的家里。三个人睡在床下能烧柴火的炕上,刘泽琴面对躺着不能起身、嘴巴不能说话、眼神不能交流的儿媳妇,心烦意乱,更让人心急如焚的是出外两个月了,家里情况如何?两个不到10岁的孩子们怎么样了?

  儿媳复查后,刘泽琴向大儿子提出把儿媳妇带回家中照顾。儿子说要在这里挣钱还债,不能跟她们回家,老婆和孩子就托付给她了。儿子买好了火车票,找了几个人把儿媳妇和刘泽琴送上了火车。刘泽琴仔细看了看一脸无奈的大儿子,没有嘱托,儿子也没有告别的话语。刘泽琴再也没有想到这是与大儿子乔增兵今生的一次告别。从那天起,儿子就杳无音讯,没有回过一次家,没有给家里寄过一分钱。

  超人的付出再创奇迹

  从东北到南京,又是一昼夜的火车。刘泽琴带着不省人事的儿媳和一床包裹儿媳的破被子,回到了离开两个月的家中。虽然南京已是夏日,但家里的气氛依然冰冷冰冷。左邻右舍的亲朋好友来了,看了一眼都摇摇头;儿媳妇娘家人来了,看到这样的情况只是痛哭一场。“亲家不要难过,孩子嫁进我家门就是我家人,请相信我一定能把她照顾好。”儿媳妇躺在结婚时睡的床上,却不知道是自己的新房,儿女倚在身旁握着她手,连声叫着妈妈,可没有丝毫回应。“奶奶,妈妈怎么啦?她还是我和弟弟的妈妈吗?”9岁的小孙女扯着奶奶再三的追问。孙子、孙女伤心了,失望地看着不省人事的妈妈也害怕了。刘泽琴没有流泪,没有推卸,坚强的内心此时暗下了决心:“我要养育好你们,还你们一个正常的妈妈。”

  刘泽琴不识字,但记忆力不错,回家的第二天她就开始回忆医生叮嘱要做的能帮助恢复记忆的方案:“要常说病人喜欢的物体,或小时候喜欢的事物,如这是青菜,那是萝卜……”

  回来不到一个月,一天给躺在床上的儿媳喂流质时,刘泽琴发现儿媳的吞咽能力有所下降,而且有时还发生回吐现象。刘泽琴立即到当地医院咨询医生,医生说最好喂流质时能让病人坐起来,不然没有了吞咽能力人就保不住了。就这么简单的坐起来喂可折腾坏了已经60多岁的刘泽琴。双手拉不动,刘泽琴想出一个办法,用一根带子绑住儿媳的肩膀,另一头拴住自己的腰,借力自己俯身起身来拉动儿媳起坐。虽然刘泽琴的这把老骨头累散了架,但能够顺畅的喂下一日三餐,能够看到儿媳的气色有所好转,心中还是有几分欣慰。

  可是好景不长,不到两个月刘泽琴发现儿媳的腿越来越细,又惊慌了起来,赶忙又到医院咨询,“这叫肌肉萎缩,如果长时间发展下去血流不畅就会有生命危险,你必须扶她下床走动,先走两步,再增加到三步,如果能坚持一定能有好处。”医生的一席话对刘泽琴来说就是圣旨,可是要一位六旬老人架起30多岁的植物人行走真是比过雪山草地还难啊。“再难也要做,这是保两个孩子妈妈的命啊!”刘泽琴请邻居和家里的亲戚轮流做帮手,每天早晚架着好似僵尸一样身体的儿媳下床,从开始的站立,到后来的拖行,从开始的走两步儿媳就呕吐,到后来的能走10步,从开始的站立几秒钟,到后来能架行几分钟。每一次的练习刘泽琴好似上刀山,累的汗如雨下,几次瘫倒在地。儿媳妇渐渐的腿上长肉了,可婆婆刘泽琴却瘦下了20多斤。

  一天一天过去了,邻居和亲戚们也不能按时来帮忙了,刘泽琴就一个人抱着儿媳艰难的练习行走。劳累、汗水换来老天的开眼,一年后的一天早上,奇迹再次出现了。

  那天早晨,刘泽琴帮儿媳穿好了衣服扶靠在床边,自己准备去厨房端饭,刚一转身儿媳却在没有搀扶的情况下跟在后面行走了几步,刘泽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儿媳妇能行走啦!儿媳能行走啦!”刘泽琴高兴地叫了起来。

  最艰难的那十年

  儿媳能行走的第二天,刘泽琴再次找到了医生,告诉这一兴奋的消息,医生告诉她这个算是个奇迹了,不过要想让病人能自然行走还要坚持训练,还要加强营养。从儿媳出车祸那天起,家境状况就捉襟见肘了,按照政策儿媳耿啓连每月有700多元的低保生活补助,其余的家庭收入全靠刘泽琴自留地里种蔬菜,家前屋后养鸡养鸭养牲口来卖钱积攒。

  那个10年里,家里几乎从来没有买过猪肉下锅。农村有句老话,“有钱没钱杀头猪过年”,可刘泽琴每年都要饲养两头年猪,但那个艰难的年头怎么能舍得杀年猪啊!孙子孙女年纪很小,常年没有荤菜下肚,馋的受不了时,刘泽琴就买来便宜的鸡骨架烧一锅荤汤解馋。一次家里面来了个亲戚,带来了一只烤鸭。两个孩子和儿媳妇吃的连卤子都拌了饭,而刘泽琴和那位亲戚都没有伸筷子。“孙子、孙女啊,我们嘴可以苦点,可不能苦了妈妈啊,她要营养长力气才能走路啊!”两个懂事的孩子从此不再向奶奶要肉吃了。为了给儿媳增加营养,冬天里看到有干鱼塘的地方,刘泽琴都要去捡一些小鱼小虾回来给儿媳烧汤喝;春夏秋天是农村捉黄鳝的季节,刘泽琴就主动与会捉黄鳝的村民联系,捉到黄鳝少不划算上街去卖的时候,村民们就三文不值两文的卖给刘泽琴。有时刘泽琴主动去他们田头干活换工分,来买他们捉到的黄鳝,黄鳝汤当时是儿媳最容易得到的营养品。

  那10年里,儿媳吃的营养不仅要跟上,生活上的照顾、个人卫生的料理更不能怠慢。也不知有多少年,刘泽琴和孙子孙女穿的衣服基本上都是亲朋好友送来的旧衣服,就是过年也很少给孩子们添置一件新衣裳。可手头再紧,儿媳妇的内衣、内裤每年都要买上八到九套。因为,尽管儿媳能站立、能走两步,但语言神态还是不能表达,大小便一直没有意识,随时小便就尿在裤子里,常常大便也糊一身,尿不湿买不起,刘泽琴就常换常洗内衣内裤,儿媳每月一次的例假都要她亲手去撤换。

  那10年里,再忙碌、再辛苦、再劳累,刘泽琴都不怕,就怕自己身体出毛病了:“我要是生病了谁来照顾她,谁来照顾这个家。”好在老天有眼,这10年中刘泽琴感冒发烧都没有过。刘泽琴说她也非常小心,家中感冒药、消炎药都备着,一有点儿不舒服就预先吃药。可是还是有一年的夏天,她去离家3公里的石桥街上卖菜,回来的路上眼看天要下雨,刘泽琴急忙往家赶,不小心被路障绊倒,造成右肩部的骨折。疼痛难忍的刘泽琴站起来后却觉得这跤跌的还算幸运:“我的腿还能走路、左手还能做事,不然儿媳吃喝拉撒怎么办啊。”在医院里绑好了夹板,她就匆匆地赶回家中。那一个月的恢复中,刘泽琴只能靠一只手做事,一件衣服要洗半天,每天只能做一顿饭。

  经过那10年的非常人能接受的付出,换来了儿媳病情的好转,慢慢的,儿媳能正常地行走20多分钟。虽然受尽了苦和累,但刘泽琴从不发脾气,从不抱怨:“她是病人,她是我家人,她是我孙子孙女亲娘,她没有过错,这是她应该过的家人生活。”

  儿媳病情的逐渐好转让刘泽琴再次看到了希望,对儿媳恢复有了更大的幻想。

  更大奇迹真的出现了

  儿媳妇不用再搀扶,能自己行走了,这也算是上苍照顾刘泽琴年纪已大搀扶不动了吧。可是儿媳能走后因为大脑没有恢复正常人的意识,一不小心就会发生难以想象的事情和危险。刘泽琴每次下地干活都要把儿媳放在家里,每次在田头干不到一个小时就要回家看看。因为刘泽琴没有忘记医生的交代:“病人头部前额头的颅骨被手术时拿掉了,所以千万不能跌碰到额头,一旦碰撞到额头就会脑出血,病人就没有救了。”所以自从儿媳能行走后,家中板凳、农具等障碍物都被隐藏起来,就连桌子、床头的硬角处都被细心的刘泽琴包起来了。可是意外还是发生了。一次,刘泽琴去田里收割,照常把儿媳放在家里,但由于忙乱中忘记了锁门,儿媳溜出门,一个小时后从田间回来的刘泽琴看不到儿媳,可急坏了,虽然知道儿媳不会走多远,“但如果在外面跌到了额头,行走不便又被车子碰了,那这么多年的辛苦不就白费啦,我又怎么向两个孩子交代啊。”越想越急,刘泽琴到田边、场头四处寻找,最后在田头的沟渠里发现摔倒后躺在那里的儿媳,刘泽琴用尽全身的力气拉起儿媳,好在跌碰的不是前额。还有一次,被锁在家里的儿媳发现家里有一箱别人送来的苹果,没有节制力的儿媳一下子吃了十几个,等刘泽琴回来时,吃下的苹果都从儿媳嘴里吐出来了,如果再不回来胃就要被撑坏了。“这样把她锁在家里太危险、太怕人了!”从那以后,刘泽琴决定出门就把她搀着形影不离,田头做活,上街卖菜都把儿媳牵在手中。

  这样的生活又过了几年。那是2014年的一天,刘泽琴到一户村民家借农具,看不到婆婆的儿媳去邻居家找婆婆,谁知邻居家饲养的小狗,咬伤了儿媳。刘泽琴回来时看到儿媳左手流着血,本能的开口询问:“这是怎搞的?”“狗咬的。”刘泽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又问了一句“什么?” “狗咬的。”,虽然只说出了三个字,刘泽琴万份惊喜,“14年来儿媳妇第一次说话啊。”带到医院包扎,打狂犬疫苗,刘泽琴又忙了一阵子,但刘泽琴没有责怪邻居,也没有找邻居补偿,心里还有了几分喜悦,新的希望产生了,“她能说话了,有意识了,那再努力一把不就能恢复记忆了吗?”刘泽琴憧憬着那份美好。

  刘泽琴又想起医嘱,“如果想恢复记忆要经常带她到过去她熟悉的地方,讲她熟悉的故事。”刘泽琴记得嫁过来时儿媳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石桥老街。老街离这里有三公里,是这里热闹的小集镇,儿媳步行三公里比较艰难。刘泽琴想,要是能骑轮车乘着儿媳每天去逛老街,讲她熟悉的故事一定能起到作用。70岁的人了还学骑三轮车?刘泽琴的想法一说出口,家里的晚辈们坚决不同意。“让我试试吧,这是我治疗儿媳最后一次方案,我一定要试试。”晚辈们拗不过一辈子说一不二的长辈,帮刘泽琴买车,教她练习,10天后刘泽琴终于能骑车带着儿媳上老街了。每次去老街刘泽琴都讲儿媳在这里卖过菜、卖过鸡蛋,还在这家吃过馄饨的故事;带她逛商店,买衣服,讲她结婚时嫁妆在这里筹备的故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春节,刘泽琴带儿媳逛街回家,最大的奇迹发生了,儿媳看到来家里拜年的孙子孙女,居然叫出了他们的小名子,见到前来看望的乡亲会微笑了。“19年啦,儿媳终于恢复记忆,有了正常人的意识。”

  19年里再苦再累都曾不流泪的刘泽琴热泪盈眶。这是激动的泪,这是辛劳换来回报的泪,这是永不放弃赢得家庭圆满的泪。

  那天,已经长大成人,并有了工作和家庭的孙子、孙女,把奶奶、妈妈拥抱在一起:“奶奶您受累了,要好好休息,照顾您和妈妈的事交给我们!”

来源:江苏文明办